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在我國推出反制措施后大感丟面,使出了恐嚇施壓+給自己臺階下的招數。卻沒曾想,歐盟竟然主動跳出來成為了調停者,想勸我國對美國妥協。
但不管是歐盟還是美國都不會得逞,因為我國只要妥協就是損害自身的合法權益。
據媒體報道,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和我國務院總理在本月8日的時候互通電話。
雙方就美國加征關稅嚴重沖擊國際貿易,對其他國家和地區造成重大影響、加強中歐經貿合作,共迎美國“對等關稅”政策挑戰等問題深入坦誠交換意見。
馮德萊恩表示:“歐中致力于維護以世貿組織為核心、公平自由的多邊貿易體制,維護全球經濟貿易關系健康穩定發展,這符合雙方和世界共同利益。”
雖然馮德萊恩的這番表態從表面上來看似乎站到了我國一邊,可時間和行動不會騙人。
馮德萊恩在特朗普發出威脅后才向我國打來電話,很明顯是想勸我國對美國妥協。
馮德萊恩此番的考量有兩點:歐盟和我國的體量相差無幾,但歐盟的表態相比我國要更加謹慎。
歐盟和美國的關系不能太僵而且必須要在一些領域保持親密。
這樣做是照顧歐盟內部不均衡的發展現狀以及各大成員國現實發展需要所致。
我國已經和美國開打貿易戰數年,直到今天美國都拿我國沒有什么辦法,反倒是美國需要從我國低頭當中獲利。
如果中美之間再無回頭余地,那歐盟再作出選擇才利于利益最大化。
只是即使是歐盟,心中也很是清楚,中美兩國硬要打貿易戰的結果是世界遭殃。
如果中美能夠重修于好,世界利益才能得到最大化。
于是馮德萊恩就在特朗普放出狠話“如果我國不在約定期限內撤回反制措施,美國會將對華加征關稅稅率再度提升額外的50%”所規定的期間內向我國打來電話。
其實歐盟現在的做法也有點類似于兩頭吃。
只是兩頭吃的方式同印度而言存在很大不同,歐盟和中美雙方都有鬧摩擦的地方。
另一方面,歐盟對美國的反制措施顯得有些“姍姍來遲”。
據媒體報道,本月9日,歐盟27個成員國投票表決通過了對美國進口產品征收25%關稅的反制措施。
僅從時間節點上來看,歐盟太像是反勸我國妥協不成而后便站到了我國這一邊。
也就是在美國的信譽已然跌至谷底的情形下,既然我國公開打出了反抗到底牌,那歐盟就要盡快站隊,從美國和我國當中選一個作為最大合作伙伴。
不然的話,后面再表態就為時已晚。
恐怕連特朗普都沒有想到,自己僅僅只是向我國頻繁揮舞關稅大棒,歐盟就有了這么多的小心思。
但特朗普更加想不到的是,無數美國人已經掀起囤貨狂潮,就連之前一些極為猶豫的我國商品,他們最終都選擇了果斷拿下。
另有許多美國人自發走上街頭,公然打出了諸如“特朗普下臺”的旗號。
在此之前,美國還曾在本月5日的時候爆發了超千場示威游行抗議活動。
種種跡象表明,特朗普越是對我國揮舞關稅大棒,結果越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可惜的是,特朗普仍然不愿正視這一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