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一大早,趙麗穎為她主演的新電影《向陽·花》發了一條宣傳文案。誰曾想,因為這條文案,再次讓她陷入了文盲爭議。
趙麗穎引用一句佛家用語“與群魔為法侶,視大地為蒲園”,并帶上了“電影向陽花”的話題,這條文案電影海報上也有放,按說直接抄過來就行。
可惜,海報上是繁體字,趙麗穎打字時,把第一個“與”的繁體字“與”打成了輿論的“輿“。誰曾想,很快這個“輿“字不被網友們圍剿了。
一時之間,關于趙麗穎沒文化、人有中專學歷的爭議紛紛涌來,說她這輩子也難以擺脫“文盲”的標簽。
說實話,網友們是拿著放大鏡在找趙麗穎的錯嗎?天天掛網上看趙麗穎什么時候失誤嗎?有幾個人能分辨出“與”與“輿“的區別呢?
趙麗穎有一個優點時,她每次打錯字陷入爭議時,她都會把內容重新編輯改正過來。今天也是風波發酵后立刻將“輿”改成了“與”,但是損失的口碑和再次穩固的“文盲”人設卻是沒辦法重新編輯的。
這本是一次普通的文字校對失誤,卻迅速演變成對演員學歷的狂歡式審判。當“趙麗穎沒文化”的詞條登上熱搜時,我們看到的不僅是公眾人物的一次小失誤,更折射出社會對學歷的畸形執念與文化優越感的集體宣泄。
甚至有人制作“趙麗穎錯別字合輯”:在《與鳳行》宣傳期的時候,她曾多次出現發文有錯別字的情況,比如把“靈界”打成“靈屆”。寫感動兩個字,結果“感”字缺了一筆等等。
趙麗穎的“中專學歷”屢屢成為攻擊靶心,卻鮮少有人追問:為何一個1987年出生的農村女孩會選擇中專?
趙麗穎初中畢業時,中專是寒門子弟改變命運的最優解。當時中專錄取分數線高于重點高中,畢業后直接分配工作,這對經濟困難的家庭而言意味著立即脫貧的希望。
趙麗穎從廊坊市電子信息工程學校空乘專業畢業后,做過服務員、銷售員,最終通過選秀進入娛樂圈。這種草根逆襲本該成為勵志范本,但在“人均985”的社交平臺上,她的奮斗史卻被簡化為“學歷低=沒文化”的標簽。
這場鬧劇最可悲之處,在于它轉移了真正重要的議題。電影《向陽·花》講述女性掙脫命運枷鎖的故事,本應引發對農村女性生存現狀的關注,但輿論焦點卻被強行扭曲為明星的錯別字。
當我們在嘲笑一個“輿”字時,是否忘記了那些至今仍因貧困輟學的農村女孩?沒有去關注她這么多年的努力,沒有人去在意一個農村女孩的進步與演技。
趙麗穎的錯字事件,恰似一面照妖鏡,映出這個時代的文化焦慮與身份恐慌。當我們對一個錯別字群起攻之時,或許該反思:這種充滿優越感的批判,是否在掩飾內心的某種不安?
在教育的真正意義被異化為學歷競賽的今天,我們更需要重建這樣的共識:文化不是炫耀的徽章,而是理解世界的思維方式;學歷不該是攻擊的武器,而是尊重不同人生選擇的起點。
那個從中專教室走向熒幕的姑娘,用17年時間完成了從龍套到頂流的蛻變。她的故事本應讓我們看到:在這個充滿偏見的世界里,堅持本身就是一種文化。
#趙麗穎向陽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