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視頻和直播,很多朋友看到羅夕夕說降低癡呆癥風險, 飲食(吃深海魚、漿果),鍛煉,培養興趣愛好(攝影,書房),適當補充補劑(維生素、鈣片),一位粉絲朋友給羅夕夕發了很長的私信,說自己家庭情況很糟糕,20萬的藥是不可能用得起的,甚至PET-CT對它來說都是天價,但是父母都曾是癡呆癥患者,是不是注定貧窮和疾病會跟隨。
為了鄭重回答這位朋友的問題,今天羅夕夕專門攥寫這篇文稿。首先,雖然醫療檢查和高科技干預可能花錢不少,很多科學有效的護腦方法并不需要昂貴的投入。飲食、鍛煉和腦力訓練,這些“低成本”手段,只要用對,就能為大腦健康加分。
一、癡呆癥與生活方式
癡呆癥風險因素包括年齡、遺傳、炎癥、血管問題和高血糖等。雖然基因我們改不了,但生活方式卻是我們可以掌控的“變量”。研究表明,健康的生活習慣能將癡呆風險降低30%-40%,而這些習慣并不一定需要花大錢。
二、低成本飲食:吃出大腦健康
飲食是大腦健康的基石。好消息是,護腦食物不一定貴,關鍵是選對、吃對。
1. 主食:粗糧代替精糧:推薦糙米、燕麥、玉米、紅薯等,富含膳食纖維和B族維生素,能穩血糖、護血管。2020年《The Lancet》研究指出,長期高纖維飲食降低血管性癡呆風險,因為它減少炎癥和血糖波動。超市的糙米和玉米面比白米便宜,紅薯更是“平民蔬菜”。
2. 蛋白質:豆類不輸肉類:推薦黃豆、黑豆、豆腐、雞蛋,富含植物蛋白和卵磷脂,支持神經功能。卵磷脂是大腦神經遞質乙酰膽堿的前體,與記憶力相關,而豆類還能降低膽固醇。一斤黃豆幾塊錢,能做豆漿、豆腐,比肉類劃算。雞蛋雖漲價,但每天1-2個仍負擔得起。
3. 蔬菜:深色優先,量大價廉:推薦菠菜、卷心菜、胡蘿卜,含抗氧化劑(如維生素C、β胡蘿卜素),對抗氧化應激。如Neurology雜志2019年研究發現,每周吃3次以上深色蔬菜的人,認知衰退速度減慢。不需要指定什么菜,買當季菜,比如冬天的大白菜、春天的小白菜,營養高又便宜。
4. 油脂:少而精:少量植物油(如花生油、菜籽油),避免動物油和反式脂肪酸。Omega3和單不飽和脂肪酸有益大腦,反式脂肪則增加炎癥風險。也可以不用買昂貴的橄欖油,本地菜籽油就很好,每天控制在2-3勺。
5. 該省的地方?。罕热?,不吃加工食品如方便面、火腿腸便宜但高鹽高油,不利大腦。不買飲料,自來水燒開就行,此外配合一些茶葉,其實就是“粗茶淡飯”。比外賣省錢,還能控制營養。戒煙限酒:煙酒傷腦,戒掉還能省錢。
三、低成本鍛煉:動起來不花錢
運動是護腦的“免費良藥”,能提升心肺功能、促進血液循環,還能刺激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BDNF)分泌。經濟條件有限時,這些方法最實用。
1. 快走:最經濟的護腦運動:每天快走30分鐘,心率達到輕微出汗的程度。2021年《Alzheimer’s & Dementia》研究顯示,每周150分鐘有氧運動可降低癡呆風險約35%。不需要健身房,小區里、公園里走幾圈就行,穿雙舒服的布鞋就可以了。
2. 簡單體操:公園里抬腿、深蹲、伸展,每天10-15分鐘。力量訓練改善認知功能,尤其適合老年人。甚至在家里空地就行,不用器材。
四、低成本腦力訓練:用腦不花錢
保持大腦活躍是預防癡呆的關鍵,不需要昂貴的課程,日常小習慣就能做到。
1. 出門聊天,或者讀報紙。借書看,或跟朋友聊家常,都是零成本。
2. 數字游戲:算24點、數獨,或記電話號碼。用紙筆自己寫幾個數字玩,不用買游戲書。
3. 日常習慣:偶爾用左手刷牙、走不同路線回家。找點兼職做,或者試著學做自媒體,都可以鍛煉大腦。
六、常見誤區:別走彎路
只靠單一方法:光吃粗糧不運動,效果有限,綜合調整才有效。
過度省錢:不吃肉不吃蛋導致營養不良,反而傷腦。
忽視身體信號:頭暈、乏力還硬撐,可能適得其反。
經濟條件有限并不可怕,只要用心調整生活方式,照樣能降低癡呆風險。粗糧豆類喂飽大腦,快走爬樓強健身體,聊天算數活躍思維,這些方法簡單、經濟又科學。護腦是每個人的權利。從今天開始,每天吃一頓粗糧、走30分鐘、算幾道題,慢慢養成習慣。錢少不怕,心態好、方法對,大腦健康到老!
下期見,祝大家身體健康、腦力充沛!有問題歡迎留言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