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臺州的工商系統內,有一位名叫楊啟良的市場調解員,他在當地名氣極大。周圍有商業或其他瑣事糾紛的時候,群眾經常會找他來幫著調解或者申訴,楊啟良處事公道,總能為群眾處理好各種糾紛。
然而這樣的工作自然容易受委屈,有一次楊啟良接到汽車4S店的投訴案子,他發現車主謊報之后便不予理睬。
氣憤的車主對著他破口大罵,可楊啟良卻顯得非常平靜,這讓周圍認識他的人都感到驚訝。畢竟楊啟良可不是一般人,他曾是對越自衛反擊戰中的著名英雄。
楊啟良是臺州本地人,從小就正義感十足,長大后他的身體素質也非常出色。1983年,楊啟良決定參軍,他很快就遇到了一個重要挑戰,他們所屬的部隊要趕赴前線,參加對越作戰。
雖然自己是剛剛入伍的新兵,但楊啟良并沒有畏懼,他在部隊努力訓練,做好了一切準備,跟著部隊來到了前線。
部隊抵達指定位置后,戰士們發現這里的情況比想象還要糟糕,中越邊境環境十分艱苦,大部分地區都是丘陵地帶。為了阻擊越軍,許多解放軍部隊必須長期在貓耳洞內待命。
所謂“貓耳洞”,其實是解放軍的一大發明,這是根據抗戰時期的地道戰而來,又參考了防空洞等設施。戰士們在己方掩體具有隱蔽性的位置上挖掘洞穴,其寬和深最小不過一米,從外部看就像一個露出地面的半圓形。
這種防御工事比較好做,防御性能非常好,作戰期間兩軍在邊境地帶修建了大量的貓耳洞,大量的部隊都在這里作戰。
可貓耳洞的條件非常艱苦,再加上邊境地區濕熱的氣候,光是在這里長期生活已經是非常困難的事情了。
楊啟良與戰友們進入貓耳洞后,每天都要做好警戒工作,防止越軍襲擊陣地。他很快就適應了這里的生活,就這么在貓耳洞里待了1年的時間。
這一年時間里,他沒洗過一次臉,也沒換過一套衣服。許多戰士的皮膚都開始潰爛,可大家還是沒有喊累,繼續在這里堅守下去。
后來,楊啟良終于能夠出來,這一年他的容貌有了較大的變化,以至于他的上級和許多戰友一開始都沒認出來他。
除了在貓耳洞的艱苦生活,楊啟良還要面臨著殘酷的戰斗,1984年3月9日晚,越軍集結部隊向楊啟良的部隊所在的兩處高地發起了進攻。
敵人的攻勢非常兇猛,戰士們依靠著火力打退了敵軍一次又一次的進攻,見到高地難打,越軍調頭去打了旁邊一處無名高地,楊啟良見狀立即帶著自己的班來到了這里防御。
他指揮大家連續打退了越軍3次進攻,可周圍的許多戰友不幸在戰斗中負傷,他急忙讓戰友們先撤下去,陣地上就剩下他一個人堅守。
敵人發現這里的兵力少了許多,又開始向這里發起進攻,楊啟良毫不畏懼,他孤身一人打退了越軍數次進攻。
戰斗激烈的時候,他一面向敵人投彈,一面對著對講機喊道:“向我開炮!”“向我開炮!”好在敵人的攻勢越來越弱,楊啟良奇跡般守住了陣地,成功挫敗了敵軍的進攻。
此戰他孤身堅守陣地4個多小時,打退了越軍從班到排4次進攻,斃敵18名。這讓楊啟良成為全軍的戰斗英雄,周圍人更是把他稱為“活著的王成”。
由于他們的連表現出色,上級授予了他們英雄連的稱號,而楊啟良更是全軍中表現最出色的一個,他因此被授予了一等功。
在他們的堅守下,越軍始終無法跨過邊境一步,在解放軍的強大攻勢下損失慘重,這場戰爭以越軍慘敗而告終。
戰爭結束后,楊啟良終于能夠回家了,經過了戰火的洗禮,他也改變了許多。1996年,楊啟良轉業到臺州工商系統工作,雖然離開了部隊,但他還是保持了良好的習慣,在任上兢兢業業工作,為百姓做了許多的事情。
到了2010年,臺州經濟開發區消費者協會成立,楊啟良被選為了秘書長。他在任上處理了大量糾紛案件,為許多群眾解決了麻煩。
幾年后,楊啟良從這個位置上退了下來,他繼續留在了消協,只是做了一個普通的干部。在外人看來,楊啟良是一個非常隨和的人,不知道過去的事情,恐怕很難想到他竟然是一位活著的“兵王”。
消協工作多年,楊啟良也積累了大量的經驗,他改變了過去暴躁的性格,遇到糾紛,哪怕自己受了委屈,他都能耐心去做調解工作。
在處理群眾的事情時,楊啟良幾乎不會考慮自己,而是一心要為大家辦好事,正因如此,楊啟良得到了當地民眾的支持,又一次成為眾人眼中的英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