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身邊有沒有一些人從來不喝白開水,平時要么常備飲料、要么下午到點了就得來杯奶茶或咖啡。但凡問他們為什么不喝水,得到的回復一定是:白開水沒味道,喝不下去……
那這些不喝白開水的人,后來都怎么樣了呢?
長期喝含糖飲料的人
都怎么樣了?
提到大家愛喝的飲料,受眾最廣的就是一些含糖飲料。含糖飲料主要是指添加了糖(如蔗糖、果糖、葡萄糖等)或甜味劑以增加甜味和熱量的飲品,包括含糖汽水、果汁及果味軟飲、瓶裝/罐裝含糖咖啡、能量飲料等。
那么,長期喝含糖飲料,會發生什么呢?
- 1、攝入大量熱量,運動很難抵消
- 一項對墨西哥成年人進行的6年隨訪研究發現,即便參與者在空閑時間有規律運動,只要每天額外多喝一份含糖飲料(約355毫升),每年體重平均仍會上漲0.1公斤。
- 更值得注意的是,該研究發現,即使保持世衛組織關于體育鍛煉的建議(每周75分鐘劇烈體育鍛煉或每周150分鐘中度體育鍛煉),也無法抵消含糖飲料帶來的體重增加。
- 研究人員認為,軟飲帶來的“液態糖”不像固體食物那樣容易讓人有飽腹感,飲用者不會因此減少其他食物的量,容易形成熱量盈余。
- 2、死亡風險升高
- 喝含糖飲料的“代價”可能遠不止腰圍變粗那么簡單。一項涵蓋歐洲10個國家、超過45萬人的大規模隊列研究顯示,每天喝兩杯或以上含糖軟飲的人,全因死亡風險比每月少于一杯的人高出17%。
- 更具體一點,如果是含糖飲料,消化系統疾病的死亡風險上升59%;而如果是人工甜味汽水,循環系統疾病的死亡風險則高出52%。
- 3、“擠掉”了營養
- 每一杯含糖飲料,占據的可能不僅是胃里的空間,還有我們飲食結構中原本屬于牛奶、水或天然食物的“份額”。
- 一項系統回顧分析了88項研究,發現攝入含糖飲料不僅體重會增加,還會導致鈣、蛋白質等營養素的攝入量下降。這種“營養位移”效應非常典型:當我們喝得越多這些無營養、高熱量的飲料,就越容易忽略真正該攝入的牛奶、水果、蔬菜。
- 尤其對于兒童和青少年來說,這種替代效應可能對骨骼發育、免疫功能甚至未來的代謝健康都埋下隱患。
長期喝無糖飲料的人
都怎么樣了?
無糖飲料不一定完全無糖,只是含糖量極低。無糖飲料中甜甜的味道主要來自糖精、阿斯巴甜、三氯蔗糖等甜味劑。
選擇無糖飲料的確能夠降低日常糖和能量的攝入量。而且甜味劑在投入市場使用之前需要經過嚴格的檢驗,確保合理用量范圍內不會對人體產生毒害作用,比如致癌、致畸等。
但這并不代表無糖飲料就可以放開喝。
1、大量飲用會增加疾病風險
部分研究提示甜味劑可能與肥胖、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中風、癡呆等疾病有關,不過現有科學研究證據尚不充足。
此外很多無糖飲料同時也是碳酸飲料,含有大量磷酸,而過多攝入磷會影響鈣的吸收,鐵、錳、鋅等礦物質的利用也會被干擾。但有部分研究提示過量攝入碳酸飲料可能增加患骨質疏松的風險。
2、當心越喝越“胖”
一項為期8年的研究發現,喝無糖飲料的人長胖的風險是不喝無糖飲料的人的兩倍。另一項為期10年的研究也發現,喝無糖飲料的人比不喝無糖飲料的人BMI指數高0.8,腰圍粗2.6厘米,并且腹部肥胖的概率比不喝無糖飲料的人高36.7%。
這主要是因為喝無糖飲料的人會以為,無糖飲料不會增加額外熱量,可能不知不覺中把少喝的熱量補回來,甚至會吃得更多。
長期喝咖啡的人
都怎么樣了?
現代年輕人,“咖啡續命”是常見操作,咖啡含有多種有益成分,比如咖啡因、綠原酸等。除了部分不建議喝咖啡的人群之外(睡眠不好、心律失常、胃病、腸易激綜合征、嚴重貧血、骨質疏松、青光眼患者等),健康成年人適量喝咖啡對健康還是有些益處的。
需要注意的是:咖啡真的不能喝太多。
綜合美國食品藥品監管局、歐盟食品安全局、加拿大衛生部、澳新食品標準局等機構的建議,健康成年人每天攝入不超過 210~400毫克咖啡因,過量喝咖啡會讓人失眠、心慌,暫時性血壓升高、心律不齊、牙齒變黃、增加鈣流失。
長期喝茶的人
都怎么樣了?
茶是起源于中國的健康飲品,含有多種有益成分,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茶多酚,經常喝茶對健康頗有益處。
雖然喝茶好處多,但仍然要避免喝濃茶。濃茶含有較高的鞣酸,會影響鐵、鈣等礦物質吸收;也含有較高的咖啡因,會影響對咖啡因敏感者的睡眠。
特別是老年人,由于身體機能的下降,本身就容易貧血和缺鈣,更應當避免飲用濃茶。
來源:科普中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