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三年,朝堂上一片肅穆,朱元璋正舉行著盛大的封爵儀式。
李善長被封為韓國公,這消息一傳開,滿朝皆驚。
要知道,當時一共就封了六個公爵,其他五位可都是威名赫赫的一代名將,像徐達、常茂(常遇春的兒子)、李文忠、馮勝、鄧愈,哪個不是在血與火的戰場上拼殺出來的。
可李善長身為文臣,卻排在了他們之上,成了公爵里的獨一份。
而劉基跟著朱元璋打天下,出謀劃策,也立下了大功,卻只被封了個誠意伯,俸祿還是伯爵里最低的,一年就240石。
李善長呢,年俸4000石,比他多出十幾倍。
有人很不解,說劉大人為陛下出謀劃策,也算盡心盡力,可為何封爵待遇相差如此之大?
一人不緊不慢地說:劉大人雖謀略過人,可這打天下,不光靠謀略。李大人跟隨陛下多年,處理內政,保障后勤,讓前方將士無后顧之憂。這公爵之位,也是陛下對他多年付出的認可啊。
1、功勞。
很多人都不明白,劉基那可是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人物啊,好多重要決策里都有他的大功勞,咋就只得到那么個待遇呢?
其實啊,這事兒不難理解。
朱元璋這人鄉土觀念重得很,李善長是他老鄉,而且一直老老實實在幕后干活,不搶風頭,埋頭苦干,這樣的人朱元璋用著放心。
可劉基呢,是個外鄉人。
更關鍵的是,劉基對事情的判斷比朱元璋還準。
從龍灣之戰到救援安豐,朱元璋能想到的,劉基想到了;朱元璋沒想到的,劉基也想到了。
你要是皇帝,身邊有這么個人,你心里能踏實嗎?
而且劉基出的那些決策,大多是權謀之策,搞陰謀政變挺在行,他厚黑學的根底也不淺。
就說他勸朱元璋別去救韓林兒那事兒,朱元璋心里能沒疙瘩嗎?
他時不時就會想,劉基這么精明,以后會不會也給自己來這么一手。
在朱元璋眼里,劉基就像個定時炸彈,說不定哪天就爆炸了。
不殺他,已經算是很給面子了,還想要啥封賞啊。
所以啊,劉基雖然功勞大,可在朱元璋心里,他的威脅更大。
劉基心里估計也苦,可沒辦法,伴君如伴虎,在皇帝身邊做事,有時候就是這樣,功勞再大,也得看皇帝咋想。
2、裝糊涂的智慧。
在和人交往的時候啊,那些懂得裝糊涂的人,才是真正的高手呢。
啥是裝糊涂呢?
簡單講,就是心里頭跟明鏡兒似的,啥都清楚,可臉上卻裝得傻乎乎的。
生活里啊,好多人都喜歡顯擺自己,覺得自己比別人聰明,比別人厲害。
我之前有個同事,每次開會討論方案,他總搶著發言,把自己那點想法吹得天花亂墜,好像就他最有能耐。
其實大家心里都明白,他那方案也就那樣。
既然他們有這種顯擺的需求,咱就去滿足他們唄,別老想著表現自己。
就像另一個同事,每次那愛顯擺的同事發言,他就一個勁兒點頭,還時不時說“你說得太對了,我怎么就沒想到呢”。
其實他心里門兒清,可就是不表現出來。
懂得隱藏自身實力,讓別人摸不透你,這才是保護自己的好辦法。
要是你處處都表現得很厲害,別人肯定會嫉妒你,說不定還會給你使絆子。
所以啊,在人際交往中,有時候裝裝糊涂,給別人點面子,自己也能落個好人緣。
別老想著出風頭,不然無形之中就把人得罪了,自己還不知道咋回事兒呢。
3、藏拙。
真正能成大事的人,都明白裝傻和藏拙的道理。
高興、悲傷、快樂、憤怒,這些情緒可不能都明明白白寫在臉上,懂得隱藏自己,那才是一種自我保護。
很多成功人士平時看著都普普通通,甚至還有點傻乎乎的。
我有個遠房表叔,在生意場上那可是叱咤風云的人物。
可每次家庭聚會,他就像個沒長大的孩子,跟大家一起嘻嘻哈哈,別人說什么他都笑著點頭,也不爭也不搶。
一開始大家都覺得他沒啥本事,就是個和事佬。
后來我才知道,他這叫大智若愚。
在生意場上,他要是把自己的精明都表現出來,那競爭對手不得處處防著他啊。
他裝傻藏拙,讓別人放松警惕,自己卻在暗地里謀劃大事。
一個人最頂級的智慧,可不是才高八斗,也不是勤奮自律,更不是口若懸河,而是懂得藏,讓別人覺得你沒威脅。
就像古代的謀士,他們要是把自己的謀略都暴露出來,那還能在復雜的政治斗爭中生存下來嗎?
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良狗烹。敵國破,謀臣亡啊!
生活中也是一樣,別有點啥事兒都寫在臉上,也別老想著炫耀自己的本事。
有時候,裝裝傻,藏藏拙,說不定能讓自己走得更順。
就像那句話說的,“槍打出頭鳥”,太張揚了容易招人嫉妒,給自己惹來麻煩。
所以啊,學會藏,是一種人生的大智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