為幫助青春期女生科學認識身心變化,增強自我保護意識,樹立正確的異性交往觀,2025年4月9日晚,蓬安縣周口中學在學術廳舉行了以“青春守護總動員”為主題的女生心理健康專題講座。學校專職心理健康教師王清梅擔任主講,全校初二年級女生參與活動。
本次講座以青春期異性交往的邊界與自我保護為核心,通過科學講解、互動游戲和案例分享,幫助同學們明晰成長中的困惑與選擇。王老師從一份小調查切入,揭示68%的學生對“如何拒絕越界行為”存在迷茫。她通過兩個視頻展示了身體發育差異與大腦發育特點:情緒“油門”(邊緣系統)快速發展,而理性“剎車”(前額葉)需至25歲成熟,提醒同學們“沖動是成長的挑戰”。
隨后,“紅綠燈”情景游戲引導同學們自主劃分交往邊界——綠燈行為如課間學習互助,黃燈警示深夜獨處或追問隱私,紅燈嚴禁觸碰內衣覆蓋部位或言語威脅。“隱私不僅是身體,心理感受被侵犯也算越界!”初二學生小雨的補充引發全場共鳴。
面對越界行為,王老師傳授一大“決斷工具箱”和四大“拒絕工具箱”幫助同學們理性決策和應對越界行為。“決斷工具箱”就是三秒自問法:是否尷尬?能否公開?十年后是否后悔?如果答案都是否定請堅決拒絕。四大“拒絕工具箱”分別指“三明治話術”巧妙拒絕(肯定+拒絕+轉移);破唱片法(對重復施壓持續用相同短句回應“我再說一次,我不愿意。”);幽默化解術(“我爸媽要求我上大學之間不談戀愛”);“證據—報告—阻斷”三連擊(保存證據、報告老師、拉黑)。
現場模擬環節中,學生們活學活用,王老師強調:“拒絕不等于冷漠,真正的尊重絕不會讓你為難。”活動尾聲,大屏幕上“十年后的來信”以學長學姐的悔悟與勸誡,讓同學們深切體會到“為沖動買單的代價”。講座在掌聲中落幕,學校同步進行“樹洞信箱”匿名答疑,持續護航青春成長。
本次講座為同學們在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困惑提供了清晰明確的指引,增強了大家的自我保護意識,以更加健康、理性的心態面對異性交往,相信今后同學們能夠在美好的青春期把握好與異性交往的尺度,收獲真摯深厚的友誼,共同度過充實而美好的校園時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