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賡戎馬一生,身上戰(zhàn)傷無數,而有兩次陷入生死危機,都幸運得到一名姑娘相救。
當時烽火硝煙,這兩名姑娘是如何救的陳賡,此后是否還有交集,最后結局又如何?
如果您想知道的,歡迎先點個關注。
1927年8月,南昌起義的部隊在會昌遭遇國民黨軍隊的阻擊,雙方爆發(fā)激烈的戰(zhàn)斗。
由于敵軍數量龐大,終于突破了陣地,導致陳賡被圍困,但他勇敢地抵抗,為部隊爭取了撤退的時間。
在激烈的抵抗過程中,陳賡的右腿被子彈擊中,鮮血不斷從大腿流出,劇烈的疼痛讓他感到極度的不適。
但陳賡堅持戰(zhàn)斗,直到大部隊安全撤離后,才帶領剩余人員撤出戰(zhàn)場。
然而在撤離過程中,他因劇痛難忍,不得不躲進了小水溝旁的草叢里。
隨著時間流逝,他身體失血過多,最終昏倒在小水溝邊,眼看就要就此壯烈犧牲了。
就在這個生死關頭,一個年輕姑娘突然出現在眼前,她就是護士楊慶蘭。
在雙方激烈交戰(zhàn)時,楊慶蘭依舊像往常一樣,在戰(zhàn)場上不顧個人安危,積極救助受傷的戰(zhàn)士,貢獻自己的力量。
當時楊慶蘭在救助傷員后,感到身體非常疲憊,本想在原地稍作休息,然而她非常細心,注意到附近的蘆葦叢中,似乎有隱約血跡。
楊慶蘭心中忐忑不安,不確定那個角落是敵是友,盡管這關系到生死存亡,她還是決定冒險走過去,畢竟萬一是友軍呢?
楊慶蘭剛撥開蘆葦叢,便目睹一名年輕戰(zhàn)士,他的腿部血流不止,痛苦地倒在地上。
她迅速觀察戰(zhàn)士的裝束,發(fā)現是自家的戰(zhàn)士,暗自慶幸判斷是正確的,雖然她不知道這就是陳賡。
她為陳賡進行初步止血,然后用瘦小身軀將他背起,與其他護士將他抬上擔架,迅速撤離了現場。
在將那名戰(zhàn)士治愈后,楊慶蘭有時會聽到人們談論,她所救的年輕戰(zhàn)士名叫陳賡,實際上是一位非常出色的指揮官。
楊慶蘭那一刻明白,當時所做的決定是正確的,也覺得自己非常幸運。
陳賡當時受重傷,很快轉移到其他地方治療,當他蘇醒后,得知救他一命的是一名女兵,便迫切希望能向她表達感激之情。
由于當時局勢混亂,陳賡匆忙奔赴戰(zhàn)場,因此未能立即找到那位女兵。
當時誰也沒想到,在不久之后,兩人會在另一座城市重逢,那時又是如何呢?
此時戰(zhàn)火紛飛,那楊慶蘭一個女子,又是怎么走上革命之路,經歷了什么呢?
1910年,楊慶蘭出生于河南信陽市的普通農家,由于家庭條件有限,她從小很懂事,經常幫助家里做各種事情。
雖然從未受過教育,但她內心始終堅定,有著自身的獨立想法和思考。
在她十六歲時,父母為她安排婚事,她卻堅定拒絕安排,因為不愿生活在別人的控制之下,渴望過上自由的生活。
楊慶蘭十七歲時,選擇告別了父母,踏上追求夢想生活的旅程,不久后抵達武漢,立刻被當地的革命氛圍所吸引。
她毫不猶豫加入革命的浪潮,經過一番努力,成功考入黃埔軍校武漢分校,從而開始了她的軍旅生涯。
通過夜以繼日地勤奮學習,她在黃埔軍校的女兵中脫穎而出,以優(yōu)異的成績畢業(yè)。
南昌起義爆發(fā)后,陳慶蘭加入了革命隊伍,表現越來越出色,跟其他三名女同志一起,被譽為隊伍中的“四大金剛”之一,展現抗日女兵的英勇形象。
從那時起,她全心投入革命,例如在戰(zhàn)場上救治傷員。也正因如此,她成功救助了陳賡,也挽救了無數人的生命。
當時起義軍抵達福建長汀時,陳賡終于可以停下來做手術,并且遇到了他的恩人,紅色醫(yī)生傅連暲。
原本陳賡要進行截肢手術,但傅連暲于心不忍,決定采用保守療法,但這需要長時間的治療。
但是起義軍無法等待,因為國民黨大軍可能隨時追擊,他們必須向廣東方向撤退,因此在順利占領潮州后,陳賡躺在擔架上被抬進了潮州城。
過了幾天后,陳賡又到了汕頭,和盧冬生一起,都被送往日本人經營的博愛醫(yī)院。
次日國民黨軍隊奪取汕頭,由于敵眾我寡,部隊被迫撤離汕頭,而且撤退很倉促。
周總理因高燒未能及時告知陳賡,只來得及派人給傷員們送去了一筆資金,遺憾的是這筆錢并未能送達。
當時部隊撤退后,陳賡在醫(yī)院的病床上對此一無所知,此時更令人恐懼的是,國民黨士兵已經進城,這要全城搜捕如何去好?
陳賡本來認為,這是日本人開設的醫(yī)院,國民黨擔心觸怒日本人,因此不敢闖入搜捕。
不料院長認為陳賡會惹來麻煩,竟然下達逐客令,許多輕傷患者被迫離開,但陳賡無法行走,即將被趕出去,這能去哪里呢?
