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按鈕,方便以后持續為您推送此類文章,同時也便于您進行討論與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們堅持創作的動力~
中東這兩天,火藥味越來越濃。
美國接連空襲也門,伊朗也放出狠話,美軍敢動手就發射導彈打擊美軍基地。
就在所有人覺得
美伊要走向不可挽回的戰爭邊緣時,結果突然急轉直下,伊朗秒慫。
特朗普宣布周六美伊會談,能談得攏最好。
與此同時,內塔尼亞胡正在白宮里。
這不得不讓人懷疑伊朗秒慫是因為他還是和之前一樣?
美伊對峙
就在美軍對也門展開猛烈空襲、伊朗全面進入戒備狀態時,特朗普突然站出來宣布了一件爆炸性的消息:美伊將在阿曼開啟會談。
而且不是拖拖拉拉的探討階段,而是“這周六就談”,氣勢相當強硬。
更戲劇性的是,這條消息公布的時間點,恰好是在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造訪白宮的當口。
這場原本看似注定要擦槍走火的博弈,竟然在幾小時內變成了談判桌上的博弈,誰也沒想到伊朗會“轉身這么快”。
從三月中旬開始,美軍就不斷加大對也門胡塞武裝的打擊力度。
不光是一次兩次的小規模打擊,而是接連不斷的密集空襲。
據公開報道,僅在3月下旬的一天夜里,美軍就對也門發動了將近70次空襲,重點目標包括薩那國際機場、胡塞的軍事基地、北部幾個省份等。
這些行動不僅造成大量房屋受損和人員傷亡,也讓外界感到強烈的不安。
而這些空襲的背后,其實與以色列有著直接關系。
胡塞武裝在此前對以色列發動了一次導彈襲擊,目標對準了本-古里安機場等軍事設施。
而胡塞公開聲明稱,這是對以色列在加沙屠殺平民的回應。
他們的立場很清楚:既然西方都在裝聾作啞,那就只能自己動手“討公道”。
但美軍的回應卻毫不留情,不但沒有進行外交調解,反而加大了軍事打擊力度。
這也再次說明,美國根本沒打算當一個中立者,它只是繼續在中東扮演“看門人”和“審判官”的角色。
更令人擔憂的是,美軍這次空襲并非簡單的戰術行為。
美國不僅調動了航母戰斗群,還確認啟用了駐扎在印度洋迪戈加西亞基地的6架B-2A隱身戰略轟炸機。
這款裝備可不是輕易動用的“玩具”,它是美國空軍最昂貴、技術門檻最高的戰略武器之一。
一次出動6架,已經足以釋放極強的信號。
雖然表面上打的是胡塞,但從實際目標來看,這明顯是對伊朗發出的威懾。
而且這不是單純地“打擊幫派”,而是在為下一步可能的大戰鋪路。
面對美軍咄咄逼人的攻勢,伊朗的反應也頗有看頭。
一開始的確是硬氣十足,不僅宣布全軍進入高度戒備狀態,還對多個鄰國下了通牒,要求它們不得向美軍開放領空或軍事設施,否則將被視為敵對行為。
革命衛隊總司令薩拉米更是放話稱,伊朗已經準備好應對任何戰爭,不會退縮。
不過強硬話音未落,局勢馬上有了變化。
一方面,伊朗在軍事部署上遇到實際難題。
比如說,美國B-2的起飛基地迪戈加西亞距離伊朗本土3000多公里,而伊朗現役的大多數中程導彈的射程不過2000公里出頭。
這意味著,一旦美軍從那里發起攻擊,伊朗其實夠不著,形同“挨打不還手”。
另一方面,國際上的孤立狀態也讓伊朗有些吃不消。
自從2018年特朗普單方面撕毀伊核協議之后,伊朗就一直處于被西方集體圍堵的狀態。
原本還有歐洲可以做些緩沖,但這兩年歐盟在中東問題上越發跟隨美國,伊朗能依靠的外部力量其實越來越少。
而最近俄羅斯在烏克蘭陷入持久戰,無暇他顧,也導致伊朗很難從“盟友”那里獲得實質性支援。
秒慫
于是,在高壓之下,伊朗突然“松口”了。
據悉,伊朗方面已通過阿曼啟動間接對話通道,美伊代表團都已抵達阿曼,準備開始所謂的“間接會談”。
所謂間接,就是雙方不坐在一個房間里,中間有個阿曼代表來回傳話——你說一句,我傳過去,他說一句,我再傳回來。
這種談判方式一看就很折騰,但又能讓彼此保留面子。
畢竟,伊朗方面早已明確表示,不會與特朗普政府直接對話,特別是在對方仍不斷叫囂“轟炸伊朗”的前提下。
但特朗普并沒有打算低調處理。
他在白宮和內塔尼亞胡共同出鏡時,突然宣布:這場談判就是“直接”的,并揚言“談不成,就打”。這一言論在國際輿論場瞬間掀起波瀾,也讓內塔尼亞胡顯得有點措手不及。
畢竟,以色列一向反對與伊朗展開任何形式的接觸,寧愿強力打擊,也不希望出現任何“軟化信號”。
而現在,特朗普反而在以色列總理到訪時宣布與伊朗談判,多少顯得有些“背后操作”的味道。
這背后其實反映的是特朗普政府的一種“雜耍式”策略——一手打擊,一手談判。
他不是真的想把中東燒成焦土,而是通過軍事威懾逼迫伊朗低頭,從而在談判桌上占據優勢。
這套手法他在第一任期就已經用過,但現在重施故技,效果卻變得撲朔迷離。
畢竟,伊朗雖然已經“變軟”,但也只是暫時戰術退讓,底線并未改變,尤其是在核問題和區域戰略利益上,伊朗絕不可能讓步到底。
更復雜的是,俄羅斯這次也被拖了進來。
有消息稱,特朗普在此次會談前曾與普京進行溝通,希望俄方幫助推動伊朗坐上談判桌。
而普京大體表示支持,畢竟穩定中東也符合俄方利益。
但這并不意味著美俄在中東有共同目標,更多只是各自盤算交錯的一個博弈點。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阿曼這場會談更像是一場“緩沖性外交”,真正要達成全面協議還遠著呢。
但它的存在至少說明了一點:哪怕嘴上說著“不怕打仗”,當真正的軍事壓迫臨近,伊朗也不得不認真考慮生存問題。
這不是“認慫”,而是地緣現實逼出來的“策略讓步”。
這場美伊角力,目前看是談與打并行,誰都在試探對方底線。
伊朗想借談判拖延時間,換取戰略回旋;而特朗普則想借談判為自己營造“和平締造者”的人設,順便看能不能壓出一個對自己有利的交易。
接下來,就看4月12日這場會談到底是一次真正的“突破口”,還是中東新一輪戰火的“緩沖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