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是由空氣流動引起的一種自然現象,它是由太陽輻射熱引起的。太陽光照射在地球表面上,使地表溫度升高,地表的空氣受熱膨脹變輕而往上升。熱空氣上升后,低溫的冷空氣橫向流入,上升的空氣因逐漸冷卻變重而降落,由于地表溫度較高又會加熱空氣使之上升,這種空氣的流動就產生了風。那么,常見的風有哪些類型呢?今天小童地理和大家一起來學習常見風的類型。
01
海陸風
由于陸地土壤熱容量比海水熱容量小得多,陸地升溫比海洋快得多,因此陸地上的氣溫顯著的比附近海洋上的氣溫高。
在水平氣壓梯度力的作用下,上空的空氣從陸地流向海洋,然后下沉至低空,又由海面流向陸地,再度上升,遂形成低層海風和鉛直剖面上的海風環流。
02
峽谷風
峽谷風是因經過山區而形成的地方性風。當空氣由開闊地區進入山地峽谷口時,氣流的橫截面積減小,由于空氣質量不可能在這里堆積,于是氣流加速前進(流體的連續性原理),從而形成強風。
峽谷效應又被稱為狹管效應,峽谷風又被稱為穿堂風。比如新疆達坂城就位于峽谷口,氣候干燥,多大風天氣。
此外,高樓峽谷風直接影響了建筑物和居民的安全,為了避免峽谷風效應危害,城市住宅樓的建設應注意住宅樓的走向避免與城市主導風向一致。
03
焚風
沿著背風山坡向下吹的干熱風,稱為焚風。焚風在背風坡下沉增溫的現象,稱為焚風現象。
中緯度地區,山脈相對高度達到100-200米時,就可以產生焚風效應。要是達到800-1000米以上時,焚風現象更為明顯。一般焚風持續1-3天,它可以在短時間內引起氣溫迅速上升。
世界著名的焚風區有歐洲的阿爾卑斯山北坡、高加索山、北美落基山東坡、格陵蘭西岸、南非好望角、亞洲阿爾泰山等。
04
布拉風
從山地或高原經低矮狹隘通道向下傾瀉的寒冷而干燥的暴風,稱為布拉風。該詞源于古希臘語Boreas(寒冷的東北風)。這種風像瀑布一樣從高山滾落下來,極冷極快,我國天山南側和長白山地區有發生。黑海和好望角地區也有發生。
05
信風&季風
信風(又稱貿易風)指的是在低空從副熱帶高壓帶吹向赤道低氣壓帶的風。信風(trade wind)在赤道兩邊的低層大氣中,北半球吹東北風,南半球吹東南風。
由于大陸和海洋在一年之中增熱和冷卻程度不同,在大陸和海洋之間大范圍的、風向隨季節有規律改變的風,稱為季風。季風分為夏季風和冬季風。
06
龍卷風
龍卷是從連接積雨云的猛烈旋轉的漏斗狀云柱,它有時稍伸即隱,有時懸掛空中或觸及地面。龍卷的尺度很小,中心氣壓很低,造成很大的水平氣壓梯度,從而導致強烈的風速,一般估計為50~150米/秒,最大可達200米/秒。龍卷的破壞性極強,其經過的地方,常會發生拔起大樹、掀 翻車輛、摧毀建筑物等現象,甚至把人卷走。
07
臺風
臺風(英語:Typhoon),屬于熱帶氣旋的一種。熱帶氣旋是發生在熱帶或副熱帶洋面上的低壓渦旋,是一種強大而深厚的“熱帶天氣系統”。我國把南海與西北太平洋的熱帶氣旋按其底層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風力(風速)大小劃分為6個等級,其中中心附近風力達12級或以上的,統稱為臺風。
08
試題鏈接
海陸風作為一種沿海地區常見的中小尺度局地環流,其形成和發展一定程度上會受到海岸線走向的影響。下圖示意浦東站和金山站地理位置。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 有利于觀測到較強海陸風的天氣條件是( )
A. 大范圍水平氣壓場較強的晴天
B. 大范圍水平氣壓場較強的陰天
C. 大范圍水平氣壓場較弱的晴天
D. 大范圍水平氣壓場較弱的陰天
