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底,淘金的必勝客、貓屎咖啡相繼結業,整棟三層食肆人去樓空。兩個連鎖招牌的離場,令附近居民感嘆“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畢竟受到新冠疫情、施工、大環境等方面的影響,近年環市東商圈的餐飲、酒店等行業的經營情況并不理想。
▲圖源網絡
曾幾何時,這里是“鬼佬”聚集、充滿異域特色、國際化的代名詞,如今人氣減退、商鋪頻繁易手——那么未來,整個環市東一帶還能淘到多少金?
01
淘金坑的恐怖傳說
環市東與“鬼佬”的羈絆,其實早在清末就已出現。
當時一位法國籍天主教徒購得這一帶土地,捐贈予教會,教會在這建起墳場命名為“圣山”,在旁還建立了“淘金坑天主教堂”。
傳聞在“淘金坑”,大家淘的“金”不是黃金,而是遺骸。因為這里是遺棄病嬰的亂葬崗,也被稱為“死仔坑”,當父母想尋回孩子骸骨時就會說要去尋金。
▲圖源水印
1909年,加拿大天主教無原罪女修會在淘金創辦了圣嬰院,專門接收貧民女嬰。對此,民間同樣流傳著各種傳說:有人說收女嬰是為了攬財,拍照寄到加拿大哄騙善人捐款;有人說他們以童血煉丹制藥,修煉永生法術;還有人說留下女嬰撫養是為了日后做皮肉生意……
不過,這些傳聞可以說是真假參半:一方面淘金坑確實是廣州人擇墓的風水寶地,背靠白云山、正面珠江水,后人在這里也發掘出多座古墓,尸骨多、墓地多并不是謠言;但另一方面,傳教士練就神功、折磨女嬰等傳言就缺乏證據支撐,“淘金”的名字由來也和尋骨沒有關系,據文獻記載“淘金坑”原應為“桃金坑”。
▲圖源水印
直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建政后,這片土地的迷信色彩才逐漸散去。
上世紀50年代,政府為安置歸國華僑,在淘金興建“華僑新村”,這是全國第一個大規模為華僑而建的現代化住宅區。
華僑新村參照海內外各種風格的建筑設計,建立了數百棟花園式獨立庭院與公寓。這里的綠化率高達60%,幾乎每家每戶都種植了花草,整個社區仿佛是都市中的小公園。建成后,這里吸引了來自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新加坡、加拿大、美國、英國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華僑、歸僑前來購房?;泟〗鐨w僑馬師曾、粵劇藝術家紅線女也曾居住于此。
▲圖源網絡
同一時期,淘金南邊的黃華鄉東的孖魚崗一帶,也出現了廣州第一個工人新村——建設新村。
▲圖源網絡
為改善工人居住條件,廣州在1953年建成了60多幢樓房,安排了4700多名工人和他們家屬居住,因建設局在此建宿舍,故命名為建設新村。社區內有戲院、肉菜市場、糧油店、運動場、醫療站、托兒所等,配套設施完善,令環市東路一帶增添了更多的人氣。
02
廣州第一個CBD
時間來到80年代,隨著改革開放的號角吹響,城市面貌劇變,環市東商圈迎來高光時刻。
這里誕生了無數“廣州第一”:第一家超級商場“友誼商店”,第一個玻璃幕墻辦公樓、63層高的“世界貿易中心”,第一家進口奢侈品牌商場“麗柏廣場”,第一家星巴克,第一家麥當勞……還有接待過無數外國人的五星級酒店白云賓館、花園酒店。
▲圖源網絡
80-90年代的環市東片區,不單是廣州的消費地標,更是整個華南地區最能代表“洋氣”的地方。“CBD”這個概念雖然還沒在國內普及,但廣州人已經知道,做外貿、開洋行、請外賓、談項目,全都集中在這一帶。
1990年,廣東電視臺也從人民北路搬到了環市東路,為這片土地增添了新活力。
▲圖源網絡
而到了2000年前后,隨著廣州成為中國最早放開外商居留與個體投資的城市之一,環市東順勢成為外國人在華南定居最多的區域之一。
有網友曾經形容,當時在這里走一圈,你能見到中東、非洲、南亞到歐美的面孔,聽到多國語言輪流放送,充斥著“鬼佬”濃郁的古龍水香味,甚至有一瞬間覺得自己就身處國外。家門口附近小小的酒吧,就成為了這些不同膚色的朋友,每晚消遣的好去處。
▲圖源網絡
