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國際糖尿病聯盟(IDF)成立75周年,4月7日至10日,IDF2025世界糖尿病大會在泰國曼谷舉行。本次大會以“塑造糖尿病的未來”(Shape the future of diabetes)為主題,匯聚全球多學科頂尖學者,圍繞糖尿病這一核心議題展開深度研討。
會議期間,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院長寧光受邀作專題報告,并攜團隊最新研究成果亮相國際舞臺,引發廣泛關注。
Part.01
BPROAD研究
強化血壓控制顯著降低糖尿病患者心衰風險
寧光院士以《高血壓在糖尿病患者心衰發生中的作用》(Hypertension and its role in HF appearance in diabetes)為題,系統闡述了糖尿病與心衰的關聯機制及血壓管理策略。他指出,心衰已成為糖尿病患者的常見并發癥,而糖尿病與高血壓因共享多重風險因素而密切相關。
盡管美國糖尿病協會(ADA)已推薦針對不同心衰階段的分階段篩查與診斷方案,但2型糖尿病患者的最佳收縮壓控制目標仍存在爭議。為填補這一空白,寧光院士團隊牽頭開展了一項全國性、多中心、結局評估者盲法的隨機對照臨床試驗。研究納入中國大陸12,821例收縮壓升高且心血管風險增加的2型糖尿病患者,隨機分配至強化治療組(收縮壓目標<120 mmHg)或標準治療組(收縮壓目標<140 mmHg),隨訪長達5年。
結果顯示,強化治療組主要終點事件(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非致死性卒中、心衰治療或住院、心血管死亡復合終點)發生率顯著低于標準治療組(1.65 vs. 2.09例/100人年,風險比0.79,95%置信區間0.69-0.90,P<0.001)。該研究為糖尿病患者的血壓管理提供了重要參考。
Part.02
MMC模式
中國代謝性疾病管理的創新范式
寧光院士進一步介紹了國家標準化代謝性疾病管理中心(MMC)的實踐探索。自2016年試點以來,MMC已在全國建立1452家中心,管理約250萬糖尿病患者。通過標準化、信息化管理模式,患者糖化血紅蛋白(HbA1c)達標率(<7%)從22.7%提升至53.2%,顯著改善了代謝性疾病的防控效果。
寧光院士與Shambo Samrat Samajdar教授合影 ↓
寧光院士與比利時Luc Van Gaal教授合影 ↑
Part.03
國際合作
共繪亞太糖尿病防控新藍圖
會議期間,寧光院士率團訪問泰國瑪希隆大學Ramathibodi醫學院,與院長Prof. Rrtit Ungkanont就代謝性疾病研究、人才培養及社區健康管理展開深入交流。雙方探討了在“一帶一路”框架下共建數字健康協作網絡的潛力,旨在推動亞太地區糖尿病診療標準化與技術創新。雙方一致認為,加強國際合作、推動多學科協作是應對糖尿病等全球性健康挑戰的關鍵。
寧光院士的報告與交流活動,不僅展示了中國學者在糖尿病與心衰領域的創新成果,也為全球代謝性疾病管理貢獻中國智慧。與會專家指出:“BPROAD研究填補了強化血壓控制目標在亞洲人群中的證據空白,而MMC模式則為資源不均地區的慢性病管理樹立了典范。”
歡迎轉發點贊
編輯丨祁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