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明荃
花城中學書記、校長馬明荃帶領學生走進武漢產業創新發展研究院。
在新時代教育改革的浪潮中,科技教育已成為培養創新型人才的核心領域。華中科技大學附屬花城中學(武漢市光谷花城初級中學)作為中國光谷的一所現代化學校,依托華中科技大學和中國光谷的品牌與科教資源優勢,以協同育人為抓手,構建“一體兩翼”育人生態,探索科技教育特色化發展路徑,打造大中小一體化拔尖創新人才培養體系,致力于培養具有強國志向、江山情懷與環球視野的“追光少年”。
以文化為魂,構建科技教育的價值引領
華中科技大學副校長馮丹教授到花城中學舉辦科普講座。
以理念為燈塔,照亮前行之路。
學校以黨的教育方針為指導,構建“華光文化”理念體系,秉承“鑄魂修能,人人都成一束光”的辦學宗旨,確立“培養有強國志向、江山情懷、環球視野的追光少年”的育人目標,確立“三階四維”育人圖譜:七年級“啟光”階段側重科學啟蒙,八年級“追光”階段強化創新實踐,九年級“閃光”階段聚焦成果孵化;培養維度涵蓋科學認知、工程思維、創新品格、家國情懷四個維度,形成“科技素養+人文底蘊”的雙螺旋培養結構。引導學生逐步成長為具有創新精神和科學素養的“華光少年”。
以文化為底色,滋養科學精神。
學校以“華光文化”為核心,構建科技與人文交融的全場景科學教育生態。通過校園環境布置、科普圖書角建設、宣傳平臺搭建、主題節日策劃等形式,將科學文化融入校園生活的方方面面,營造濃郁的科教氛圍,讓科學精神在潛移默化中浸潤學生心靈。特別設置“院士名言墻”“大國重器模型展”,讓錢學森、黃旭華等科學家的精神力量浸潤校園。
以課題為引擎,驅動教育創新。
學校以湖北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校家社協同開展科學教育實踐研究”為契機,開展科研賦能,構建科教融合新范式,形成“問題導向-課題驅動-實踐轉化”的科研路徑,與高校聯合開展課題研究和科學教育實踐,培育校本科教生產力,推動校家社三方育人理念更新,重塑科學教育實施新格局,為科技教育注入源源不斷的創新動力。
以專業為支撐,鍛造師資力量。
學校高度重視科學教師隊伍建設,通過與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探索“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模式,邀請企業工程師與校內教師互兼互聘,建立多類型、多樣態的研修共同體,精準培養優秀的科學教師,為科技教育提供強有力的指導。同時,設立“科學副校長”崗位,邀請華中科技大學等高校專家擔任,負責指導科學課程建設、開展科普講座、結對幫扶科學教師,為學校科學教育提供強大的專業支持。
以協同為翼,構建全方位育人新格局
華中科技大學航天學院參加花城中學科技節。
“一體兩翼”:打通學段壁壘,整合育人資源。
學校探索“一體兩翼”協同育人模式,以發展學生科學素養和創新能力為主體目標,以大中小學銜接貫通、家校社科教協同為支撐,形成全方位、立體化的協同育人新格局。
大中小學銜接:學校與華中科技大學、華中師大、華科附中及周邊托管附小緊密合作,通過聯合建設科普教育基地、共享實驗室與圖書館、組織跨校科學競賽等活動,打通學段壁壘,推動教育資源共享與教學目標銜接。
家校社企協同:學校構建“家校社企”聯動模式,通過家長委員會、社區資源引入等方式,整合家庭、社會和高校的優質資源,與中國建筑科技館、省科技館、省氣象館及高科技企業建立合作關系,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學習平臺。
教聯體賦能:創新協同育人機制。
學校通過建立“家校社協同育人,教聯體賦能成長”的科學育人創新機制,以課題研究為抓手,調動教師、家長和社會各界的參與熱情,形成育人合力。
明確三方職責:學校成立校家社協同育人教聯體建設小組,協調各方資源,制定教育計劃,明確學校、家庭、社會的職責分工,形成育人網絡。
建立溝通機制:定期召開協調會議,舉辦銜接活動,建立家長委員會和科學教育顧問團,邀請各界專家參與決策和監督,共同策劃組織活動,加強深度合作。
制定評估機制:設定評估標準,建立家校社反饋機制,搭建信息共享平臺,定期評估活動效果,及時調整策略,優化活動內容和形式。
推動教聯體建設:通過“校家社協同育人教聯體”“大中小學貫通融合教聯體”,形成校家社協同、大中小銜接的工作方式,推動資源共享與互補,為科學教育提供全方位保障。
以課程為基,打造多層次科技教育體系
華中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走進花城中學弘揚科學家精神。
學校結合國家課程標準,系統設計校本課程,形成“科普—科教—科創—科展—科研”五星級“啟光”科技教育課程體系,從基礎到拓展,從實踐到創新,逐步引導學生開展科學探究和科技創新。
常態科普:培根鑄魂,激發興趣。
學校每月邀請科學家走進校園,通過科普講座、科學競賽、科學小實驗等形式,講述科研經歷,普及科學知識,揭開科學奧秘,讓科學家精神浸潤學生心靈,激發學生對科學的興趣,提升科學素養。
科學課堂:奠基興趣,培養能力。
學校高度重視學生科學實驗教學,每周開設科學實驗必修課,自主開發《科學發現者》校本實驗教材,讓學生親手操作實驗器材,開展科學實驗和跨項目創新實踐,培養實驗能力和探究精神。
科學社團:揚長拔短,拓寬視野。
學校利用課后服務,邀請社區和高校專家、企業代表參與課程開發與建設,開設“探索奧秘”、魔數、3D打印、信奧班、無人機等科創社團,鼓勵學生參加各類科學競賽活動,培養科學思維和創新能力。
科學節日:實踐創新,展示成果。
學校每年舉辦科技節暨科創文化展示周活動,舉辦科學實驗和科創作品競賽,協同大中小、聯動家校社,搭建展示平臺,展示學生的科技作品和創新成果,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成就感。
科技研學:拓寬視野,感受科技力量。
學校組織學生開展科技研學活動,帶領學生“沿著總書記的足跡看科技巨變、大國重器、鄉村振興”,走進科技場館、高校實驗室、科技企業和農科基地等,真切感受“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拓寬學生視野,增強科學實踐能力。
以成果為證,展望科技教育的未來
通過一系列協同育人和科技教育實踐,華中科技大學附屬花城中學在科技教育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果。學生在各類科技競賽中屢獲佳績,科技素養和創新能力顯著提升,創作出眾多科技創新作品;“雙師型”教師不斷涌現,教師教科研成果層出不窮;學校的科學教育的輻射效應越來越大,科技節活動被人民網、湖北日報等多家官方媒體報道,充分體現了學校科技教育的豐碩成果。
未來,學校將繼續秉承“鑄魂修能,人人都成一束光”的教育理念,深化協同育人機制,優化“一體兩翼”的科學教育模式,全面構建科技教育課程體系,拓展科技教育實踐活動,進一步提升科技教育水平,為培養創新型青少年人才貢獻力量。
在科技教育的征途上,花城中學將繼續以文化為魂、以協同為翼、以課程為基,點亮學生的未來之光,為國家培養更多具有科學精神和創新能力的“追光少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