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1日
星期五
今天上午多云;受冷空氣影響,下午到夜里有一次降水過程,全市中等雷陣雨,中南部部分地區大雨,降水期間可能伴有雷電、短時強降水、瞬時大風等對流性天氣;明天陰轉多云;后天起轉為晴好天氣。
今天白天最高氣溫31℃;受冷空氣和降水影響,今夜開始氣溫下降明顯,明天最高氣溫降至15℃,同時平均風力增至4級,陣風7~8級;13日白天起氣溫再次回升。
今日關注
?近期,各家商業銀行加快落地回購增持貸款,初步測算,授信總額已超過3000億元。
?2024年,中國與上合組織成員國、觀察員國、對話伙伴貿易額達8900億美元,創歷史紀錄。
?商務部回應中方是否就關稅問題與美展開談判:談,大門敞開,但對話必須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以平等方式進行;打,中方也將奉陪到底。
?國家電影局就電影方面應對美升級對華關稅答記者問:我們將遵循市場規律,尊重觀眾選擇,適度減少美國影片進口數量。
新聞動態
NEWS
節水可減稅!我市10家企業獲益
近日,安徽省水利廳、安徽省財政廳、國家稅務總局安徽省稅務局公布了2024年度工業用水效率達到國家用水定額先進值納稅人名單,我市10家企業成功納入名單。
為貫徹落實《水資源稅改革試點實施辦法》“工業用水前一年度用水效率達到國家用水定額先進值的納稅人,減征本年度百分之二十水資源稅”有關規定,該局牽頭制定了水資源稅改革明白紙,通過深入企業、召開宣講會等形式,多種渠道宣傳解讀水資源費改稅政策,指導、幫助納稅人開展工業用水效率申報工作,深入推進水資源稅優惠政策落地見效,確保政策紅利精準“落袋”,節水意識深入人心。
經納稅人自主申報、縣級初審、市級復審、省級終審、網上公示等程序,最終確定我市10家企業為2024年度工業用水效率達到國家用水定額先進值納稅人,2025年可減征企業水資源稅約50萬元。我市通過落實水資源稅減征工作,充分發揮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正向激勵作用,實現了企業節水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相融合,進一步優化了營商環境,為企業開展節水技改、提升用水效率注入了新動能。
來源:市水利局
【第37個愛國衛生月】 暖心義診進鄉鎮 健康服務零距離
4月10日上午,市衛健委組織市中醫院、市中心血站前往金安區三十鋪鎮開展“第37個愛國衛生月—愛衛新篇章 健康‘心’生活”主題義診和健康宣教活動,吸引了眾多居民踴躍參與。
此次義診活動設置了血糖檢測、血壓監測、眼部檢查等多個項目,市中醫院的專家為居民提供一站式義診服務,現場還有中醫診斷體驗,讓居民感受傳統醫學魅力。同時,活動中還安排了老年太極隊為居民演示太極操,向居民們傳達健康生活的理念。
據悉,在第37個愛國衛生月期間,市衛建委將圍繞“愛衛新篇章 健康‘心’生活”主題,持續開展健康義診和宣教系列活動,滿足群眾健康需求。
來源:六安市新聞傳媒中心記者 程繼偉
東市街道杏花社區:
“錘打艾草,手捻時光”
手工制作艾草錘
為了提升社區老年人的健康意識和養生習慣,不斷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和幸福感,4月9日下午,東市街道杏花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聯合六安市聞遠社會調查評估中心開展了“錘打艾草,手捻時光”養生艾草錘手工制作活動。
活動開始,老師為居民們科普養生常識和小技巧,從養生法則、養生方法等方面進行講解,隨后向大家介紹艾草錘的主要材料、藥用價值及使用方法。進入手工制作環節,大家迫不及待地開啟了艾草錘手工大挑戰,放好藥包、捏緊團球、包裹棉布、纏繞棉線。不一會兒,一個個精美的養生錘順利制成,這些養生錘不僅外觀精美,而且實用性強,可以用來敲打身體的各個部位,促進血液循環,緩解肌肉疲勞,對老年人的養生保健大有裨益。制作完成,大家迫不及待地展示自己的勞動成果,捶捶頸椎、敲敲肩膀,現場一片歡聲笑語。
