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24小時,東盟歐盟集體讓步,中國換了打法,對美文化霸權動刀。歐盟和東盟這些區域性的經濟體,在面對美國關稅霸凌時,為何態度反復不定?除了正面的關稅反制外,中方又對美國采取了哪些新措施?
不久前,歐盟委員會投票通過了對美國加征25%反制關稅的措施,一時間媒體紛紛驚呼這次歐盟終于硬氣了一回,和中國站在同一陣線抵抗美國的關稅霸權。但正如在之前的視頻里說過的那樣,歐盟的立場實際上并不堅定,一旦美國的政策出現了變化,那他們的態度也會隨之出現反復。
果然,就在歐盟宣布對美國的反制措施還不到24小時,事情就起了變化。先是特朗普宣布對除了中國以外的其他國家推遲90天實施新的關稅政策,在此期間相關國家的對等關稅降為10%。
就是這些蠅頭小利讓歐盟又看到了和美國協商的希望,4月10日,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表示將把原定于4月15日開始對美國的關稅反制一樣推遲90天。雖然馮德萊恩稱相關反制措施的準備工作還在繼續,如果協商結果不能令人滿意,那么歐盟依然會采取反制措施。
和中國不同,歐盟一直以來都對與美國進行關稅談判抱有幻想,特朗普推遲關稅政策并不是因為他改變了自己的關稅策略,而是在中國的強硬態度面前,美國不得不放低姿態營造出一種“可以談”的假象來迷惑中國,暫緩對歐盟加稅只是這其中的一環,并不是最終的結果。
對美國退讓的除了歐盟之外還有東盟,4月10日東盟經濟部長對外宣布,表示不會對美國的關稅政策采取報復性措施。當天東盟的輪值主席國馬來西亞召集了一場專門討論關稅問題的會議,在會議中東盟各國決定成立一個專門的工作小組來評估美國的關稅政策會對本地區的經濟帶來哪些影響,并提出相關建議。也正是在這次會議上,東盟方面作出了不采取報復性措施的決定,并呼吁美國進行具有建設性的對話,妥善處理雙邊的貿易問題。
面對美國的強大壓力,世界上的國家以及經濟體或多或少都表現出了不愿與美國為敵的意思,也許就像特朗普所說的那樣,有七十多個國家都在排隊等著與美國進行關稅談判,但即便如此,中國奉陪到底的決心也不會改變。
而中國除了在關稅問題上和美國進行“硬碰硬”的對決,還在一些領域改換了打法,從側面來對美國進行反擊。比如據央視報道,國家電影局發言人在解答關稅相關問題時表示,美國的錯誤行徑必然會影響到國內觀影市場對美國電影的接受度,出于市場經濟規律考慮,該部門將適度減少引進美國影片的數量。
也就是說美國的霸權行為已經引起了中國民眾的極端反感,進口美國影片很容易引起觀眾的抵觸情緒乃至抵制行動,最后很可能落得血本無歸,在這種情況下引進世界上其他國家的優秀影片來填補這個市場,無疑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更關鍵的是,美國長期以來利用電影、音樂等文化作品夾帶私貨進行文化輸出,其所謂的政治正確已經嚴重影響到了電影質量,最近撲得無聲無息的《美國隊長4》就是個最好的例子,如果能夠減少引進美國影片的數量對于美國文化霸權在中國的滲透也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除此之外,中國文旅部和教育部也相繼發文,提示在這個敏感時刻前往美國旅游或者留學具有一定的風險性,希望中國的游客和留學生謹慎赴美,這樣一來一些靠做中國生意為生的美國商戶必然會受到極大的影響,這一切都源自美國毫不講理的關稅霸權行為,屆時恐怕關稅戰還沒打完,這些收入受損的美國民眾就會走上街頭去表達不滿,找特朗普算賬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