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每次去藥店時有沒有注意到藥店的柜臺上都會有RX和OTC的標志,而且還有一個顯眼的用藥溫馨提示。
那這RX和OTC分別代表了什么呢?
RX是處方藥,OTC是非處方藥。
非處方藥有 “OTC” 標識,且根據安全性分為甲類和乙類。甲類標識為紅色,乙類標識為綠色,乙類安全性相對更高。處方藥則沒有 OTC 標識,通常會注明 “憑醫師處方銷售、購買和使用” 。
非處方藥可在藥店直接購買,甚至乙類非處方藥在經過批準的普通商業企業也能零售,如一些超市、便利店等。而處方藥必須憑借醫生開具的處方,才能在藥店或醫院藥房購買。例如阿莫西林膠囊、頭孢克肟片等抗生素類處方藥,患者需先看醫生,醫生診斷病情后開具處方,患者才能憑處方取藥;感冒清熱顆粒、健胃消食片等非處方藥,患者可自行在藥店貨架挑選購買。
安全性:
非處方藥經過長期臨床應用,療效確切,不良反應相對較小,被認為安全性較高,適合非醫療專業人員自我藥療。但如果使用不當,也可能出現不良反應。處方藥通常用于治療較嚴重疾病,藥效較強,可能存在較大的不良反應,需要醫生根據患者具體情況,如病情、身體狀況、過敏史等綜合考量后指導使用。
用藥指導:
非處方藥的藥品說明書通俗易懂,患者可按照說明書規定的適應癥、用法用量自行使用。但使用前仍需仔細閱讀,了解注意事項等信息。處方藥的使用方法、劑量、療程等都需要醫生指導,醫生會詳細告知患者如何用藥以及用藥期間的注意事項。例如治療高血壓的處方藥,醫生會根據患者血壓控制情況調整劑量。
成分和療效:
非處方藥成分相對簡單,主要用于治療常見輕微疾病,如感冒、咳嗽、消化不良、頭痛、發熱等。像布洛芬用于緩解輕至中度疼痛,也可用于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引起的發熱。處方藥成分可能較為復雜,療效更強,用于治療嚴重疾病,如心血管疾病(如治療冠心病的藥物)、癌癥(各類抗癌藥物)、糖尿病(胰島素等降糖藥)等。
監管程度:
非處方藥的監管相對寬松,但也必須符合相關藥品質量標準。其審批流程相對簡單,市場準入門檻相對低一些。處方藥的監管則更為嚴格,從研發、生產、銷售到使用,整個環節都有嚴格規定。研發階段需進行大量臨床試驗,生產過程質量控制嚴格,銷售渠道受限,使用時需醫生監控,以確保用藥安全有效。
至于哪個更安全,不能簡單一概而論。
非處方藥相對安全性較高,但使用不當也會引發問題,如長期大量服用對乙酰氨基酚(常見非處方藥成分)可能導致肝損傷。處方藥雖然有潛在風險,但在醫生正確指導下合理使用,能有效治療嚴重疾病,保障患者健康。所以無論是使用處方藥還是非處方藥,都要謹慎對待,有疑問及時咨詢專業醫藥人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