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姜曼
“必須好好感謝楊主任、嚴主任和梅主任!”近日,“霸道”家屬,一口氣為上海兒童醫學中心臨沂醫院送來三面錦旗。
家屬與楊元愛主任(左)、梅董昱主任(右)合影
生后第二天就進ICU的龍寶寶
俊俊(化名)是一個龍寶寶,但才出生兩天,他就出現了腹脹、嘔吐,隨即住進了上海兒童醫學中心臨沂醫院的新生兒監護室(NICU)。第二天深夜,小兒外科主任楊元愛接到ICU打來的電話,急忙從家里趕來為孩子做了急診剖腹探查手術,術中發現末段回腸系膜存在先天性缺損,腸管局部卡壓引起了腸梗阻。雖然做了一期腸吻合手術,但因為遠端腸管發育和蠕動功能并不好,經過了近2周的術后用藥治療,仍然無法正常排便。
二次手術終解難題
了解到俊俊的情況后,上海兒童醫學中心普外科嚴志龍主任、上海兒童醫學中心常駐臨沂醫院的普外科梅董昱主任為俊俊進行了會診,決定和家長討論進行二次手術。“俊俊媽媽,孩子現在這個情況要進行二次手術,改做暫時性腸造瘺,讓大便可以從腹部造瘺口直接出來。”專家這樣建議手術方案。
“孩子還要再做一次手術,說實話,我們全家當時都很迷茫、害怕,但醫生的耐心解釋、坦然相告和專業精神讓我們決定再試一試。”孩子媽媽坦言。腸造瘺術后第1天、第2天……患者家屬每天都會問楊主任孩子的情況。直至第5天終于從造瘺口排出了墨綠色的腸液,腹脹也逐步緩解,家長懸著的心終于落地,手術成功了。
術前X片顯示低位腸梗阻
醫患將心比心
腸造瘺雖是一種暫時的姑息性手術,改變了正常的消化道解剖結構,增加了手術后居家護理的負擔和心理壓力,但是對于新生兒來說卻是救命之舉。
根據不同的造瘺類型,有的還可以做腸液回輸、減少營養物質的丟失和遠端腸管的廢用性萎縮,為新生兒體重的增長和后續關造瘺手術創造良好的條件。“我們有專門的護理人員教孩子家屬如何更換造瘺袋以及相關注意事項,”梅醫生介紹說,“其實照顧腸造瘺的孩子對家屬是一個的考驗,因為除了跟正常寶寶一樣喂奶、換尿布、換衣服以外,還要做造口的居家護理,家屬們很不容易。”造瘺術后2個月,孩子的體重增長到了6kg,臨沂醫院新生兒外科手術團隊綜合評估后為俊俊做了關造瘺手術,術后1周順利出院。
如今,俊俊已經和其他小朋友一樣,開啟了自己穩穩的成長之路。
梅董昱主任手把手教家長“腸液回輸技巧”
隨著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的不斷推進,越來越多的上海專家來到了臨沂常駐,為臨沂及周邊地區的患兒提供了便利可及的高品質健康服務。目前,上海兒童醫學中心臨沂醫院新生兒手術數量不斷增加,形成了“新生兒-小兒外科-護理+X”多學科團隊協作模式,全方位、長程護佑更多的新生兒家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