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9日,教育部發布了2025年第1號留學預警引發了留學圈的廣泛關注。究竟怎么回事?打算申請美國留學的同學和家長會焦慮美國還能去嗎?有必要恐慌嗎?
教育部發布2025年第1號留學預警
美國俄亥俄州通過有關高等教育法案,其中包含涉華消極條款,對中美高校教育交流合作施加限制。教育部提醒廣大留學人員,近期選擇赴美有關州學習時做好安全風險評估,增強防范意識。
美國俄亥俄州發布最新法案
說到底,這一切都源于俄亥俄州最近通過的SB1法案(Senate Bill 1)。
SB1法案主要會影響到俄亥俄州的公立大學,包括俄亥俄州立大學、辛辛那提大學、邁阿密大學、肯特州立大學、托萊多大學、阿克倫大學等;
而俄亥俄私立大學將不受影響,比如凱斯西儲大學、俄亥俄韋斯利大學、德雷克塞爾大學等。
SB1法案的輻射范圍,并不是所有中國留學生,SB1涉及中國的條款就兩點:
禁止接受來自中國的捐贈:法案明確禁止俄亥俄州的公立大學接受來自中國政府、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或任何其他延伸或隸屬于中國政府的實體的禮物、捐贈或捐助。
這一項有相當強烈的政治意圖,但是有一點我們可以關注:該法案并沒有禁止校友的捐贈以及中國學生的教育費用,包括教學相關的費用,即學費、雜費、專項費用和教學成本等。
簡單來說,和自費赴美就讀、正常支付學費、正常上課的學生無關。
終止與中國機構的合作:法案要求大學不得與中國的機構建立或維持學術合作關系。
如果有任何新的或續簽的與中國學術或研究機構的合作關系,大學都應該通知校長。
也就是說,只有在俄亥俄州大學能夠維持足夠的結構性保障以保護其知識產權、俄亥俄州的安全以及美國的國家安全利益的情況下,大學才能與中國學術或研究機構建立新的或續簽的合作關系。
那我們由此推斷,受影響的可能是:
中美高校之間的合作研究平臺;
碩博層面的聯合培養計劃;
與國內高校合作的2+2等項目。
比如俄亥俄州立大學過去和武漢大學、重慶大學、首經貿等有合作辦學和科研項目,這類項目未來可能中斷或調整。
SB1法案中跟中國相關的兩條內容本質上是,美國想防止中國機構以教育合作的名義來竊取尖端科技。
此前,美國密歇根大學就以“國家安全”為由終止了與上海交通大學的合作。
另外,從近期簽證情況來看,無論是夏校還是本科留學,中國學生赴美簽證均未出現大規模拒簽。
只要大學依然歡迎國際學生,政府政策不會直接影響留學生的申請和就讀體驗。
目前來看,留學預警≠全面叫停,但家長和同學們依舊要隨時關注學校官方通知,增強防范意識,才是應對留學環境變化的最佳策略。
只要做好充分準備,赴美留學依然是一條可行的道路。
美國留學還能去嗎?
留學預警不是新鮮事,其實早在2019年的口罩時期,教育部就發布過類似的留學預警。
當時主要針對的是赴美留學生的簽證限制和學術環境變化,其背景與中美關系及美國政策調整密切相關。
而這次恰好踩在了中美互加關稅的節點:
美國那邊提到104%,中國反制加到84%;
同時,中國向世貿組織正式提起申訴;
文化和旅游部也發布了赴美旅游的風險提示。
所以僅僅是在這一節點上的法案,也不能說是美國留學直接涼涼了,個人正常渠道申請美本目前沒多大影響。
而且如果孩子本就有多國offer,那選擇的余地多一點也是好事,切記別因為一點預警就臨時更換方向,打亂了原本正常的規劃。
其實不光是中國學生與家長,美國本地的高校、教授與學生對這種政治干預教育的法案也很反感,引起了不小的爭議。
不論內部還是外部,反對聲音接連不斷,我們不如隔岸先觀個火。
所以說,這個預警不一定是禁止,更多像是提示。它在提醒我們,出國不僅是去學知識,更要學會識別風險、保護自己。
以上就是關于《教育部赴美留學預警:留學生如何做好應對準備?》介紹,愛思學留學,您的出國規劃師,歡迎咨詢預約,weixin同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