2. 與浦東站相比,金山站的海陸風平均風速較小,主要影響因素是( )
A. 大氣環流 B. 洋流性質
C. 地表起伏 D. 海陸輪廓
【答案】 1. C 2. D
【解析】
1. 大范圍水平氣壓場較強的天氣,會產生較強的風力,會干擾海陸風,不利于觀測,AB錯誤;大范圍水平氣壓場較弱的晴天,海陸的溫差大,海陸風顯著,而陰天,海陸溫差較小,海陸風不顯著,C正確,D錯誤,所以選C。
2. 根據圖中信息,兩地的洋流沒有差異,B錯誤;都地處沿海,地形平坦,C錯誤;兩地均位于我國東部沿海,大氣環流相同,A錯誤;由圖中信息可知,兩地的海陸輪廓不同,D正確,所以選D。
焚風是過山氣流在背風坡下沉增溫形成的一種干熱風,往往以陣風形式出現。人們最早發現阿爾卑斯山脈的焚風效應最為顯著,同一時間意大利米蘭大雨如注,而瑞士盧塞恩卻呈現出現“山前山后兩重天”的景象。下圖示意阿爾卑斯山位置,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3. 推測阿爾卑斯山山麓焚風效應較強額的坡向及影響因素( )
A. 南坡海陸位置
B. 北坡海陸位置
C. 南坡大氣環流
D. 北坡大氣環流
4. 阿爾卑斯山山麓焚風效應夜晚強于白天的主要原因( )
A. 白天,背風坡坡面增溫慢氣流沿山坡上升抑制焚風
B. 夜間,背風坡坡面降溫慢,氣流沿山坡上升,加強焚風
C. 白天,背風坡坡面增溫快,氣流沿山坡下沉抑制焚風
D. 夜間,背風坡坡面降溫快,氣流沿山坡下沉加強焚風
【答案】 3. D 4. D
【解析】
3. 阿爾卑斯山位于中緯度地區,影響阿爾卑斯山的是盛行西風,北半球為西南風,南坡地處迎風坡,北坡地處背風坡,北坡是大氣環流影響下的背風坡形成的焚風效應,D正確,ABC錯誤,故選D。
4. 夜間,山坡相比山谷,坡面降溫速度快,氣溫低,吹山風,風從山坡吹響山谷,氣流沿山坡下沉加強焚風呢個,D正確,B錯誤;白天山地坡地增溫快,氣流沿山坡上升,與焚風風向相反,有抵消和抑制作用,故焚風強度較弱,AC錯誤。D正確,ABC錯誤,故選D。
布拉風是一種極嚴寒的地方性風。冷空氣被低矮山地或高原阻擋堆積后,受附近海面上暖低壓吸引,經低矮隘道傾斜而下,形成布拉風。下右圖為黑海周邊區域等高線地形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5. 圖中甲、乙、丙、丁四地中,最可能出現布拉風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6. 圖示區域布拉風最強的季節( )
A. 開普敦溫和多雨
B. 圖中a河正處于汛期
C. 悉尼高溫多雨
D. 華北平原播種小麥
【答案】 5. D 6. C
【解析】
5. 據材料,布拉風是冷空氣被低矮山地或高原阻擋堆積后,受附近海面上的暖低壓吸引,經低矮隘道傾斜而下形成,該地位于北半球,來自北方的氣流為冷空氣,北方南下的冷空氣受山地或高原阻擋,向沿海過渡地帶,有低矮的隘道,即河谷或者山谷,存在狹管效應,結合圖示,丁東部是黑海,西部有河流流出且地處高原、山地,有自西向東延伸的河谷,容易形成布拉風,符合條件的只有丁地,D正確;乙處地處高原但不臨海,故B錯,甲、丙地區受西風帶影響,西風風向與海陸風風向不一致,不利于布拉風的形成,故A、C錯誤。故選D。
6. 布拉風形成受海陸熱力性質差異以及重力等因素的影響。冬季的夜晚,山地或高原地區降溫幅度大,氣壓高,冷空氣發育,而溫暖的海洋降溫慢,氣溫較為溫暖,氣壓較低,此時海陸溫差大,水平氣壓梯度大,最有利于布拉風的形成,B正確,A錯誤;夏季的白天,山地或高原地區氣溫也相對較高,與海洋溫差差異不是很大,C錯誤;夏季夜晚山地或高原降溫幅度不如冬季夜晚顯著,D錯誤;故選B。