此次養生錘制作活動,不僅弘揚了傳統文化,更傳遞了社區的溫情與關愛,營造了濃厚的敬老愛老氛圍。杏花社區圍繞“樂居杏花”服務品牌將繼續秉承“尊老愛老、助老為樂”的理念,致力于為老年人提供更加貼心、周到的服務,讓他們感受到社區的溫暖和關懷,共同營造一個和諧、美好的社區環境。
來源:杏花社區
中市街道油坊橋社區:
路牙煥新顏,暢通出行路
萬達華府小區內部道路原先規劃并無路牙石保護,下雨天綠化帶里的泥水外溢至人行道,不僅影響居民日常出行,也影響小區環境整潔。中市街道油坊橋社區堅持從群眾需要出發,結合“問需于民”大走訪活動,持續推動“問需于民”工作走深走實,及時督促物業公司組織施工人員增設路牙石,解決泥水外溢問題同時,讓小區路面更加整潔美觀。
2025年初以來,油坊橋社區通過“問需于民”大走訪活動,收集居民反饋的意見和建議,其中“小區道路雨天泥水外溢”問題被多數居民提及。為妥善解決居民“急難愁盼”問題,油坊橋社區組織人員走進萬達華府小區開展實地查看、征求居民的意見,隨后邀請小區業委會、物業代表、居民代表等參加物業管理聯席協商議事會。
參會人員各抒己見,進行了充分協商,并達成共識:一是由小區黨支部牽頭組織,在道路和綠化帶之間安裝路牙石,材料購進、測量、安裝由物業公司負責;二是由物業公司樓棟管家通知居民小區路面施工時間和安全注意事項,網格員、保安人員負責施工期間的秩序引導等工作。會后,社區積極推動協商議事工作推進,3月下旬物業公司開始施工,目前在道路與綠化帶間安裝了1150多米的路牙石,基本解決泥水外溢問題,使小區環境更加整潔優美安全。
“增設路牙石,不但能保護綠化、美化環境,我們平時走路也更加踏實,不用擔心下雨天走路踩到泥水了。”萬達小區居民翁女士欣慰地說道。
下一步,油坊橋社區將進一步深化“問需于民”走訪工作,用心用情為居民服務,直面新情況、新問題、新挑戰,善用各種渠道傾聽“民聲”,不斷增強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感。
來源:六安市新聞傳媒中心記者 劉婉兒
90后社區干部化身外賣小哥
用實踐為“三新群體”排憂解難
近日,城南鎮關田畈社區的居民們經常能看到一個熟悉的身影——社區黨支部副書記袁旭穿著美團騎手服,騎著電動車穿梭在大街小巷。這位90后社區干部為了打造真正實用的“暖新驛站”,主動注冊成為外賣騎手,親身體驗新就業群體的工作日常。
戴上頭盔、掃碼接單、一路小跑,袁旭的騎手初體驗并不輕松。他告訴記者,第一次送餐就遇到了小區單元號不清的問題,耽誤了十幾分鐘。就這樣,通過一周的沉浸式調研,袁旭整理出一份“騎手需求清單”,精準捕捉導航難、設備補給、休息場所不足等三大核心痛點,形成多項需求清單。
帶著這份沉甸甸的“實踐報告”,袁旭和同事們立即著手開展服務設施的升級,打造“5分鐘快速補給站”:集成充電寶、應急藥品、門禁卡等8類即時物資;創新夜光導航系統:在社區里所有小區設置熒光樓棟標識,繪制智能配送路線圖;構建“1+6”服務網絡:1個中心驛站+6個商戶共建休息點,日均服務騎手超100人次。
除此之外,關田畈社區黨總支還加強數字賦能治理,依托“裕事慧辦”平臺搭建新就業群體線上服務平臺,實現需求秒達、問題隨手拍、服務線上享;建立“暖新聯盟”商戶機制,聯合6家商戶提供專屬折扣等8項增值服務。
截至目前,騎手通已過平臺累計上報市政問題47件,辦結率100%;服務覆蓋轄區95%新就業群體,配送效率平均提升15%;形成“體驗-反饋-改進”閉環機制,推動政策制定與基層需求精準對接。
接下來,社區將繼續完善驛站功能,同時推動更多新就業群體、商戶入駐“裕事慧辦”,重視新就業勞動者的政策“體感”和及時反饋,從而讓暖“新”措施真正接地氣、能落地。
來源:六安市新聞傳媒中心記者 朱盛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