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發布《關于半導體產品“原產地”認定規則的緊急通知》,明確了集成電路產品的原產地認定標準,即以“流片地”為核心依據。
01
新規核心內容:流片地判定原產地
2025年4月11日,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發布《關于半導體產品“原產地”認定規則的緊急通知》,明確集成電路原產地認定標準將以“四位稅則號改變原則”為核心,即以晶圓流片工廠所在地作為原產地的判定依據。新規要求,無論集成電路是否已封裝,進口報關時均需以“流片地”為準申報原產地,并需準備PO(采購訂單)證明材料備查。
這一規定直接呼應了海關總署《關于非優惠原產地規則中實質性改變標準的規定(海關總署122號令)》,旨在通過統一標準規范半導體貿易秩序,防止原產地標識模糊導致的關稅規避和供應鏈風險。
“四位稅則號改變原則”屬于國際貿易中常見的原產地判定方法之一,通常用于衡量產品是否因實質性加工而改變稅則分類。
中國此次將流片(晶圓制造的核心環節)作為認定核心,與國際規則中“實質性改變”標準(如東盟的加工工序標準)具有一致性。但與部分國家采用的“區域價值含量法”不同,中國更強調制造環節的物理屬性變化,凸顯半導體產業鏈中制造端的戰略地位。
02
政策依據
海關法規與技術邏輯雙重支撐
《通知》援引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貨物原產地條例》第三條和第六條,明確“實質性改變”是原產地認定的核心標準。
具體而言——
1.稅則歸類優先:以HS編碼前四位變更為基本判斷標準;
2.增值與工序補充:當稅則歸類不足以反映實質性改變時,需結合增值比例或關鍵工序(如流片)進行綜合判定。
這一規定與半導體制造的產業特性高度契合。流片作為晶圓制造的核心環節,不僅技術門檻高,且成本占比超過全產業鏈的60%,是決定芯片性能的關鍵步驟。
新規發布后,市場普遍認為,新規將進一步推動成熟制程半導體國產化進程,利好本土晶圓代工企業。
然而,企業也面臨合規壓力。例如,跨國企業需重新梳理供應鏈,確保流片地與報關信息一致;封裝測試等后段環節企業則需調整原產地申報流程。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特別提醒,企業需深入學習海關總署122號令,避免因申報錯誤引發核查風險。
03
供應鏈重構與合規挑戰
此次政策調整被視作中國應對全球半導體貿易壁壘的主動舉措。
近年來,美國等國家通過限制先進制程設備出口、加征關稅等手段遏制中國半導體產業,而明確原產地規則可減少第三方轉口貿易的灰色地帶,強化本土產業鏈的透明度。
長期來看,新規或加速國內晶圓廠擴產,并推動封裝測試等環節向東南亞等政策寬松地區轉移。與此同時,全球半導體供應鏈的“區域化”趨勢將進一步凸顯,原產地規則或成為各國技術競爭的新焦點。
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的緊急通知,既是貿易合規的精細化要求,也是產業鏈自主可控的關鍵布局。在復雜國際環境下,企業需緊跟政策動態,平衡效率與合規,方能在變局中把握機遇。
《電腦報》青少年月刊有獎調查
你是不是也對AI的酷炫功能充滿好奇?想用代碼召喚屬于自己的機器人?只需花3分鐘完成這份問卷,即有機會獲得《電腦報》及新刊物訂閱、未來人類32GB定制U盤等豐富獎品!!!
掃描二維碼填寫問卷
微信訂閱
歡迎通過郵局渠道訂閱2025年《電腦報》
郵發代號:77-19
單價:8元,年價:400元
編輯|張毅
主編|黎坤
總編輯|吳新
爆料聯系:cpcfan1874(微信)
壹零社:用圖文、視頻記錄科技互聯網新鮮事、電商生活、云計算、ICT領域、消費電子,商業故事。《中國知網》每周全文收錄;中國科技報刊100強;2021年微博百萬粉絲俱樂部成員;2022年抖音優質科技內容創作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