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哭笑不得的明日和談
網文總愛渲染萬歷援朝明軍怎么怎么摧枯拉朽地大敗倭寇,好像明軍一進入朝鮮半島就把日軍趕下海了。但是實際上光是明日雙方開展的和談,一談就是四年多時間!
這期間為了給予日軍壓力,明朝不斷抽調各地的軍隊(主要是新兵)進駐朝鮮半島前線,明朝因此軍費開支居高不下。
萬歷援朝中最令人感到困惑,讓人哭笑不得的一幕在明日和談期間發生。
由于明朝官員中無人愿意出任與日本和談的代表,于是明朝便張貼招賢榜,直接從民間招募與日本和和談的代表。民間人士沈惟敬應募成功,成為了明朝與豐臣政權和談的使者。
沈惟敬這位老兄絕對是一個奇人,而豐臣政權的談判代表小西行長也是一個奇葩,兩個特立獨行的家伙撞在一起,史稱他們聯手上演了一出長達四年的雙簧,把豐臣政權和明廷給耍得團團轉。
按史料記載這兩個老兄真是膽大包天,他們各自向自己的主子報告,表示對方全盤接受了本方提出的全部和談條件。
明廷和豐臣政權中其實不少人,對這種明顯不合理的談判結果起了疑心,可奇怪的是他們卻又都有沒有揭發,而是任由這兩位老兄繼續他們的表演。
可是紙終究是包不住火的,萬歷二十四年(公元1596年),楊方亨、沈惟敬奉旨去日本冊封豐臣秀吉為日本國王。看到明朝萬歷皇帝圣旨的豐臣秀吉明白自己被耍了頓時惱羞成怒,在他下令追查之下,沈惟敬、小西行長所有的把戲都被拆穿了。
明日雙方的和談鬧劇就此破產,日本豐臣政權再次向朝鮮半島增兵。
但是碼字的總覺得這事情哪里不對勁,因為其后小西行長非但沒有受到豐臣秀吉的懲罰,反而地位還有所上升。
這令碼字的懷疑,小西行長與明朝和談是豐臣秀吉拖延時間的招數,因為萬歷二十一年日本遭受了嚴重的天災,不得不從朝鮮半島撤出大部分軍隊。
故而小西行長應該是故意陪沈惟敬演了一出戲以麻痹明朝,為日軍重整旗鼓爭取時間。
在豐臣秀吉完成了再次出兵朝鮮的準備后,由作為總導演的他親手終結了這出鬧劇。
明朝可能真的被猴子(豐臣秀吉因為瘦小所以綽號猴子)給耍了。
明日再戰朝鮮
面對日軍的不斷增兵,明廷也意識到和談已經不可能了,于是明廷也向朝鮮半島增兵。
但是不知道明廷是怎么想的,明明武將李如松上一次領軍東征表現很不錯,可是這一次明廷偏偏要啟用楊鎬為僉都御史,在備倭總兵官麻貴之上統管東征明軍。
正是這個楊鎬在萬歷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正月的蔚山之戰中,橫加干涉麻貴的用兵,最終造成了明軍在蔚山城下的大潰敗!
不是趕來增援的遼東騎兵在王京以南的南原附近,擊退了尾追蔚山潰軍而來的日軍(史料又稱是沈惟敬憑一封書信讓日軍退兵),后果真是不堪設想!
明朝史料稱第一次蔚山之戰為援朝明軍在朝鮮遭遇的最大一次失敗,但是朝鮮方面卻稱此仗僅僅是小挫,而且對楊鎬十分推崇。
為何第一次蔚山之戰,明朝兩國的記載會如此南轅北轍?
這個真不知道原因了,相對來說明朝史料應該更靠譜些。
盡添亂的楊鎬盡管被罷免了,可一直到8月豐臣秀吉死后,明軍對日軍的攻勢依舊沒有太大的起色,劉綎、麻貴雖有所斬獲,但是《明史》中也留下了明將董一元率軍攻城失利的記錄。
就在明軍對日進攻不利,戰場陷入僵持局面時,日本的掌權者豐臣秀吉死了,這為明日之間長達七年的戰爭畫下了句號。
下一篇再繼續。
覺得碼字的文章還行,走過路過看過請贊個粉個轉個。
謝謝大家的支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