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戰略
北約發布《2025-2045 年科學技術宏觀趨勢報告》
據北約4月9日消息,北約科學技術組織(STO)發布《2025-2045 年科學技術宏觀趨勢報告》。報告認為,隨著全球戰略競爭加劇,科技進步將改變各國的競爭方式。報告預測,人工智能和量子技術將成為此類競爭的核心,并將繼續革新國防和安全領域等行業。報告共包括六個方面的趨勢分析:持續發展的競爭;人工智能和量子技術;生物技術;資源;公眾信任;技術整合和依賴。
韓國與澳大利亞舉行第三屆東盟戰略對話會議
據韓國外交部4月10日消息,第三屆韓澳東盟戰略對話在澳舉行,以討論基于與東盟全面戰略伙伴關系(CSP)的合作計劃。雙方就《東盟印太展望》(AOIP)以及計劃于今年通過的《東盟共同體愿景(ACV)2045》等合作倡議交換意見,對話內容涉及海洋合作、經濟、互聯互通和可持續發展目標等。雙方表示將在數字化轉型、網絡安全、氣候變化和災害應對等領域加強合作。
信息
美國谷歌公司發布第七代TPU芯片Ironwood,性能與英偉達B200相當
據路透社4月10日消息,美國谷歌公司發布第七代TPU芯片Ironwood,性能與英偉達B200相當。相比起第六代TPU Trillium,Ironwood在功耗效率(perf/watt)上實現了2倍的提升;比2018年推出的首款Cloud TPU,更是高出了近30倍。Ironwood的發布標志著谷歌在AI基礎設施的重大轉變。谷歌認為,當下被動響應式模型,正轉變為主動生成式智能體。谷歌在推理時代對未來AI基礎設施的定義為更智能、更主動、更具協作性。
歐盟擬簡化人工智能相關法規,以提升人工智能領域競爭力
據新華社4月9日消息,歐盟委員會9日發布“人工智能大陸行動計劃”,其中的一些措施將聚焦在簡化人工智能相關法規上,同時將大力建設“人工智能工廠”網絡等,旨在全面提升歐盟在人工智能領域的競爭力。歐盟委員會負責技術主權等事務的執行副主席漢娜·維爾庫寧在聲明中表示,該行動計劃的一項重要舉措是盡可能減少相關行業在監管方面的負擔,并保證《人工智能法案》簡單且有利于創新。據歐盟相關公報介紹,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歐盟目前正在歐洲多地部署13座“人工智能工廠”。
美國芝加哥大學研發出新型量子信息傳輸技術,為構建混合量子網絡奠定基礎
據量科網4月11日消息,美國芝加哥大學普研究團隊研發出一種新型量子信息傳輸技術。該技術解決了當前量子換能器僅能傳輸部分量子比特信息的局限,實現了可通過一個通道發送一個完整的量子比特信息,這為構建混合量子網絡奠定了基礎。該技術有望推動更大規模、更穩定的量子網絡發展,相關研究發表在《物理評論X》(Physical Review X)期刊。
生物
FDA宣布計劃逐步取消單克隆抗體和其他藥物的動物試驗要求
據FDA官網4月10日消息,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要求在單克隆抗體療法和其他藥物研發中,用更有效、更貼近人體的實驗方法取代動物實驗,包括基于AI的毒性計算模型、細胞及實驗室環境下的類器官毒性測試等。此舉旨在提高藥物安全性,加快評估流程,同時減少動物實驗,降低研發成本,并最終降低藥品價格。
非洲RNA疫苗生產計劃將采用人工智能和自動化技術
據智藥邦公眾號4月11日消息,埃及制藥公司Eva Pharma與法國DNA Script和比利時Quantoom Biosciences達成協議,將建立一個年產能達1億劑的RNA疫苗生產系統。Eva mRNA疫苗創新中心將整合DNA Script的DNA合成技術與Quantoom的mRNA合成及制劑技術,利用AI進行抗原選擇、蛋白質工程、mRNA結構設計,以及聚合物和脂質納米顆粒等遞送系統的建模。
美國研究團隊開發低成本可重復使用的皮內給藥裝置
據ARHA-H官網4月7日消息,美國Satio公司研發出皮內微針給藥裝置Digital SatioRx。這是一款低成本、可遠程控制的一次性微針皮內給藥裝置,可將經過FDA批準的液體皮內藥物瞬間輸送給患者,支持遠程醫療。該裝置的研發項目隸屬于美國高級研究計劃署(ARPA-H)的“小型企業創新研究”(SBIR)計劃。
歐洲生物科技公司開發室溫儲存的噴霧干燥mRNA疫苗
據genengnews網4月8日消息,德國Ethris公司和Lonza公司合作開發室溫儲存的噴霧干燥mRNA疫苗候選制劑,旨在通過粘膜遞送方式對抗呼吸道疾病。該疫苗的室溫穩定性技術可解決mRNA疫苗制造、儲存和遞送相關的供應鏈挑戰,擺脫對超低溫存儲和復雜遞送的依賴,同時還能降低生產成本,簡化流程,并通過產生粘膜免疫來減少病毒傳播。