2022年下半年以來,南方多地高溫少雨天氣頻繁,干旱不斷加重,臺風“尼格”于11月3日在廣東珠海登陸,臺風“尼格”帶來的影響相對溫和,這是一次“好”臺風的登陸。下圖為臺風“尼格”登陸路線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7. 臺風“尼格”從10月27日形成至11月3日05時的變化特點是( )
①強度上先加強再減弱②登陸前已經減弱成了熱帶低壓③前進的方向受地轉偏向力影響明顯④風力逐漸減弱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8. 臺風“尼格”對于我國南部沿海地區可以說是“好臺風”,好的突出表現有( )
①送走了炎熱天氣②降低了森林火險③緩解了旱情④驅散霧霾凈化了空氣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7. A 8. C
【解析】
7. 由圖示臺風路線圖可知,臺風在強度上先加強后減弱,①正確,④錯誤。由圖中可知,3日05時要登陸時已經成熱帶低壓了,②正確。由圖可知,臺風路徑向左偏,受地轉偏向力影響不明顯,③錯誤。綜上所述,①②正確,故選A。
8. 進入11月份廣東沿海不再炎熱,①錯誤;臺風“尼格”對于我國南部沿海地區可以說是“好臺風”,好的突出表現有降低了森林火險,緩解了旱情,這個季節是廣東干旱的季節,森林火險高,大地干旱,臺風雨來得及時,②③正確。南部沿海地區霧霾相對較少,④錯誤。綜上所述,②③正確,故選C。
9. 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龍卷風是大氣中強烈的渦旋現象,濕熱氣團強烈抬升,產生了攜帶正電荷的云團,一旦正電荷在云團局部大量積聚,吸引攜帶負電荷的地面大氣急速上升,在地面就形成小范圍的超強低氣壓,帶動匯聚的氣流高速旋轉,形成龍卷風。下圖示意美國本土龍卷風發生頻次的分布。在美國龍卷風多發區,活躍著“追風人”,他們尋找、追逐、拍攝龍卷風,為人們提供龍卷風的相關信息。
(1)指出龍卷風多發區濕熱氣團抬升的原因。
(2)分析美國中部平原在龍卷風形成過程中的作用。
【答案】
(1)從南方輸送的暖濕空氣與北來的冷干氣流(氣團)交匯,濕熱空氣抬升;(地處中低緯,太陽輻射較強)下墊面溫度較高,(濕熱)空氣受熱抬升;濕熱空氣抬升過程中,水汽凝結,釋放熱量,加熱并進一步抬升空氣。
(2)地勢平坦,對氣流旋轉阻擋作用弱(摩擦力小);平原南北延伸,面積廣大,利于(南北向)冷暖氣團交匯。
【解析】
(1)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龍卷風多發于美國中央大平原中部,濕熱氣團主要來自于墨西哥灣,其抬升的原因可以從熱力和動力兩個方面考慮。從南方輸送的暖濕空氣與北來的冷干氣流(氣團)交匯,濕熱空氣密度較小,故抬升;該地地處中低緯,太陽輻射較強,春季氣溫回升快,下墊面溫度較高,濕熱空氣受熱抬升;濕熱空氣強烈抬升過程中,水汽凝結,潛熱釋放,釋放出的熱量加熱空氣,使空氣增熱并進一步抬升空氣。
(2)美國中部平原在龍卷風形成過程中的作用,主要分析其南北縱列分布的平坦地形對氣流匯聚和氣流旋轉速度的影響。美國地形東西有南北縱列的山地,中部平原貫穿美國南北,中間地勢平坦,對氣流旋轉阻擋作用弱,摩擦力小,風力大;平原南北延伸,平原面積廣大,利于冷空氣南下、利于暖空氣北上,故中部平原利于(南北向)冷暖氣團交匯,進而暖濕氣流抬升,利于龍卷風形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