就在這個危急的關頭,醫(yī)院里一位姓李的女護士站出來了,還有一位負責打掃病房的工人,也對陳賡這樣的革命者深感同情。
他們幫助陳賡向院長求情,還湊錢暫時堵住了院長的嘴,讓他不再驅逐陳賡,可惜依舊不提供保護。
陳賡只知道她是醫(yī)院雇傭的中國職員,經常負責為自己更換繃帶,因此每次見到她都會禮貌地稱呼她為李小姐。
那么李小姐冒著生命危險,為何還要幫陳賡呢?
因為在陳賡住院期間,李小姐注意到不斷有人來探望他,通過旁聽訪客的談話,她得知陳賡是起義軍指揮官,所以對此深受感動。
當時國民黨軍隊來了,即將第一次進入醫(yī)院搜查,女護士、工人合力將陳賡抬到工人宿舍躲避,這讓他們未能找到陳賡。
得知這一情況后,院長非常憤怒,他一心想將陳賡交出以求安寧,所以解雇了那位工人,以此來嚇唬陳賡。
不久之后,國民黨軍隊再次搜查醫(yī)院,顯然他們已得到消息,此時工人的宿舍不再安全,陳賡還能藏身何處呢?
陳賡被李小姐推進了一間潔凈的房間,一打開門便嗅到了一股化妝品香味,顯然這是李小姐的閨房。
國民黨軍隊均為男性,他們從未考慮過進入女生閨房,因為這樣既不適宜也不方便,因此陳賡得以再次逃脫一劫。
當敵軍離開后,為了避免引起注意,李小姐很少親自送東西,通常由她的妹妹代勞。
等到風聲沒那么緊了,陳賡也能趁此轉移,但仍需要依靠這一位樂于助人的李小姐。
李小姐、被解雇的工人,還有盧冬生共同協助陳賡離開醫(yī)院,隨后他們找來一艘木船,將陳賡安置在船上,并合力將船推至碼頭。
然而這關鍵時刻,國民黨軍隊登船搜查,這如何是好?
在緊急情況下,李小姐站在陳賡旁邊,向國民黨士兵解釋說,陳賡是他們醫(yī)院的病人,她負責護送他到香港接受治療。
李小姐再一次機智地救了陳賡,等到天剛破曉,小船迅速地駛向岸邊,她一上岸便立刻去碼頭,購買了兩張前往香港的太古輪船票。
為了避免引起懷疑,她刻意用日語進行交流,讓售票員誤以為她是日本人,因此態(tài)度變得非常恭敬。
買好了船票,李小姐還將他們送上了船,隨著汽笛聲的響起,這才下船在碼頭目送。
陳賡和盧冬生站在甲板上,目送著李小姐的身影逐漸遠去,心中涌起一股難以言喻的悲傷。
因為他們無法預知,何時能再次相見,也不知該如何回報她和工人那深沉的恩情。
在盧冬生的陪同下,陳賡前往香港,隨后輾轉返回上海。
解放汕頭后,陳賡四處托人尋找,卻始終未能找到那位曾多次救助他的李小姐,也未能找到那位被解雇的工人。
那些曾經的恩人,似乎就這樣在人海中消失了,再也無法與之重逢。
不過在陳賡到了上海后,加入了中央特科,卻沒有料到重逢了另一個救命恩人。
某天清晨,陳賡剛抵達中央特科時,一個似曾相識的身影迅速掠過他視線。
他本能地轉過頭去,驚喜地發(fā)現那竟是楊慶蘭,而楊慶蘭也注意到他,同樣顯得異常興奮。
他們未曾想到,自南昌起義一別后,竟會在中央特科重逢,這真是意外的驚喜。
陳賡心里好奇,那么楊慶蘭是如何加入中央特科的呢?
原來當時楊慶蘭救了陳賡后,又跟隨朱老總的部隊在三河壩抵抗敵軍,經過三天三夜的激烈戰(zhàn)斗,成功完成了任務。
隨后朱老總帶領部隊抵達了廣東饒平,當時部隊面臨嚴峻的生存挑戰(zhàn),朱老總考慮到要保護女同志,因此決定讓楊慶蘭她們前往武漢尋找組織。
最初女同志都不愿意離開,但后來為了生存和繼續(xù)革命,便聽從組織的決定離開。
在楊慶蘭的帶領下,她們偽裝成男性,克服重重困難抵達武漢,并成功聯系到組織,很快重新投入了工作。
楊慶蘭被分配到情報部門工作,隨著中央遷至上海,并且她所在的組織被納入中央特科,她因此成為中央特科的一員。
直到陳賡輾轉千里,也抵達上海并加入了中央特科,這才促成了兩人的再次相遇,并且建立了深厚的革命情誼。
在中央特科期間,楊慶蘭還肩負著一項重要職責,那就是作為周總理的貼身保鏢,負責他的一系列安全交通等事務工作。
每當周總理外出時,楊慶蘭都會與他裝扮成情侶,而鄧穎超外出時,她也會與她裝扮成姐妹,確保周恩來和鄧穎超的安全。
在長期的革命生涯中,楊慶蘭與周總理秘書黃玠然結為伴侶,在周總理主持下,兩人進行了樸素的婚禮。
夫婦兩人始終攜手前行,后來楊慶蘭活到了91歲,而黃玠然活到了103歲,彼此同行度過幸福的一生。
正是這兩位女子的相救,陳賡才能化險為夷,此后在革命的道路上,這份恩情如同燈塔,照亮了他前行的方向。
聽到這兒,您有何感想,歡迎關注留言評論。
參考資料:
【1】中國共產黨新聞.《揭秘:人民軍隊第一批女兵中的“四大金剛”》.2011-12-31
【2】武漢中共中央機關舊址紀念館.《武漢黃埔女兵楊慶蘭——陳賡的恩人,周恩來手下的出色特工》2023-04-18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