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攝圖網)
近日,著名AI科學家李飛飛領銜的斯坦福大學人工智能研究所發布了最新一期《2025年人工智能指數報告》。報告指出,中美頂級AI大模型性能差距已經由2023年的17.5%大幅縮至0.3%,接近抹平。
從報告數據來看,在2024年的重要大模型(Notable Models)評估中,美國以40個模型的入選數量領先,而中國則以15個緊隨其后。雖然入選數量上美國占優,但其中谷歌與OpenAI均以7個模型的入選數量并列榜首,阿里則入選6個,按照模型貢獻度位列全球第三。在業內頂級專家評選出的32項“2024年AI領域重要發布”中,中國的阿里Qwen2、Qwen2.5及DeepSeek - V3三大發布上榜,這無疑是對中國大模型技術創新的高度認可。
去年,中國大模型數量排名僅次于美國。我國前期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各項部署為大模型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已經建立起涵蓋理論方法和軟硬件技術的體系化研發能力,形成了緊跟世界前沿的大模型技術群。數據顯示,截止至2024年Q1,我國人工智能大模型累計發布數量達478個。
在AI浪潮來襲之際,國產大模型強勢崛起,頭部企業包括百度、阿里巴巴、騰訊、華為等,依托強大的技術實力和算力資源展開激烈競爭。百度的文心大模型憑借其先進的自然語言處理技術和廣泛的應用場景,在智能客服、內容創作等多個領域展現出強大的實力;阿里的通義千問則在電商、金融等行業實現了深度落地,為企業提供了智能化的解決方案。
國產大模型的崛起不僅體現在技術層面,更在實際應用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以基層醫療為例,大模型能夠提升基層醫療水平。在一些偏遠地區,醫療資源相對匱乏,醫生的專業知識和經驗有限。而大模型可以通過對大量醫學文獻和病例的學習,為基層醫生提供輔助診斷建議,幫助他們更準確地判斷病情,制定治療方案。此外,大模型還可以用于醫學知識普及和健康教育,提高公眾的健康意識和自我保健能力。
清華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孫茂松表示,未來推動AI大模型創新發展需要培養更多“敢為天下先”以及具有突破性思維的人才。人才是推動科技進步的核心力量,在大模型領域更是如此。只有擁有一批敢于創新、勇于探索的人才,才能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占據優勢。
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全球及中國大模型產業發展前景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新賽道研究、投資可行性研究、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產業圖譜、產業大數據、智慧招商系統、行業地位證明、IPO咨詢/募投可研、專精特新小巨人申報、十五五規劃等解決方案。如需轉載引用本篇文章內容,請注明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更多企業數據、企業資訊、企業發展情況盡在【企查貓APP】,性價比最高功能最全的企業查詢平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