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0日,全球儲能行業頂級盛會——第十三屆儲能國際峰會暨展覽會(ESIE2025)在北京·首都國際會展中心盛大開幕。ESIE 2025由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中國能源研究會和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主辦。本屆峰會以“數智賦能產業變革,儲能重塑能源格局”為主題,開幕式現場匯聚了國內外政府主管部門、科研院所、電網公司、發電集團、儲能產業鏈龍頭企業等1000余人參與,線上通過新華社、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視頻號直播,總觀看突破230萬人次。
今年,峰會規模再創新高,各項數據刷新歷史記錄。16萬平展覽面積、近800家展商、50余場會議活動、100余場新品發布會,第一天線下到場參觀人數達5萬人。
政產學研,領袖云集
致辭嘉賓
中國能源研究會理事長史玉波、國家能源局能源節約和科技裝備司副司長邊廣琦、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信息司二級巡視員周海燕、國家電網總工程師孟慶強。
特邀院士
中國工程院院士楊裕生、中國科學院院士周孝信、中國科學院院士/廈門大學教授孫世剛、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學能動學院教授何雅玲、中國科學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學碳中和能源研究院院長/講席教授趙天壽、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英國伯明翰大學儲能研究中心主任丁玉龍、歐盟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孫金華。
特邀嘉賓
南方電網總工程師汪際峰,中國能源研究會副理事長:中國南方電網有限公司原黨組成員/副總經理陳允鵬、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原黨組成員/副總經理樊啟祥、中國能源研究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孫正運、中國能源研究會特邀副理事長/中國大唐集團原董事長陳進行,中國電力建設企業協會會長王思強、中國能源研究會常務理事李俊峰、國網蒙東電力公司外部董事/中國電力發展促進會碳達峰碳中和專業委員會會長劉勁松、亞太材料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首席研究員溫兆銀、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松山湖材料實驗室副主任黃學杰、廈門大學南強特聘教授楊勇、清華大學電機系教授夏清、中鹽集團原黨委副書記/中鹽集團鹽穴公司董事長敦憶嵐、國網能源研究院原副院長蔣莉萍。
開幕式由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劉為主持。
政策風向標
當前儲能產業正處于市場化轉型的關鍵節點,"136號文"的出臺標志著儲能已有政策驅動向市場主導的深刻轉變。
國家能源局能源節約和科技裝備司副司長邊廣琦強調,下一步,國家能源局將立足行業健康有序發展要求,持續推動新型儲能技術和產業發展,主要在強化規劃前瞻引領、大力支持科技創新、引導科學合理調用、促進產業健康發展四方面發力。此外,國家能源局還將加快推進電力現貨市場建設,完善輔助服務市場交易品種,配合有關部門研究完善新型儲能價格機制,促進新型儲能產業高質量發展,努力為加快構建新型能源體系、建設新型電力系統做出積極貢獻。
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信息司二級巡視員周海燕表示,未來我們將強化行業的規范管理,深入實施鋰電池行業規范條件政策,針對新型儲能發展和應用需求,引導儲能電池行業加快技術進步和轉型升級。推動應用拓展方面,鼓勵新型儲能技術在電力場景的應用,推動風光儲一體化、光儲充一體化等新模式落地,助力新型電力系統建設。
國家電網總工程師孟慶強表示,截至2024年底,國網經營區新型儲能裝機規模已經達到58.6GW/137.9GWh,應用場景以電源側、電網側為主,構網型新技術應用試點正在穩步推進。國家電網公司一直致力于積極服務新型儲能高質量規模化發展。2024年開展了新型儲能集中調度試驗,支撐22個省區出臺了新型儲能參與市場的規則,2024年公司經營區新型儲能相關市場交易電量達到了71.2億千瓦時,同比增加了2.7倍。
中國能源研究會理事長史玉波在致辭中提出三點倡議:強化創新引領,聚焦固態電池長時儲能、新一代電池體系等前沿技術攻關,推動儲能與數字化、人工智能融合;完善市場機制,加快推進儲能容量電價、現貨市場、輔助服務市場等政策設計,探索儲能參與碳交易路徑,釋放多元化的商業價值;深化開放合作,加強國際技術交流與標準互認,推動中國儲能技術裝備和服務走出去,共建全球綠色能源新生態。
本屆峰會,圍繞新型儲能政策發展,特別設置了"儲能領袖閉門會"、"新型儲能與電力市場論壇"等系列活動,圍繞電價機制、成本疏導機制、輔助服務市場建設等核心議題展開政企對話。
技術風向標
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安交大能動學院教授何雅玲在《大規模儲能技術發展與前沿動態》主旨報告中指出,新技術具有顛覆性、前沿性、革命性,科學技術上的某一點突破就有可能帶來對人類認知的改變。技術創新需“頂天立地”,既要突破儲能創新及前沿技術,更要直面度電成本、安全壽命的產業化命題;政策與市場“雙輪驅動”,建立容量補償、綠電消納等長效機制,釋放儲能資產的多維價值;產教融合需“穿透壁壘”,以需求倒逼研發,用工程反哺學科,構建技術-人才-資本的增強回路。
南方電網總工程師汪際峰在《新型電力系統的儲能探討》主旨報告中指出,新型電力系統壓艙石依然是儲能,儲能的發展好壞直接影響新型電力系統的成敗。在此背景下,新型電力系統對儲能的需求是巨大的。在常態運行中,儲能要保證供電的計劃性和可持續性,以儲能的靈活配置提高系統運行的經濟水平。在非常態運行時,儲能還要用作應急電源,包括黑啟動、防災保底、應急保障等。
