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樂事薯片再陷食品添加劑爭議風波,這一次的焦點是TBHQ(特丁基對苯二酚)。媒體引用醫生觀點稱“長期過量攝入可能增加患癌風險”,而樂事官方堅稱“符合國家標準”。這場爭議背后,不僅是食品安全標準的合規之爭,更是企業食品安全標準與消費者“零風險”健康訴求之間的矛盾。
當企業的“合規”遭遇消費者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究竟誰該為舌尖上的安全升級買單?
樂事屢陷添加劑信任風波
這次風波緣起于一場專家的健康科普。
3月28日,四川省中西醫結合醫院腫瘤科副主任醫師龍鑫向媒體介紹,“TBHQ是一種叫做特丁基對苯二酚的人工合成油溶性抗氧化劑,可以達到延長食品保質期的作用,國家規定食品中TBHQ的最大添加量為0.2克每公斤,長期過量攝入會增加患癌風險”。因樂事薯片被指含有TBHQ,“樂事薯片致癌”等相關話題迅速引發公眾輿論和擔憂。
對此,樂事客服回應稱,“根據GB2760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規定,食品中TBHQ的最大添加量為0.2克每千克,以油脂中的含量來確定,TBHQ是一種抗氧化劑,樂事的產品符合國家規定”。
樂事薯片并非首次因添加劑問題引發爭議。去年9月,有博主發表視頻作品稱,樂事薯片中含有的TBHQ,被人體長期過量攝入可能導致癌癥或引起畸形,這段視頻曾被轉發高達26萬次。
2020年,深圳市消委會發布的薯片比較試驗報告顯示,樂事等7款薯片丙烯酰胺含量超過歐盟750微克/公斤的基準水平。丙烯酰胺作為一種在高溫加工食品中易產生的物質,被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列為2A類致癌物。
對此,樂事方面曾回應稱,丙烯酰胺是馬鈴薯高溫加工的自然產物,公司嚴格遵守國內法規。盡管中國尚未制定丙烯酰胺限量標準,但此次事件仍引發消費者對樂事薯片安全性的廣泛關注。
值得注意的是,不只是添加劑問題,樂事薯片的食品安全問題也不容小覷。在黑貓投訴上,與樂事薯片有關的投訴高達1900條,涉及薯片上有異物、薯片變質發霉等等。
(圖源:黑貓投訴)
關于食品添加劑TBHQ的爭議,也并非僅有樂事薯片。2024年10月,因被檢測出日本禁用的食品添加劑TBHQ(特丁基對苯二酚),超43公斤的衛龍“親嘴燒”產品在日本被召回。衛龍對此回應:系國家間標準不一樣,產品符合中國標準,安全合規,消費者可放心食用。彼時,衛龍也因面向國內外消費者的產品“雙標”而被詬病。
食品安全邊界與消費認知之爭
無論是衛龍還是樂事,爭議的背后,折射出消費者日益增長的食品健康需求,已經并不僅僅滿足于“吃不死”的最低標準,而是期望食品企業能夠提供更加健康、安全的產品。《2024中國食品防腐劑消費者態度及消費大數據調查》數據顯示,54.32%的消費者非常重視食品安全,48.17%的消費者將“添加劑使用不當”列為最擔憂的問題。
這或許也是樂事的一紙“合規”聲明很難讓消費者完全買賬的重要原因。在樂事被推上輿論風口浪尖后,有關TBHQ國際監管標準的分歧也再次引發關注。據媒體報道,日本通過立法全面禁止TBHQ的使用,而美國FDA(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雖允許使用,但強制要求企業提交詳細的安全性數據并公示評估過程。
盡管有媒體和專家分析表示,TBHQ經國際權威機構評估,在規定劑量內使用安全。但從公眾反應來看,消費者對于食品安全更關注“風險可能性”而非“科學劑量”。此外,食品安全維權往往面臨諸多困境,這也強化了消費者的“零風險”消費偏好。
大浪智庫特聘顧問、北京陽光消費大數據研究院執行院長陳音江表示,消費者在食品安全維權方面面臨舉證難、成本高和結果不確定等問題,“比如消費者在食用產品前很難發現食品內部是否存在問題,食用后難以證明產品與健康問題之間的因果關系,而且檢測和法律訴訟的成本可能非常高。”
陳音江介紹,以食品檢測成本為例,“少的一項檢測項目可能就需要兩三千元,多的幾項檢測下來可能達到四五千甚至一萬元以上,即使是比較便宜的檢測項目,也需要幾百元,這往往遠超過食品產品本身的價值。”
合規底線不是頭部品牌的溫床
樂事的“合規”聲明難讓消費者買賬的另一原因是,部分消費者質疑企業是否應主動承擔起“添加劑長期過量攝入風險”的警示義務,并確保消費者獲得更充分的產品信息知情權。
對此,陳音江建議,企業應該在產品包裝上明確標注添加劑的種類和含量,并對可能引起消費者疑慮的成分進行詳細說明,“企業還應避免在標簽上使用可能誤導消費者的信息,比如將生產日期、保質期等重要信息放置在不顯著位置或使用不突出的顏色,這種做法可能影響消費者的知情權。目前國家也正在出臺新的食品安全標準,以規范食品標簽的使用,減少誤導消費者的行為。”
有業內人士認為,對于頭部食品企業而言,遵守法規僅是經營的最低要求,而非發展的最高準則。當企業產品占據市場主導地位時,其配方設計不僅關乎商業利益,更承載著引領行業健康發展的示范責任。
當前,樂事已成中國薯片市場的龍頭。據藍鯨新聞報道,歐睿國際的數據顯示,2024年,樂事在中國薯片市場的市占率已達50.7%。
事實上,為了迎合消費者對于健康零食的追求,近年來,樂事薯片頻繁以“零食選樂事,真薯好品質”“核心產品線減少50%飽和脂肪”等作為宣傳賣點,彰顯其對產品品質升級的追求。但TBHQ爭議事件卻讓消費者難免質疑,其品質追求是否僅僅停留于營銷口號。
值得關注的是,針對TBHQ,部分國際食品集團已主動采用維生素E、迷迭香提取物等天然抗氧化劑作為替代方案,這種策略既規避了潛在爭議,也契合了消費者對“清潔標簽”的市場需求。
上述業內人士表示,當市場份額與健康責任沖突時,頭部企業應成為標準制定者而非底線試探者,也不應該僅僅滿足于躺在合規溫床上。
不過,也有專家認為消費者不必因為一些網絡情緒過分焦慮。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接受大浪智庫采訪時表示,不久前的千禾醬油重金屬超標事件與樂事薯片TBHQ添加劑事件接連發生,讓有關食品添加劑安全的輿論上持續發酵,“但如果拋開食品添加劑的劑量談致癌,不科學也不合理,只要劑量在國家標準的規定范圍之內,食品一定是安全可靠的。”
文|《逐浪》出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