環市東一帶也成為了全廣州“世界菜系最密集”的地方。2012年,美食博主“黑色污染”總結了一份“建設六馬路覓食地圖”,你能找到的菜式包括但不限于——粵菜、川菜、臺灣菜、日料、韓料、東南亞菜、墨西哥菜、意大利菜、德國菜、法國菜……這里布滿異域特色的餐廳,稱得上是“舌尖上的聯合國”。
▲圖源網絡
除此之外,街巷里還有許多進口便利店,服務于外國人的食品用品都能在這里買到。
03
總在建設的建設六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步入21世紀第一個十年之后,環市東商圈的光芒黯淡了下來……
廣州的城市中心東移,令曾經作為廣州初代CBD的環市東,已經被珠江新城及天河北商圈“搶”去C位。廣州塔、天河體育中心、中信大廈等建筑組成新的廣州中軸線,K11、天環、太古匯等商場崛起,受到年輕人青睞。2015年,位于麗柏廣場的LV店也遷移到了太古匯。
▲圖源網絡
后來,這里雖然陸續有保利時光里商場、凱賓斯基酒店等新面孔入駐,但當人們以為能看到復興希望時,卻遭遇了來自新冠疫情的無情打擊。
據統計,2019年12月底,廣州外籍常住人口從2019年末的近8萬人,到2020年4月銳減至約3萬人,四個月內減少近60%,而環市東一帶作為外籍的聚居核心,受到直接沖擊。
▲圖源網絡
疫情期間,這里一度成為重點風險區,500米的食街中,一頭一尾的小酒館與星巴克相繼發現感染者,街坊避之唯恐不及,沿街食鋪生意大受影響。
無論是靠外籍客人撐起的酒吧、咖啡店、異國餐廳,還是靠本地食客撐起的粵菜店、茶餐廳,一間間都倒在了防控放開之前。
▲圖源網絡
到了2022年,建設六馬路開始基建施工,長時間圍蔽、交通不便,彷如對這里的商業進行補刀。
根據廣州地鐵的通報,自2022年8月開始,地鐵十二號線、十三號線興建“建設六馬路站”,當初計劃進行為期三年的圍蔽施工。
而根據2025年廣州地鐵公布的最新進度,建設六馬路站采用了復雜的明挖站廳與暗挖站臺的設計,這種施工方案較為耗時,有網友參考了結構類似的花城廣場北站,預計2028年才能完工。
▲圖源網絡
地鐵建設拖延多時,原本酒店密集的環市東區域客流銳減,不少餐飲店也跟著“斷氣”。沿路不少店面因工程施工帶來的噪音、煙塵等困擾,選擇閉店或更換地址。比如廣州首家星巴克,原本位于好世界廣場,但去年6月租約期滿后閉店,移址至周邊的建設五馬路。原門店旁就是圍蔽施工地,客流量受到了一定影響。
▲圖源網絡
有網友也發帖:“以前這邊很多有特色的店,很好玩,現在整條街就剩下涼茶鋪,看著這破破舊舊的街挺心疼的,地鐵什么時候修好?”
還有網友擔心:“建六的食肆,好不容易挺過疫情,還能堅挺到地鐵通車嗎?”
▲網友帖文
琥珀餐廳、1920、祿鼎記、9號花園、美而廉茶餐廳、動物園咖啡等等,大家曾經留下無數腳毛的地方,都只能在記憶中回味……
04
環市東還能環住什么?
如今的環市東商圈,仿佛正站在十字路口。
圍蔽終有結束的一天。地鐵12號線與13號線交匯的“建設六馬路站”一旦通車,也許能重新帶來人流。而淘金地段優越、配套齊全,似乎一切尚有轉機。
▲圖源網絡
但問題是,即便圍蔽解除、交通恢復,那條熟悉的環市東,還能回來嗎?外籍人口回流緩慢,國際氛圍難以重現,中產的消費重心也早已“東移北上”。
有網友提議,這里可以轉型為“中產慢生活街區”,結合獨特的歷史肌理與人文氣質,發展成廣州的文藝復古地標。只是這場轉型,既需要時間,也需要耐心。
▲圖源網絡
“以前我阿媽搭巴士返工,就喺建設六落車,出站就順手買豬肉菜心,街坊熟曬面。”在一位年長街坊口中,如今滿地塵土的建設六馬路,曾是她記憶中“最有生活氣”的地方。
回望過去幾十年,淘金從亂葬崗變成天主堂,從華僑新村演變為外籍商圈,從“鬼佬街”蛻變為“舌尖上的聯合國”——這里,似乎從未停止過“淘”與“金”的故事。
只是到了今天,我們不禁要問:下一輪“淘金”的人,會是誰?淘的,又是什么?
各位自己友,
你怎么看環市東商圈的未來發展?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羊記精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