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理事長、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所長陳海生對中國儲能技術與產業進展進行了系統介紹,并發布了《儲能產業研究白皮書2025》。陳海生表示儲能技術的飛速發展正引領市場爆發,固態鋰電池、鈉電池、壓縮空氣儲能、液流電池等技術路線百花齊放。同時市場端,隨著“136號文件”的出臺,明確取消了將配儲作為新能源項目并網前置條件,政策導向從行政命令轉向市場激勵。目前,超過20個省份推動新能源入市,通過分時電價、現貨市場價差機制引導“新能源+儲能”聯合運營。
新型儲能創新技術是推動產業快速發展的關鍵要素。本屆峰會,圍繞“技術創新發展”,特別邀請了楊裕生院士、彭蘇萍院士、孫世剛院士、趙天壽院士、舒印彪院士、丁玉龍院士、溫兆銀院士等七位院士領銜“第八屆儲能前沿技術大會”,帶來前沿技術發展趨勢;“儲能設計與解決方案論壇”圍繞電池技術、構網型儲能、系統集成、數智化技術帶來產業最新進展;六大國家級儲能產教融合創新平臺首度聯展,促進產學研用深度融合;還有100余場新品發布活動,直擊2025儲能產品新趨勢。
此外,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工業和信息化部有關工作精神,在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信息司系統部署指導下,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聯合清華大學、昆明理工大學、欣旺達、寧德時代等重點企業以及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等行業協會組織等百余家單位在鋰電池碳足跡背景數據庫V1.0版基礎上,經過近一年的努力研究形成了鋰電池碳足跡背景數據庫V2.0,于2025年4月10日正式發布。
市場風向標
廈門科華數能科技有限公司總裁崔劍發表《數智化×儲能:能源格局變革的科華數能實踐》報告,他表示,科華數能是最早布局構網型儲能的企業之一,也是國內為數不多同時具備數據中心和儲能雙重產品研發-系統集成-EPC全棧式布局的上市企業,將AI、大數據與儲能技術深度融合,構建了智慧能源管理系統,實現從“儲能為基”到“數智賦能”的跨越。
陽光電源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徐清清發表《回歸本質,以創新驅動儲能價值增長》報告,他表示,新型儲能從產業的培育期進入了價值的兌現期,多元化場景應用凸顯很多需求,未來用電側或將走向新零售模式。面對不斷發展的市場以及面臨著一些需求的凸顯,徐清清認為還是要回歸到本質,以創新驅動儲能的價值增長。
新源智儲能源發展(北京)有限公司總經理連湛偉發表《大數據與AI驅動下的儲能產業革命與能源生態構建》報告,他表示,大數據與AI技術的深度融合,構建了儲能系統的經濟性與安全性價值。新源智儲作為國內最早深耕儲能大數據、AI技術的企業,開發了AIOPS-2000儲能大集控智慧運營云平臺,目前已推廣應用于山東、青海、江蘇、安徽、貴州、甘肅等地。
北京海博思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技術官錢昊博士發表《新時期 新型儲能全生命周期新價值》主旨報告,他表示,AI技術已成為儲能系統提升效能與降低成本的關鍵支撐。海博思創針對新型儲能不同應用場景,提供儲能全業務鏈數智化解決方案,護航儲能全生命周期價值實現。
隨著全球能源轉型加速推進,儲能產業正在加速與建筑、鋼鐵、交通、石化等各行業的深度融合,本屆峰會,圍繞多元化儲能市場,設置了“獨立共享儲能開發與實踐論壇”、“工商業儲能論壇”以及Mixtalk應用沙龍等,聚焦儲能新場景、新模式、新機制、新業態,為新型儲能全場景應用提供思路。
儲能領袖高端對話,碰撞未來新機遇
在新能源市場化成為行業發展必然趨勢的當下,新型儲能行業迫切需要在全新的市場環境中探索可持續發展路徑。如何在新能源全面市場化的大背景下,為儲能產業找到清晰的發展方向,已成為整個儲能行業共同關注的焦點。建立可持續的商業模式與合理的價格體系,提升儲能系統的經濟性與可持續發展能力,已成為行業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ESIE2025儲能領袖高端對話”聚焦于“新能源全面市場化給新型儲能帶來的機遇與挑戰” 這一核心議題,力邀 8 位行業頂尖專家與企業領袖齊聚一堂,共同深入探討新型儲能行業在新能源市場化浪潮中的應對策略與未來發展方向,為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寶貴的思路與建議。
對話由中國電力體制改革泰斗清華大學教授、中國能源研究會儲能專委會副主任委員夏清坐鎮主持,對話嘉賓包括:
國網新疆電力公司總工程師李渝
山西電力現貨市場專家鄒鵬
清華大學電機系副研究員郭鴻業
遠景能源有限公司遠景高級副總裁/遠景儲能總裁田慶軍
中車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有限公司綜合能源事業部黨委書記、總經理唐遠遠
北京索英電氣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仕城
楚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總裁黃鋒
北京協合運維風電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陸一川
這場匯聚產學研各界智慧的深度對話,為行業提供了一次關于價值裂變的多元思維碰撞。
當前,在新能源全面市場化的大背景下,儲能產業正從“規模擴張”邁向“價值創造”。我們期待通過本次峰會,搭建思想碰撞、技術交流、合作共贏的平臺,共同推動產業政策變革、關鍵技術突破、標準體系完善與商業模式創新,為全球能源轉型貢獻中國智慧與中國方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