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上故意損害他人名譽,立案標準?
在當今網絡時代,信息傳播迅速,網絡上故意損害他人名譽的情況時有發生,那么此類行為的立案標準是怎樣的呢?
從法律角度看,網絡上故意損害他人名譽可能涉及誹謗罪等相關罪名。對于誹謗罪,其立案標準主要包含幾個方面。
首先,要有捏造事實的行為。即行為人必須是故意捏造了足以敗壞他人名譽的虛假事實,這是構成該罪的前提條件。比如,無中生有地編造他人有違法犯罪行為、不道德行為等虛假信息。
其次,需要有散布行為。僅僅捏造事實還不夠,還必須將捏造的虛假事實向不特定的多數人散布,讓這些虛假信息在網絡上傳播開來,才符合立案標準的要求。例如,通過在社交媒體平臺上發布、在論壇上留言等方式,使更多人知曉這些虛假信息。
再者,“情節嚴重” 也是關鍵要素。具體表現為多種情形,同一誹謗信息實際被點擊、瀏覽次數達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轉發次數達到五百次以上,說明該虛假信息在網絡上的傳播范圍較廣,對他人名譽造成了較大損害;若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親屬精神失常、自殘、自殺等嚴重后果,表明誹謗行為對他人身心健康產生了極其惡劣的影響;如果行為人二年內曾因誹謗受過行政處罰,又再次實施誹謗他人的行為,也達到了立案標準。此外,還有其他情節嚴重的情形,這需要司法機關根據具體案件情況進行綜合判斷,比如誹謗對象的特殊性、誹謗內容的惡劣程度等。
另外,如果網絡誹謗行為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如引發群體性事件、引發公共秩序混亂、引發民族或宗教沖突、誹謗多人造成惡劣社會影響、損害國家形象嚴重危害國家利益、造成惡劣國際影響等,即使被害人沒有提起告訴,也會由相關部門依法進行處理。
網絡上故意損害他人名譽的行為,只有在符合上述立案標準時,才會被依法立案追究責任。這也提醒人們,在網絡世界中要遵守法律法規,不能隨意詆毀他人名譽,否則將可能面臨法律的制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