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真正的一線實戰派,是玩盒子的人永遠也想象不出來的精彩。下面描述曾經聽過的一位泉友的故事,這真的拍馬也趕不上。
十幾年前,我揣著三百塊錢沖進古玩市場時,滿腦子都是“撿漏暴富”的美夢。那時候我覺得錢幣嘛,不就是看個真假?
直到被攤主用一枚“做舊如新”的康熙羅漢刻花騙走半個月生活費,才明白這行水有多深。
南唐開元通寶背左月右星(都是網絡配圖)
我抱著泉譜啃了三個月,自信滿滿地去參加泉友交流會。當一位老玩家拿出枚“開元通寶”問年代,我脫口而出:“唐玄宗開元年間鑄,背星月紋是官爐特征!”
結果人家噗嗤一笑:“兄弟,這是南唐的開元,你看這闊緣肥郭,穿口還有流銅茬兒呢。”
理論派的我就像背熟菜譜卻分不清鹽糖的廚子,知道“大觀通寶”是宋徽宗御書,卻認不出真品筆畫的頓挫感。
能背“順天元寶”是安史之亂叛軍所鑄,但拿到手連真假銅銹都摸不準。那些年我買的最多的不是錢幣,而是學費。
十二生肖背八卦贛爐花錢
轉機發生在認識老周之后。這個蹲在地攤邊啃煎餅的糙漢子,隨手拿起枚銅錢在褲腿上蹭了蹭,突然眼睛一亮:“贛爐的,一眼貨,我沒帶錢你趕緊買。”然后我就稀里糊涂的買到一枚真品。
我問他怎么看出來的?他說看習慣了,銅色線條字口,綿軟精細,久而久之就能“秒斷”了。我十分佩服,直接把這枚錢送給他,拜師!
老周教我的第一課就顛覆認知:“別盯著字看,先看邊道。”他拿起幾枚珍藏的清代母錢:“康熙雍正的母錢是泥鰍背,如果是魚脊邊,那就要小心了。”
南宋錢
第二課更絕,他把幾十枚熟坑宋錢扔進洗臉盆:搓澡似的揉了一會,閉著眼睛光憑手感就分毫不差的分出北宋、南宋。
“道理其實很簡單,不難!”老周說:“ 南坑多是銹大,愛起皮,邊爛,摸多了就了然于胸了。 ”
老周還有一手絕活,把十幾枚宋錢一字兒排開,帶字朝下光背朝上,僅憑著肉眼和手感就能分版別,尤其是他最熟悉的 熙寧 圣宋,跟搓麻將似的不用看就知道筆畫的區別!
洪武通寶背浙折三(配圖)
最震撼的是有次下鄉收貨。我們先是在一家農戶收到撿來的一枚明錢,老周看到銹色后,突然抓起把土聞了聞,直接問:“老爺子,您家祖上是不是開過染坊?”
得到肯定的答復后,他直接出錢讓農戶家在后院現場開挖,十幾斤靛藍、爆綠和五彩混色的明代錢幣就這樣買到手。祖傳的好東西,農戶自己都不知道!
如今我也練就些皮毛,比如最基礎的聽聲音,靠脆、悶分辨有沒有暗傷。能聞少數窖藏的味道,能看錢型分辨清錢的幾個局。但和師傅相比,那真是拍馬也趕不上。
慶通寶背寶蘇常平式試鑄
現在看錢幣圈的理論派和實戰派,就像醫學院學生和老中醫:一個能把《本草綱目》倒背如流,另一個抓起藥草一搓就知道是陰坡還是陽坡長的。真正的高手,早把知識腌進了骨子里。
這行當啊,有時候真理比故事還像故事,那些實戰派高手都低調,但一出手往往不凡。老周現在基本退圈養老了,也感嘆“很多知識如今用不上了”!但我仍然相信,銅錢上的每一道磨損、每一粒銹斑,這些藏在細節里的智慧永遠不會消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