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網報道,日前,國務院總理簽署國務院令,正式公布《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外國制裁法〉的規定》。《規定》細化了2021年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外國制裁法》,完善并擴充中國反制裁工具箱,為中國應對國外制裁提供法律依據。《規定》分工更明確、機制更完善、手段更全面、參與更廣泛、威懾更有力。相較于既有法律,《規定》不局限于傳統的財產凍結,將反制手段延伸至更前沿領域。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日前主持例行記者會。有記者提問:美國國務卿魯比奧最近在拉美聲稱,中方投資是“掠奪性行為”,為當地帶來無法償還的“巨額債務”。中方對此有何回應?郭嘉昆:美方惡意散布虛假信息,目的是挑撥中國同其他國家關系,不會得逞。中方始終秉持相互尊重、平等互利、開放包容、合作共贏的原則,同世界各國開展投資合作,尊重有關國家意愿,有力地促進了各國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給當地人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所謂“債務負擔”純屬炒作,罔顧事實。
特朗普(資料圖)
近日,中美貿易戰再起波瀾。中國迅速作出反擊,針對美國的一系列舉措,中國采取了一系列多維度的反制措施。首先,中國宣布對美國進口產品加征34%關稅。這是對美國前日宣布“對等關稅”的有力反擊。這一反制措施將寬限至4月10日起生效,被視為一項長期措施。其次,中國商務部宣布將對包括高點航空技術公司在內的16家美國實體實施出口管制,禁止向其出口兩用物項,并對相關出口活動實行嚴格限制。
隨著這場戰爭的白熱化,已經有國家做出了自己的決定。據相關媒體報道,韓國已派出貿易代表前往美國就關稅問題進行切商。與此同時另一架來自西班牙的飛機將要抵達北京。韓國做出如此決定,其實不難預料。鋼鐵、汽車、半導體作為韓國的主要出口商品,在這次對等關稅中遭受嚴重打擊,自己國內又剛剛肅清政治風波,才抽出身來處理關稅問題。
特朗普(資料圖)
穆迪分析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史蒂夫·科克倫4月6日在接受采訪時指出,相比于中國,美國將更容易受到貿易戰的負面影響。科克倫以大豆為例指出,中國的進口來源非常廣泛地分布在世界各地,并非高度集中于某個國家——因此,來自美國的進口可以被替代,但這將讓美國的相關產業非常痛苦。科克倫還預測,如果貿易戰繼續下去,美國可能將很快陷入衰退,衰退可能將持續一年甚至更久。
中美貿易戰本質是守成大國與新興經濟體對全球治理主導權的爭奪。當前態勢驗證了“修昔底德陷阱”的部分邏輯,但中國的戰略耐力(統一大市場、全產業鏈優勢)與美國的內部矛盾(通脹、盟友離心)形成微妙平衡。歷史經驗表明,1930年《斯姆特-霍利關稅法》曾導致全球貿易萎縮66%,而今中美博弈若持續升級,可能使全球GDP損失3%以上。破局關鍵在于誰能更快實現“內循環穩定+技術自主+盟友整合”的三元平衡。對中國而言,“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仍是穿越風暴的核心策略。
特朗普(資料圖)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4月8日主持例行記者會。有記者提問:關于美國加征關稅的威脅,中方能否確認美中之間是否會就貿易問題進行對話或談判?外交部發言人林劍表示,我想美方的所作所為沒有體現出想要認真對話的意愿。美方如果真的想談,就應該拿出平等、尊重、互惠的態度,如果美方置兩國和國際社會的利益于不顧,執意打關稅戰、貿易戰,中方必將奉陪到底。
必須明確的是,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此前主持外交部例行記者會,美國全國廣播公司記者提問:魯比奧確認出任特朗普政府的國務卿。魯于2020年被中國制裁。鑒于這明顯會給中美關系有益發展帶來復雜因素或制造障礙,中方是否考慮解除對魯制裁?郭嘉昆當時明確表示:中方將堅定維護國家利益,同時中美兩國高層級官員有必要以適當方式保持接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