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家豬放生一年后,會變成有獠牙的野豬?一位養過豬的朋友表示:85%的人不知道,家豬幾乎是唯一跑到野外之后,生存能力碾壓原生野豬的家畜。
家豬和野豬從長相到脾性都天差地別,可是一旦放到野外,被圈養的家豬,也會變成長出獠牙的野豬。
兩者之間雖然是親戚,可是基因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為何家豬能展現出不輸于野豬的潛力呢?
這就要從家豬被馴化的過程中開始說了,家豬的祖先就是歐洲野豬,他們在野外生存的時候本來就是一種兇猛的動物。
人類馴化野豬的時間長達幾千年,但是千百年來的變化卻不多。豬這種生物被貼上懶散的標簽也是有道理的,只要適應了環境就基本不費力進化了。
因此現代培育的家豬,跟幾千年前馴化的家豬,幾乎沒有什么改變,換句話說,家豬身上還保留著很多野豬的習性。
因為有安逸的生活環境,家豬褪去了可以隱蔽和保護自己皮膚的鬃毛,具有攻擊性的獠牙也因為無處可用逐漸退化。
原本暴躁的性格、強健的體格和有力的沖力,都因為用不到而逐漸收斂起來,家豬就成了我們今天看到的模樣,吃了睡,睡了吃,一身的肉晃晃悠悠,白白胖胖等著被宰殺。
可是那些原始本能,依然刻印在他們的基因中,只需要合適的環境催化,家豬就能釋放出它們的野性。
人類在馴化家豬的過程中也發現了這個規律,因此在飼養家豬的時候,人類也早早做好了準備。
豬崽剛出生的時候,就會被剪掉還未長成的獠牙,防止他們摸索出獠牙傷人的法子。
豬在開始發育的時候,就會接受閹割,遏制睪丸激素的生長,這是家豬變野性的一個因素。
被閹割后的家豬獠牙生長速度會大大降低,而且不會脾氣也會變得更加溫和。
有養豬經驗的人說,沒有閹割的豬,豬肉也特別難吃。在被閹割之前,豬可是長著一身可以跟老虎抗衡的腱子肉,被閹割后就成為肉質鮮嫩的美味了。
因此當家豬被放歸自然之后,生存危機會喚醒它們的野性本能,只需要一年,一只溫順懶散的家豬,就能進化成為了兇猛機警的野豬。
為了適應自然環境,那身作為圈養豬不方便的“戰甲”,也會逐漸長回來,很快在外貌上就跟野豬差不多了。
而且由于家豬的飲食特性比野豬更加多樣的緣故,家豬展現出來的生存能力甚至比野豬更加強悍。
野豬是雜食動物,但是它們一般不愛吃活物,所以吃飯的時候還是會挑食的。
家豬就不一樣,因為最早挑選品種的時候,挑的就是好養活、長肉快的品種,家豬在吃食方面可以說是葷素不忌、來者不拒,只要能吃就行。
而且家豬的品種一般都是雜交的,這樣培育出來的豬也會更快適應環境,比基因比較固定的野豬來說,存活能力更加強悍。
家豬溫順的性格也只是假象,大多數家豬因為被養成了規律的進食習慣,所以一般不會展現出攻擊性。
但這不代表它們不會攻擊,家豬逃離圈養后攻擊家畜,甚至攻擊人的例子比比皆是,它們從來不是溫順的小綿羊,只是被圈養起來,把兇猛的能力關了起來。
其實從基因來說,家豬和野豬的差別還是很大的,家豬的野生化,嚴格來說也不等于變為野豬,那本來就是家豬自己身上的本能。
家豬在打架方面也比野豬更加拼命,野豬天生就是野的,沒有家的概念,家豬常年被關在豬欄中,對自己的家可是有很強的歸屬感。
若是遇到其他動物來侵犯領地,家豬也是會誓死守衛自己的家園的。
總而言之,環境對動物的影響是非常明顯的,家豬和野豬都有自己的動物本能,只不過是很久之前,人類選擇了更好吃的家豬品種來圈養,才會有了家豬野豬之分。
要是放任它們自由自在的發展,家豬也跟野豬無異,很快就會在險惡的自然環境中,磨練出屬于自己的一套適應大自然的方式。
參考資料:野豬是如何被馴化成家豬的2016-07-13科普中國收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