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波,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內科學教研室主任、主任醫師。
■記者:作為一名心血管領域的資深專家,您親眼見證了我國心血管事業的蓬勃發展。在寒地深耕專業40余載,您都經歷了哪些變遷?
于波:這40余載,我感悟最深刻的是技術的進步以及診療理念的變化,心血管診療技術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和突破。在20世紀90年代初期,心血管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手段相對有限,隨后介入診療技術在國內興起和開展,為心血管疾病的治療帶來了革命性變化。但是由于設備、技術和經驗的限制,黑龍江省介入技術的發展面臨諸多困難。1998年,我赴日本學習介入技術,回國后不斷攻堅克難,開展了多項特色醫療技術,并幫助其他醫院開展介入技術。2008年,我院被批準為東三省唯一的含冠心病、心律失常、先心病介入治療的培訓基地,為黑龍江省及周邊地區培養了大批心血管領域介入技術骨干。在這段時間,我走遍了黑龍江省各地,進行技術幫扶和臨床指導,培養了一批基層心血管醫生。他們扎根在黑龍江省的各個地區,成為守護寒地居民心血管健康的中堅力量。
黑龍江省具有獨特的地理、氣候和醫療資源分布特點,心血管疾病負擔嚴重,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呈高發病率和高死亡率。心肌梗死的救治具有極強的時間依賴性。2013年,我作為技術總監牽頭啟動建設胸痛中心,建立院前、院內、出院后一體化、無縫銜接的急性胸痛救治體系,大大降低了急性心肌梗死的死亡率和致殘率。
2017年,我牽頭成立黑龍江省胸痛聯盟,協助并推動省內各地市胸痛中心建設,成立黑龍江省胸痛中心醫聯體,帶動省內132家醫院先后加入胸痛聯盟,包括廠礦醫院、鄉鎮衛生院及中醫醫院,基本實現省域內全覆蓋。近10年來,通過醫聯體、醫共體等模式,推動黑龍江省心血管疾病防治網絡的建設,促進優質醫療資源向基層傾斜,形成覆蓋全省13個地市、63個縣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協作幫扶模式,提高了黑龍江省心血管疾病的整體救治水平。
從孤立到體系建設、從經驗醫學到精準醫學、從單純治療轉向預防與管理,是我國心血管醫學發展的重要轉變,極大地推動了心血管疾病診療水平的提升。為了破解基于病因靶向的冠心病急性事件精準診療及準確預警這一世界性難題,我帶領團隊攻克了冠脈斑塊病理分型的在體診斷、基于斑塊病理特征的精準治療及再發事件的準確預警等關鍵難題。在研究成果基礎上,結合中國心肌梗死診治現狀,我帶領團隊創立了急性冠脈綜合征精準介入診療體系并結合區域救治網絡在全國推廣。
為了加強對心血管疾病患者的長期管理,我院自2007年起成立隨訪中心,為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長期、系統的隨訪服務,包括病情監測、用藥指導、生活方式干預等,通過規范的隨訪管理,顯著降低了心血管疾病的復發率和再住院率,減輕了醫療負擔。近年來,我們還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實現隨訪服務的智能化和個性化。
■記者:您是如何走上醫者之路的?在您的職業生涯中,有哪些經歷讓您銘記于心?
于波:曾經有很多人問我,為什么選擇學醫。主要源于我小時候的兩次生病經歷。第一次是在小學時,我得了腮腺炎,病情遷延不愈。第二次是在16歲上中學時,我患上了眼病,半年時間都沒有好轉,這讓我非常痛苦,還影響了學業。那段時期,我深刻體會到疾病對一個人的影響不僅是身體上的,更是心理上的。正是因為這些經歷,我立志要當醫生,不只是幫助患者看好病,更重要的是祛除他們的痛苦,無論是生理的,還是心理的。我如愿以償地考上醫科大學,選擇了心內科專業。經過漫長的求醫和學習之路,我更加堅定了自己要成為一名好醫生的信念。當我有能力以后,就希望培養更多的好醫生,為更多的病人解除痛苦,給予他們更多的溫暖和安慰。
在我的職業生涯中,有幾段經歷讓我銘記于心。曾經有一名先心病患者,長大以后失去了手術機會,令我痛心疾首。在黑龍江偏遠地區,這樣的患者還有很多,他們出于種種原因沒有得到及時救治。我深感自己重任在肩,決定宣傳心血管疾病防治知識。我還和其他專家一道,去鄉村開展篩查,通過基金會籌資,為幾百名先心病患者進行了治療。
對于心肌梗死患者來說,每一分鐘都至關重要。因此,我們爭分奪秒地開通血管、植入支架,盡力縮短患者的救治時間。有的醫生告訴我,有的患者因為家庭經濟條件不好而遲疑,耽誤了病情,這讓我們感到很痛心。我就告訴他們,生命無價,遇到這樣的患者,只要簽了知情同意書,就要進行治療。后來,我們救治了很多家庭經濟困難的患者。
還有很多患者來醫院的時候,病情已經十分危重。讓我印象比較深刻的是,曾成功救治了一名暴發性心肌炎患者。在當時,面對這樣的患者,沒有很好的救治手段。我們團隊全力以赴,最終憑借ECMO(體外膜肺氧合)等設備將他搶救回來。這些年,我們團隊在心肌梗死患者,特別是已經休克患者的救治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借助呼吸機、ECMO、血濾等設備,我們建立了以救治心臟病患者為中心的重癥監護室,挽救了很多生命。
■記者:“白求恩獎章”于您來說意味著什么?
于波:救死扶傷是醫生的天職。白求恩精神是我們永恒的燈塔和指引。“白求恩獎章”不僅是一份榮譽,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這份榮譽不僅屬于我個人,也屬于我們整個團隊,以及所有在醫療戰線上默默奉獻的同仁。
它時刻提醒我們,作為醫務工作者,肩負著救死扶傷的神圣使命,必須抱有對生命的敬畏和對工作的熱忱。我將繼續弘揚白求恩精神,無私奉獻、救死扶傷;對工作極端負責、對技術精益求精;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用實際行動詮釋醫者仁心的真諦。
來源:健康報
全面工作
傳播矩陣
FOLLOW US
蘇州工業園區東方華夏心血管健康研究院
電話:0512-68295918
郵箱:info@ccahouse.org
網址:https://www.ccahouse.org
地址:蘇州工業園區水坊路36號姑蘇會平江館心臟之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