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經歷小米SU7事故而停更多天的雷軍,做夢也想不到,自己沒敢做的衛生巾,有人在持續推進中。
01
黃子韜“跨界”衛生巾,有后續了!
今年央視3·15晚會的一記重錘,將衛生巾行業的黑幕徹底砸開。
暗訪鏡頭下,沾滿污漬的棉芯被攪碎、翻新,貼上大牌標簽后流入市場。生產過程令人觸目驚心,涉及品牌更是遠超我們的想象。
網友們震驚之余驚呼:“這哪是衛生巾,簡直是生化武器!”而且這已是衛生巾行業半年內的第二次“塌房”。
早在2024年11月,多家品牌就曾因“尺寸縮水”、“細菌超標”等問題被曝光,女性同胞無奈自嘲:“每個月那幾天,命都是玄學。”
衛生巾安全問題引發擔憂和熱議的同時,網友們呼吁雷軍和小米做衛生巾的呼聲響徹了全網!
面對行業亂象,憤怒的網友們發起了一場“賽博許愿”,紛紛涌入小米創始人雷軍的評論區刷屏:“雷總,救救女性健康!”、“小米快做衛生巾!”
甚至有人替小米設計好了產品海報和包裝方案。這款產品就叫“小米SU吸”,在“小米 超熟睡 防側漏 芬香超薄無感衛生巾”的廣告語下,雷軍側臥于花叢中安睡。不知道的還真以為雷軍入局了。
為何選中雷軍?因為小米以“性價比屠夫”的形象深入人心,其生態鏈從手機到智能家電再到汽車,也許這些產品的品質不是最頂尖的,但卻能保證足夠的下限。
小米生態體系的成功以及雷軍親民的網紅形象,直擊廣大女性消費心理,也給了大家一種莫名的期待。
大家都希望雷軍來一場“小米式整頓”,能打破傳統品牌壟斷,重塑衛生巾行業的形象和標準。
然而雷軍和小米并沒有接這個招,畢竟隔行如隔山,衛生間與小米的產品生態和定位也不符。
不僅雷軍沒有公開表態,小米生態鏈總經理陳波更是刪除了之前的回應微博。
既然雷軍都不敢做,還有誰敢呢。除了雷軍的好友凡客創始人陳年表示已經布局外。明星黃子韜居然站出來表態,已經在做了。
在3月的一場直播中,黃子韜直言:“賺衛生巾黑心錢的人真的太惡心!”,他想做透明化衛生巾工廠,生產過程可以讓大家24小時看見。而且還打算讓妻子徐藝洋當“小白鼠”,盡管不能保證完全無瑕疵,但絕對干凈安全。
男明星跨界做衛生巾,多少有些抽象了。很難讓人不懷疑是在借勢博眼球。
但是黃子韜作為公眾人物,既然敢放這個話,相信早已開始布局。如果能上市,說不定真能火?
就在大家以為黃子韜只是說說而已的時候,這件事又悄悄有了后續!
4月9日,黃子韜又在直播中進一步公布衛生巾進展。
他表示:“工廠已完成自動化改造,僅包裝環節需人工;產品歷經10多個版本迭代,吸水率、滲透率等指標遠超行業標準。”
更重磅的是,他宣布將于4月11日也就是今晚8點以“1分錢試用”形式發放5萬單衛生巾,并稱這是“賭上所有信譽”的背水一戰。
消息一出,黃子韜再次登上熱搜,評論區既有支持黃子韜,強烈要求行業必須革新的呼聲,但也不乏男明星割女性韭菜的質疑。
有大量網友支持黃子韜,這并不奇怪。畢竟黃子韜作為明星,有龐大的女性粉絲群體。而且他雖然是富二代,卻一直比較低調,并不像一個靠噱頭博出位的人。
當然,有人質疑他也同樣在意料之中。明星和網紅一樣,表面光鮮,實則危機四伏。
言行上稍微有些出格的舉動,就會被無限放大,甚至貼上爭議標簽。況且黃子韜去年圣誕期間直播送車也惹來不少爭議,這次難免會有人質疑他。
02
富二代的流量游戲與商業野心
黃子韜到底是蹭流量,還是真心實意為女性同胞著想,鐵了心要干這一行。相信大家更愿意相信后者。
如果從時間線來看的話,黃子韜還真不像是蹭流量。畢竟深入布局某個行業,需要做大量前期準備。雖然衛生巾安全問題常年被探討,但真正形成廣泛的熱度也只有半年多時間。
這場明星“跨界”女性私密產品的實驗背后,是黃子韜對行業痛點的精準把握。
