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下午,西京學院人工智能教學研究中心成立大會暨“人工智能+”教學創新論壇舉辦。陜西高等教育學會副會長、副秘書長姚聰莉,西京學院副校長王正斌,陜西省教育信息化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袁新瑞,西安郵電大學數智化管理研究中心主任、超星集團西安研究院院長高華,西安建筑科技大學本科生院教學質量監控與評估中心副主任韓蕓,西安工業大學本科生院常務副院長李靜,西北政法大學教務處副處長王鵬飛、教研科科長田苗,西安培華學院招生與就業指導中心副主任王琳,西安翻譯學院教務處副處長寇淵濤,西安外事學院教學管理辦公室副主任張鶴翔,西安歐亞學院教務處副處長屈揚,西安交通大學外國語學院錢希教授,西京學院各教學單位教學副院長(主任)、骨干教師出席大會。西京學院教務處處長謝明主持會議。
西京學院人工智能教學研究中心揭牌儀式
西京學院人工智能教學研究中心實習生接收儀式
陜西高等教育學會副會長、副秘書長姚聰莉致開幕詞
姚聰莉在開幕致辭中表示,當前人工智能對教育的影響已從工具賦能升級為范式革命,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學習支持、學習資源創建、自動反饋和評估等方面具有廣闊前景,同時也面臨不穩定性、倫理困境以及對評估實踐的破壞等挑戰。因此,要深刻認識人工智能與高等教育融合的戰略意義,準確把握、積極探索人工智能賦能高等教育的發展趨勢和實踐路徑,強化高等教育在“人工智能+教育”中的引領作用。她呼吁與會專家學者暢所欲言,共同為陜西省高等教育改革發展建言獻策。
西京學院副校長王正斌致歡迎辭
開幕式上,王正斌對與會嘉賓表示歡迎,并介紹了西京學院創新教學內容和手段深化人工智能課程建設的做法與成果,分析了當前人工智能迅猛發展對人才培養的機遇和挑戰。他要求,西京學院人工智能教學研究中心要以育人為本、創新為要、服務為基,積極推動學校教育數字化轉型,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研究,強化協同區域經濟與產業發展,共同探索人工智能賦能教育服務社會的創新路徑,為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西京智慧。
陜西省教育信息化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袁新瑞作《“AI+高等教育”數字轉型的系統觀與發展路徑》報告
西安郵電大學數智化研究中心主任、超星集團西安研究院院長高華作《高校AI能力基礎平臺建設與實踐》報告
西安交通大學教授錢希作《教學創新視角下的智慧課程建設與研究》報告
“人工智能+”教學創新論壇上,袁新瑞向大會作《“AI+高等教育”數字轉型的系統觀與發展路徑》精彩報告,他從技術原理介紹了AI對高等教育的影響與作用,指出了人工智能對教育教學目標變化的影響,分析了現有辦學模式存在問題,提出了高質量教育體系構建要抓住數字時代的變革機遇,培養拔尖創新人才是中華民族復興的關鍵。高華在《高校AI能力基礎平臺建設與實踐》主題報告中分析了高校面臨的AI落地痛點,提出大模型技術和校本實際應用之間存在技術適配、場景融合和用戶體驗優化的難點,問題解決的關鍵在于將通用能力轉向場景能力,用大模型技術賦能高等教育。西安交通大學教授錢希從賦能創新教學的背景、智慧課程建設的舉措、跨時空的情景教學等方面深刻闡述了教學創新視角下的智慧課程建設,為現場師生重點分析了課程建設2.0的改革途徑和要素,并呼吁教師群體開展具有探究精神的教學實踐與研究。
西京學院教務處處長謝明主持會議并介紹西京學院人工智能教學研究中心概況
西京學院人工智能教學研究中心的成立,既是學校響應國家戰略需求的必然選擇,也是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改革人才培養模式的有力舉措,更是推動學科專業交叉融合、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重要行動,標志著西京學院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應用和教學邁出了重要一步。
據了解,2024年5月,西京學院發布了《西京學院人工智能課程建設三年行動計劃》,明確提出2024年至2026年建設150門“人工智能通識課加專業課程”,強化學生人工智能的素養知識和能力。截至目前,學校開設人工智能通識課11門,“人工智能+”交叉融合課6門,立項建設首批智慧課程、產教融合課程60門,在建智慧課程500余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