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家長發現,最近“少兒編程”成了家長們談論的熱度話題,而且身邊不少朋友都給孩子報了編程課,很多家長就產生了疑問,孩子明明還很小啊,有學習編程的必要嗎?
今天我們就聊一聊,為什么部分家長選擇讓孩子從小就接觸編程教育?
01 編程教孩子如何思考:
編程要求我們客觀地去思考事物的本質。為了實現一個需求,你必須對其原理和運轉流程了解得十分透徹,否則就無法用編程語言精確地描述出來讓機器去執行。在實現過程中,想法的結構缺陷和邏輯漏洞會自然凸顯出來,你總會發現存在沒有考慮到的可能性,以及需要進一步思考的細節。
編程要求我們能夠對事物和流程進行各種維度上的拆分,并在不同的抽象層次上進行完整的思考,這使我們有可能去解決那些規模龐大的問題。編程是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也是不斷完善解決問題的方法論的過程。總之,編程可以讓孩子學會嚴密的邏輯推理方法,并無形中把它應用到其他學科的學習中,有助于開發其學習潛力,提高自主學習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02 編程幫助孩子提升各科成績:
對于學習編程,參加信息學競賽的孩子這樣說,編程還能有效促進文化課學習。
語文:審題階段,孩子需要把題目中已知條件、限定條件和要解決的問題提煉出來,而且不能遺漏關鍵信息,這能幫助孩子有效提升閱讀理解能力。
數學:信息學本質上是用計算機解決數學問題,因此在建模階段,需要孩子根據題意,找到邏輯關系,或利用數學知識(如基礎數論、組合數學、計算幾何等)去構建數學模型,這就有效訓練了孩子的數學思維與解題能力。
英語:目前絕大多數編程語言都使用英文,很多信息學題目也是用英文描述,一些參加信息學競賽的孩子還會經常參加Codeforces、TopCoder、ICPC、USACO、CCC等國際比賽,因此在審題、編碼階段,可以幫助孩子提升英文理解與表達能力。
信息技術:信息技術本身是全國中小學課堂必須要學習的學業水平考試科目,信息學相關題型還經常出現在高考數學試卷中,甚至已成為部分省份的高考科目。
因此,學好編程,對促進孩子學習能力和文化課成績提升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在編程調試階段,孩子不僅要驗證對題意的理解,還要驗證邏輯與編碼的正確性,不能放過一點點錯誤,顯然,這種糾錯能力在任何一門學科類課程中都具有適用性。值得一提的是,中小學是孩子抽象邏輯思維形成的關鍵時期,也是學習編程的最佳年齡。
03 編程讓孩子收獲自信:
少兒編程,可以培養“計算思維”,可以將“創意”變成“創造力”。學習編程的過程也充滿樂趣,如果孩子有各種有創意的點子、想法,馬上就可以通過編程來實現,并且可以立即看到效果。這種即時的反饋,會讓孩子的學習興趣變得越來越來濃厚,也越來越有信心,這是在其他學科中難以感受到的。
少兒編程,是一種“可以打底”的基本思維能力。如果較早接觸編程,能有效訓練抽象思維,全面提升學習效率,讓孩子在高效學習中建立相對優勢,在未來占得先機。學習不應該只是忙于知識記憶和重復計算,閱讀。邏輯推理和主動思考等能力才是提升學習能力的利器。我們應該在解決問題中激活思維,同時發揮人類獨有的創造性,讓我們的思維插上計算機的翅膀。
04 編程打開孩子的視野:
學習寫作,可以輕松表達自己的思想與情緒,未必要成為一名小說家;學習數學,可以認知自然世界運轉的規律,未必要成為一名數學家;學習音樂,可以提高自己的氣質與品位,未必要成為一名音樂家;同理,學習編程不一定非要做程序員,孩子可以在編程學習里得到的快樂、自信,“化復雜為簡單”的做事哲學,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會讓他們受益終身。
如今已經進入了信息化時代,傳統解決問題的方式有些已經不適應時代的發展而需要更新。編程教育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實踐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等綜合素質,編程使孩子擁有全新的視角、深入思考的習慣和效率優化的思維,這都將成為孩子重要的軟實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