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鑒于美國政府對我國不合理的關稅政策,國家電影局表示,為遵循市場規律,尊重觀眾選擇,將適度減少美國影片進口數量。此消息一出,便迅速引起了網友熱議,并迅速登上了頭條熱搜。
網友們對于國家電影局的這一舉措拍手叫好,一方面美國電影所傳遞的“個人英雄拯救世界”的劇情太公式化,已無法激發觀眾的興趣,且選角與劇情服務于形式而非藝術;另一方面中國電影的工業化水平已逐漸接近好萊塢,科幻大片《流浪地球》、視覺沖擊《哪吒》等就是最好的證明。
與此同時,根據調查我們發現,近年來,我國的電影市場前景一片大好。在啟蒙階段,我國電影業就已碩果累累,《定軍山》作為我國第一部電影,巧妙地將戲曲融入電影里,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為我國電影事業的發展開了個好頭。隨后,中國電影界的喜報更是連連不斷:《霸王別姬》在戛納國際電影節上獲得了最高獎項金棕櫚大獎;《我的父親母親》在柏林電影節上獲得了銀熊獎;《色戒》在威尼斯電影節上獲得最佳影片金獅獎......數不盡的國產影片在國際上百花齊放,并不斷走向世界前列。
查詢相關資料發現,2012年起,中國便超過日本,成為僅次于美國的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不過追溯下來,將中國電影真正推向國際的,是2002年張藝謀導演的《英雄》,這部電影猶如分水嶺般的存在,其內地票房高達2.5億(2002年全年票房不到10億),曾連續兩周奪得了北美票房冠軍,全球票房共計1.77億美元,并且該片在柏林電影節上獲得了阿爾弗雷·德鮑爾特別創新獎。
自那以后,國產影片遍地開花,2012年《泰囧》首破十億;2015年《捉妖記》超24億;隔年的《美人魚》突破33億;直至2017年《戰狼Ⅱ》以56.83億登頂中國內地影史票房冠軍,并以1.59億觀影人次成為全球影史單一市場冠軍。據相關數據顯示,2014年國產票房占比為60.7%,而2025年這一比例已達到了96.5%。
不過也有網友表示該政策影響是否過大,答案是不會。國家電影局之所以不擔心減少對美國進口影片的后果,新年檔爆火的《哪吒2》就是最好的證明。據網絡平臺數據顯示,該電影總票房(含點映、預售、港澳臺及海外票房)突破156億元,躋身全球票房排名榜第5名。對比之下,近幾年的好萊塢影片對中國觀眾的新鮮感和沖擊效應在逐漸遞減,曾炙手可熱的漫威系列影片也逐漸褪去熱度,截至上周末全球票房統計,新上映的《美國隊長4》全球票房為4.128億美元,與預期票房相差甚遠。截至目前,中國影視票房排名前十的榜單里,除了《復聯4》屬于美國影片,剩下的均為國產影片。
上海電影家協會副主席、上海戲劇學院教授石川也表示“早在五六年前,我們就在呼吁不要只是引進題材、風格單一的美國大片,市場應該更加多元。”即使真的禁止進口美國電影,或會帶來一定程度的市場空白,不過也有解決辦法。他認為,日本、韓國、歐洲和一帶一路國家也可以是很好的選擇,成為一條新賽道。國家引入分賬模式(電影分賬是指電影在放映后,其票房收入按照一定的規則和比例分配給參與電影制作、發行、放映等各個環節的各方。這一過程涉及多個步驟和復雜的計算,以確保各方根據其貢獻獲得相應的收益),本意并不是僅進口好萊塢大片,而是想每年引進十部世界各國能代表當今世界發展、最新水平的影片,法國、意大利等歐洲國家也是電影大國,應該給它們向國民展現的機會。當前最大的考驗是:思考如何選出既符合國內觀眾口味,又體現不同國家文化特點和新技術發展的影片,這對引進方中影、華夏的選片人眼光帶來更大的挑戰。
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始終堅持高水平對外開放,在引進國外影片時也會結合市場規律審時度勢,因此,減少對美國影片的進口不失為一項有效舉措,這也需要國產影業不斷提升電影制作水平,為廣大觀眾帶來更多優秀作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