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郵吞吐量是指機場處理的貨物和郵件的數(shù)量,是衡量其貨運業(yè)務規(guī)模、活躍程度的重要指標。根據(jù)《2024年全國民用運輸機場生產(chǎn)統(tǒng)計公報》顯示,去年我國境內(nèi)運輸機場(不含港澳臺地區(qū))共有263個,貨郵吞吐量突破2000萬噸大關(guān),同比增長19.2%至2006.2萬噸,較2019年增長17.3%,創(chuàng)下歷史新高。其中,34個貨郵吞吐量超過10萬噸,同比增加3個;合計占全部境內(nèi)運輸機場的93%,同比上升1.9個百分點。
分航線看,國內(nèi)航線同比增長16.8%至1130.6 萬噸,較2019年增長6.2%;其中,港澳臺航線完成85.1萬噸,同比增長6.4%,恢復到2019年的九成。國際航線同比上漲22.4%至875.6萬噸,較 2019年增長35.6%。
分地區(qū)來看,華東高居第一,占比36.7%,但較上年下降3.3個百分點;其次是中南34.8%,提高2.5個百分點;華北、西南各占10.7%,分別提高0.7個、0.3個百分點;東北3.2%,西北2.4%,分別下降0.3個、0.2個百分點;新疆占1.5%,較上年提高0.3個百分點。
長三角機場群、粵港澳大灣區(qū)機場群珠三角九市、京津冀機場群、成渝機場群分別完成貨郵吞吐量616.1萬噸(同比增長8.7%)、430.7萬噸(同比增長17.2%)、197.8萬噸(同比增長27.6%)、152.2萬噸(同比增長28.4%),全國占比分別為30.7%、21.5%、9.9%、7.6%。
從省份來看,湖北成為最大黑馬,去年貨郵吞吐量同比增加130%至106.4萬噸,排名從全國第十躍升至第五。這主要得益于鄂州花湖國際機場的出色表現(xiàn),其貨郵吞吐量同比大漲252.7%至86.5萬噸,排名由2023年第16上升到第5。
花湖機場坐落于湖北省鄂州市臨空經(jīng)濟區(qū),是亞洲首個專業(yè)貨運樞紐機場,2022年7月通航,2023年4月開通首條國際貨運航線,同年第三季度全面投入運營。截至目前,已累計開通貨運航線94條,累計引進簽約億元以上臨空產(chǎn)業(yè)項目225個。
值得一提的是,花湖機場已取代新鄭機場成為中部第一航空貨運樞紐。今年力爭新開和加密貨運航線20條以上、總航線數(shù)突破百條,貨郵吞吐量同比提升20%以上。有相關(guān)機構(gòu)預測,未來五至六年時間,花湖機場有望沖至第三。
浙江排名第四,但吞吐量同比下降1.4%至107.3萬噸。主要是因為杭州蕭山國際機場同比下滑9.2%至73.5萬噸,這也是貨運吞吐量前二十強機場中唯一出現(xiàn)下滑的。自2021年達到頂峰(91.41萬噸)后,便呈連續(xù)下降趨勢。今年年底,長三角第一個專業(yè)性國際貨運樞紐——浙江嘉興南湖機場將投入運營,規(guī)劃到2035年貨郵吞吐量達到123萬噸。
前三名占全部境內(nèi)運輸機場貨郵吞吐量的51.5%。北京排名第三,“兩場”貨郵吞吐量實現(xiàn)176.96萬噸,同比增長30.13%。首都國際機場已擁有進口冰鮮水產(chǎn)品、肉類等5類指定監(jiān)管場地資質(zhì),大興國際機場在2024年迎來了首個外航全貨機國際航班。
上海退居第二,貨郵吞吐量同比增長11%至420.6萬噸,全球城市排名提升至第二。截至去年底,兩大機場通達全球48個國家的291個航點(其中,120個國際及港澳臺航點)。
廣東上升至第一,完成貨郵吞吐量434.9萬噸,同比增長17.2%。廣州白云國際機場、深圳寶安國際機場分列全國機場貨郵吞吐量第二、第三,前者三期擴建工程投入使用后,貨站面積將由目前的超50萬平方米擴展到超100萬平方米,貨郵吞吐能力達到600萬噸以上。后者隨著深暢國際貨站、東區(qū)國際快件一號貨站項目(新快件貨站)、東區(qū)國際轉(zhuǎn)運一號貨站項目、南區(qū)轉(zhuǎn)運庫項目等物流設施項目建設推進,貨郵處理能力將得到大幅提升。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