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份,英國《航空航天》雜志曝光了中國殲-36的結構圖,并推測其最大飛行速度僅為1.8馬赫。
英國媒體
連中國媒體都沒有過報道的信息,外國媒體又是從哪里知道的,這不禁讓人懷疑,是不是有人泄密。
疑似六代機
從試飛到“泄密”的輿論戰
自2024年12月殲-36首飛以來,其試飛畫面多次被民間拍攝并曝光,2025年3月至4月,殲-36頻繁在成都等城市進行超低空飛行測試。
外媒報道
甚至被拍到與路燈高度相仿的“貼地飛行”,目測高度差不多只有20米左右,戰機的細節被一覽無余。
新聞報道
不過,最激動的不是中國人,而是外國媒體,在美國的多個網站上,都有關于殲-36的討論,美國網友猜測殲-36是新概念超重型戰斗機,還罕見地采用了并列雙座布局。
F-111雙座布局
英國媒體《航空航天》三月刊發布的新聞中,甚至直接披露了中國六代機的結構圖,顯示殲-36采用的是無垂尾三角翼布局、三臺發動機設計。
外媒報道
并推測其內置彈艙可攜帶9枚中遠程導彈,但飛行速度被限制在1.8馬赫,這一數據與部分外媒此前推測的“3馬赫高超音速巡航”形成鮮明反差,引發了廣泛的爭議。
外媒報道
那么外媒對于中國六代機的結構這么了解,到底是不是有人泄密呢?
圖源網絡
泄密還是戰略誤導?
中國官方始終沒有正式公布過殲-36的性能參數,但通過公開試飛展示技術自信,針對英媒的“泄密”報道,國內軍事專家指出,此類推測性分析“并無實際依據”。
圖源網絡
結構圖可能是基于公開試飛畫面與航空技術常識拼湊而成,在《航空航天》文中明確提到,其數據來源是英國隱身飛機專家比爾·斯威特曼與插畫師的“推測”,而非機密文件。
此外,殲-36的低空試飛畫面已清晰展示其DSI進氣道、三發尾噴口等設計細節,外媒的“結構圖”更多是對可見特征的二次加工,并不是核心機密泄露。
圖源網絡
值得注意的是,飛行速度爭議暴露出外媒對中國技術實力的矛盾心態,一方面,部分美媒質疑殲-36的“三發布局”是動力不足的妥協。
圖源網絡
另一方面又承認其試飛進度遠超美國NGAD項目,俄媒則分析認為,三臺發動機可能用于支持高能耗的電子戰系統或無人機指揮功能,而不是單純追求速度。
圖源網絡
這種矛盾恰恰說明,西方對中國六代機的認知仍停留在“對標傳統指標”層面,忽視其可能顛覆空戰規則的系統性創新。
圖源網絡
值得一提的是,一架轟-6N彈道導彈也被拍到現身了,還攜帶了一枚大型的空射彈道導彈,有專業人士分析認為,這很有可能就是東風21D反艦導彈的空射版本。
圖源網絡
并且具備高超音速滑翔機動飛向目標的功能,同時也引發了外界的猜測:中國是不是已經具備了空射高超音速和滑翔飛行器的能力。
圖源網絡
這次“泄密”事件并非孤例,2023年,印度《歐亞時報》曾炒作中國H-20隱身轟炸機多次“放鴿子”,質疑其真實性。
圖源網絡
無獨有偶,中國官方對六代機的“沉默”與民間信息的碎片化釋放,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戰略模糊”。
圖源網絡
比方說殲-36試飛初期僅以“殲-20S伴飛”形式出現,后續逐步展示更多細節,既保持神秘感,又通過可控曝光測試外界反應。
圖源網絡
這種策略與美軍B-21轟炸機的漸進式宣傳異曲同工,主要就是為了擾亂對手技術判斷,爭取研發窗口期。
圖源網絡
結語
殲-36的“泄密”風波本質是一場技術話語權爭奪戰,中國通過高調試飛傳遞“技術自信”,而西方媒體則試圖通過“唱衰”或“夸大”來對沖其心理沖擊。
圖源網絡
從現實角度看,中國六代機的真正突破可能不在于單項參數,而在于其作為“空戰系統節點”的定位。
圖源網絡
俄媒推測,殲-36或將整合無人機蜂群指揮、定向能武器與高超音速打擊能力,重新定義未來空戰規則。
圖源網絡
要是這一設想成真,傳統“代際劃分”標準將徹底失效,而所謂“泄密”不過是技術長跑中的一朵浪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