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若失敗,那種感覺不亞于古代打仗時的“賠了夫人又折兵”。不僅失敗本身會讓人痛苦,那種屈辱感也需要一段時間才能消除。比如網上有個大學生說,他的分數和前一名考生相同,但院校只錄取一人,他起初未被錄取,還以為是學校的問題。
仔細一看才發現是因專業代碼及方向不同所致。所以有時發現自己考研未上岸,不能只歸咎于院校,大學生因沒看清消息而馬虎的情況也大量存在。
“研沒考上,還賠了700塊”,女生沒提前看消息,坐上高鐵才后悔了
考研不僅要耗費一個人的學習精力,還會花費大量金錢。據學生反映,如今保研似乎成了家境富裕者的游戲。保研意味著要去各大高校,表面上像是去旅游,實則每次風塵仆仆地坐高鐵過去,都是為了參加面試和相應筆試。
家里經濟條件越好,能給予的支持越多,能去保研的院校也就越多,自然就有了更多機會和話語權。考研又何嘗不是這樣呢?很多同學已坐上前往學校參加復試的高鐵,因為復試的不同之處在于許多學校不支持線上復試。
且線上復試可能存在更多問題,所以只能學生本人到場。若報考外省的院校,一趟高鐵花費700塊甚至1000塊以上是常事。有位女孩說自己不僅考研沒上岸,還白白損失了700塊,實在令人心疼。
這位女同學坐上高鐵后才發現自己沒仔細看清學校的情況。她剛接到學校的復試通知就直接買票去了,結果在車上發現學校的復錄比高達1∶5,且第一名考生比她整整高出近80分。在這種斷層性領先的優勢下,該專業只招三人。
進復試的有15人,第一名360分,她倒數第二只有270多分。參加復試時,除非前幾名高分考生全部罕見地主動放棄自己的復試機會,否則她不可能逆風翻盤。
如此一想,心里便愈發覺得吃虧,不僅沒被錄取,這700塊錢也花得稀里糊涂。據說現在不少院校不知出于何種目的,紛紛提高了復試的報錄比,有的學校高達1∶6,還有的甚至是1∶10。
原則上院校不應讓參加復試的人數比例超過300%,可為何現實中學校卻如此操作呢?有人猜測,部分院校確實從利益層面考慮,明知很多學生來復試是陪跑,不僅要搭上高鐵車費,還有復試費用。
學校明知道一些學生注定考不上,為啥一定要通知他們來復試,其實有利益
學校通過讓每個學生交幾十甚至一二百元的復試費來創收,這樣學校便能盈利。對學校而言,這自然是穩賺不賠的買賣,而考生們覺得既然收到復試通知,不管怎樣都想去碰碰運氣。
有些人看到自己所報學校有大量人放棄復試,便蠢蠢欲動,認為自己若不參加,可能會錯失一個補錄的好機會。總的來說,這確實是一個愿打一個愿挨的局面。更有院校讓學生毫無安全感,連名單都看不到,學生們非常擔心自己成為炮灰,但也只能無奈接受這樣的結果。
700 塊的考研花費在眾多考研開支當中不算多,有人光是路費就花了 4000 塊,還是帶著家長一起去參加復試的。要是再加上考研本身的報名費用以及購買學習資料、復習資料的費用,那真的是沒邊了。
可以說幾萬塊錢的花銷都不足為奇。可是人生不就是如此嗎?需要有投資才會有新的結果。為了不同的可能性,大家還是希望能夠多去嘗試一下,這也無可非議。
本文圖片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