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推動農業碳匯資源價值變現,日前,常州市舉辦首屆稻田碳匯交易競價活動,將常州市黃金大農場灌溉稻田項目產生的655.03噸二氧化碳減排當量,通過常州市平陵集團建設的“天目湖生態產品交易平臺”轉讓給認購方,邁出了常州市農業碳匯交易的先行一步。
據了解,“天目湖生態產品交易平臺”是平陵集團根據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和江蘇省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機制試點等工作要求,以推動生態產品價值“可量化、可交易、可變現”為目標建設的數據型市場化平臺。在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等單位的指導下,目前已完整建成了由水文氣象、水質環境以及藻類監測等組成的天目湖流域生態環境大數據體系,初步創建了可科學評估流域生態容量、核算生態價值及支撐相關生態產品交易的方法機制。
作為常州市首張農業“碳票”的交易平臺,平陵集團在短時間內迅速完成相關技術細節對接,在競拍“落槌”當日即完成“現場頒證、在線登記”,有力支撐了以市場化手段激活農業碳匯價值的創新實踐,在探索“水—田—碳”協同治理新模式、拓展小流域水保項目生態價值轉換機制以及將水資源管理、糧食安全與碳中和目標深度融合等方面形成了積極成果,為更廣范圍激活綠色發展動能、實現市場化碳抵扣和碳交易積累了實踐基礎。
“以‘雙碳’目標為引領、推動全域生態價值轉化,是推進品質城市建設和縣域新型城鎮化發展的必答題,也是國企應當擔負的責任使命”。平陵集團黨委副書記魯俊杰表示,平陵集團將以此次助力常州首次農業碳匯交易為起點,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的標準共建、數據共享、市場共融上再探索、再突破,推動形成“生態增值、產業反哺”的雙向循環,助力鄉村振興與綠色發展,為書寫“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溧陽新篇章注入創新動力。
來源 | 常州市生態環境局
提供環境新聞線索
環境新聞線索征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