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來源:2025年4月9日《新聞聯播》
位于福建平潭的
中國考古博物館殼丘頭分館
4月9日揭牌成立
這也是中國考古博物館首個分館
據介紹,中國考古博物館殼丘頭分館是一座集文物收藏展示、科學研究等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博物館,總建筑面積13500平方米,其中展陳面積為3800平方米。
目前,該分館以“源”“流”“彩”為主線,設置3個展廳對公眾開放,全方位展示殼丘頭遺址群考古發掘研究成果和南島語族歷史文化。
平潭地處福建沿海中部,在這里發現的殼丘頭遺址群,曾入選“2023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近年來的相關考古成果,建立起東南沿海島嶼地區距今約7500年-3000年的考古學文化序列。
遺址群中的西營遺址距今約7300—6500年,代表了目前平潭島最早的新石器時代遺存;
遺址群中的殼丘頭遺址距今約6500—5000年,尤其與臺灣大坌坑文化存在相似性,顯示出臺灣海峽兩岸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關聯;
遺址群中的東花丘遺址距今約4000—3500年,是遺址群中新石器時代末期的代表性遺存;
遺址群中的龜山遺址距今約4000—3200年。
近年來,考古工作者在西營遺址發現人骨和牙齒,人骨直接測年結果為距今約7300年,初步研究表明,平潭史前人群與中國南方和東南亞族群有較近的遺傳關系。
西營遺址出土人骨
代表性動物遺存
而在遺址群發現的植硅體水稻遺存,可追溯至7000多年前,陶片上還發現了稻、粟、黍等植物印痕,這也是我國東南沿海島嶼最早的水稻遺存,揭示出海島史前人群存在農業行為。
考古專家介紹,水稻和粟在距今4800—4600年期間傳入我國臺灣地區。這些考古發現,為南島語族早期人群擴散提供了新證據。
南島語族來自語言學概念,即使用南島語系的人群。南島語包含1200余種語言,分布范圍北起中國臺灣、美國夏威夷,南抵新西蘭,西到馬達加斯加,東至太平洋東部的復活節島。目前,全世界范圍內使用南島語系語言的人口多達4億。學術界一般認為,中國東南沿海地區,是南島語族早期人群形成和向外擴散的重要出發地之一,在復雜動因的驅使下,遠古人群沿多條路徑漂洋過海,進一步向太平洋島嶼擴散。近年來,平潭殼丘頭遺址群的考古發現,為探究早期南島語族人群特征、遷徙規律等提供了堅實的考古學材料。
目前,中國考古博物館殼丘頭分館展出殼丘頭遺址群出土文物以及國內外南島語族相關文物藝術精品600件套,展示多元一體的中華文明形成和早期發展的宏大進程,以及其對周邊地區的深遠影響。
中國考古博物館館長劉國祥表示,作為中國歷史研究院下設的國內首家國家級考古專業博物館,中國考古博物館是向海內外展示中華文明的重要國家級平臺和窗口,殼丘頭分館的成立,有助于央地聯動、資源共享,今后還將通過推動海壇海峽水下遺址考古、南島語族跨國聯合研究等,促進文化遺產的保護與活化利用。
福建省旅游發展集團
fjlygroup
暢游八閩平臺
cybmflxx
廈門文旅
漳州文旅
綠都三明
大武夷文旅
tmp_1258234832
平潭文旅
pingtandao61
四時福建
ssfj2023
轉載來源:央視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