衛生巾是一個低競爭、高毛利的剛需產品,資本逐利之下,縮減成本提高利潤率的優先級早已超過了產品研發和對品質的把關。
這就導致傳統衛生巾品牌大多采用貼牌代工模式,從而導致品控權旁落,質量問題頻發。
黃子韜選擇收購工廠、引入專業團隊,試圖以“透明化生產”重塑信任鏈條。還透露工廠車間采用全透明設計,消費者可隨時線上查看生產畫面,甚至實地參觀。
這種“笨拙卻誠懇”的路徑,與雷軍當年親赴供應鏈一線、死磕手機工藝的作風居然有些不謀而合。
而且從黃子韜的個人成長經歷來看,他的“跨界”也許并非一時興起,流量游戲之下暗藏商業野心。
黃子韜出生于青島,已經過世的父親黃忠東是有名的企業家,當年他曾為了替兒子看病學醫5年,成為企業家后又為了支持兒子追夢轉型娛樂圈,于2018年成立北京龍韜娛樂。
然而作為一個富二代,他從小都以為家里很窮,直到成年后才得知其家族擁有200多億資產的公司,富二代的身份被隱瞞了多年。
父親離世后,黃子韜接過龍韜娛樂的控制權,涉足電競、直播帶貨等領域,商業版圖橫跨14家企業。
雖然父親拿出資本為他的明星事業做加持,但也沒有放棄對他的嚴格要求。
富二代出身的黃子韜發過傳單端過盤子,自己也希望能真正靠能力打出一番天下。
2024年底的“送車事件”堪稱其流量操作的經典案例。當時他承諾粉絲突破1500萬送10臺國產車,成功吸引網友瘋狂許愿小米SU7、特斯拉等熱門車型,粉絲一度暴漲至4500萬。
然而,黃子韜最終送出的卻是30輛價值12萬的寶駿云海,且沒有所有權只有五年只用權。強烈的落差感最終讓他掛上了“欺詐”的標簽,粉絲數再度暴跌千萬。
經歷漲粉掉粉過山車的黃子韜多少有點冤。因為平臺規定禮品不能超過五萬元,超過五萬元就違規。送五年使用權不過是遵守平臺和法律規定。
不過這場爭議損了口碑,卻一定程度上獲得了更多的流量。即便經歷掉粉,其粉絲數量還是實現了成倍增長,近30天直播帶貨銷售額更是高達1000萬-2500萬元左右。
此次“跨界”衛生巾行業,黃子韜顯然試圖復制“送車事件”的流量邏輯。
他宣稱“要為女性健康而戰”,又拉來妻子徐藝洋做籌碼,既獲得了女性的共情,也規避了純代工模式可能導致的信任危機。
03
明星做衛生巾能成嗎?
那么黃子韜做衛生巾這事能成嗎?這就需要從三個維度來審視:
首先明星效應是把雙刃劍。黃子韜“明星+網紅”的流量優勢毋庸置疑,他也深諳爭議即熱度的流量法則。從送車到做衛生巾,每次操作都能精準踩中用戶和行業痛點。
然而,明星光環既可以帶來熱度和信任背書,同時也可能造成反噬。一旦最終落地的產品質量不達預期,過往的流量狂歡可能瞬間就會變為全網討伐。
其次是行業壁壘與品控的生死考驗。衛生巾生產涉及嚴格的醫療器械監管標準,從原材料到生產工藝均需專業把控。黃子韜雖收購工廠并引入三方團隊,但明顯缺乏專業經驗。涉及的越深入,遇到的問題就越多。
傳統品牌深耕這個領域多年,技術壁壘和渠道壟斷同樣不容小覷。像護舒寶、蘇菲等品牌在高端市場就有很多專利技術,黃子韜僅靠“透明工廠”能否突破技術瓶頸仍是個未知數。
不管衛生巾再怎么出新花樣,:吸收性、安全性、舒適度這三個消費者對衛生巾的核心訴求始終未變。
黃子韜如果能在明星效應的加持下,以“高性價比+透明生產”擊中這一痛點,或許真能開辟新賽道。
無論是網友對雷軍做衛生巾的期盼,還是關于黃子韜“跨界”的爭議,本質上依然是公眾對行業變革的焦灼期待。
這背后更值得思考的問題是:為何女性的健康權益總需外界來“拯救”?
衛生巾作為剛需品,本應通過嚴格監管和行業自律保障安全,而非依賴明星或科技巨頭的“英雄主義”。或許黃子韜的衛生巾成功了,才是整個業界的悲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