韓國科研團隊開發新技術助力癌癥診斷和治療,增強精準治療效果
據科學網4月8日消息,韓國浦項科技大學研究團隊開發出能在復雜生物環境中精確修飾特定蛋白質的新技術。該技術克服了傳統修飾方法的局限性,可精準修飾特定蛋白質位點,有望用于癌癥診斷和治療,促進下一代抗體藥物偶聯物發展,提高生物成像技術區分癌組織能力,增強個性化精準治療效果,對藥物開發和生物功能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天津大學團隊改造大腸桿菌,高效合成游離脂肪酸
據生輝SynBio公眾號4月10日消息,天津大學研究團隊通過全基因組CRISPRi篩選技術,系統解析大腸桿菌生理調控網絡,發現并優化關鍵基因,最終構建出游離脂肪酸(FFA)產量達35.1 g/L的工程菌株,刷新微生物合成FFA的紀錄,不僅為脂肪酸生物制造提供了全新范式,更揭示了生理工程在細胞工廠構建中的全局性價值。
中國研究團隊首創“稻米造血”技術
據合成生物學態勢公眾號4月10日消息,武漢禾元生物公司研發全球首創“稻米造血”技術,通過基因編輯,將人血清白蛋白基因導入水稻基因組,使其在水稻種子中表達并積累。水稻種子在生長過程中通過光合作用合成并儲存人血清白蛋白,最終通過提取和純化獲得高純度的人血清白蛋白。這種制造方式更安全環保,具備規模化生產、成本低廉等優勢,有望緩解我國人血清白蛋白供應不足問題。
能源
美國NASA等機構開發月表3D打印太陽能塔,旨在為未來的月球基地提供能源并執行通訊任務
據3D natives 4月7日消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美國公司Branch Technology和英國建筑公司福斯特合伙公司合作開發了一座50米高的太陽能塔,并將利用3D打印技術在月球表面建造。這座3D打印的太陽能塔旨在為未來的月球基地提供能源并執行通訊任務。它還將為月球上的科學任務和定居點提供永久能源。
海洋
美國海岸警衛隊發布《兵力設計2028》藍圖
據國防科技要聞4月11日消息,美海岸警衛隊代理司令凱文·倫迪近日公布《兵力設計2028》(FD 2028),旨在提升該軍種響應國家未來需求的能力。FD 2028聚焦四大工作重點。人員方面,計劃擴編并提升戰斗力,包括采用國防部體能標準、簡化行政流程;組織方面,將優化海岸警衛隊的結構和決策流程,以確保該軍種能夠響應各種安全威脅、技術變化和不斷發展的作戰需求;采辦與合同方面,包括消除采辦官僚主義,擴大海岸警衛隊和國防創新小組之間的合作,以及開發合同跟蹤系統,以提高透明度和問責制;技術領域方面,通過采用安全技術來提高海岸警衛隊的作戰效率。
國際海事組織發布《使用氨燃料的船舶安全臨時導則》
據國際船舶網4月10日消息,國際海事組織近日發布《使用氨燃料的船舶安全臨時導則(MSC.1/Circ.1687)》,標志著替代燃料在航運業中獲得重要監管支持。該導則由集裝箱運輸子委員會(CCC)最終定稿,在海事安全委員會(MSC)第109次會議上獲得批準。該導則以高層次的站位、并以目標為導向,對船舶氨燃料的安全使用進行規定,同時也承認該導則在未來仍需進一步完善。
航空
美海軍公布第六代F/A-XX戰斗機新細節
據DefenseScoop網站4月8日消息,美海軍作戰部長邁克爾公布第六代F/A-XX戰機的特性,并表示該型戰機將取代海軍F/A-18EF“超級大黃蜂”戰機。特性包括:一是F/A-XX航程將至少達到 “超級大黃蜂”的125%,并支持空中加油。二是將集成隱身和人工智能技術,具備“人在回路上”作戰模式。三是可與MQ-25“黃貂魚”無人加油機及“協同作戰飛機”協同,將航母打擊群的覆蓋范圍大幅提升至約2849萬平方千米。按照計劃,F/A-XX擬由波音或諾格公司研制,預計2030年代服役。
美軍將在日本沖繩部署MQ-4C“人魚海神”大型遠程偵察無人機
據KyodoNews網站4月9日消息,美國將向毗鄰中國臺灣省的日本沖繩基地部署MQ-4C“人魚海神”遠程偵察無人機,以增強美在亞太地區的情報監視和信息收集能力。MQ-4C作為高空長航時偵察無人機系統,由諾格公司研制,可在15.2千米以上高空持續飛行24小時,作戰半徑達13700千米。MQ-4C偵察無人機由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研制,屬于高空長航時無人機系統,可在15240米以上高空持續飛行24小時,作戰半徑達13700公里。MQ-4C無人機原為美海軍和澳大利亞皇家空軍“廣域海上監視”(BAMS)項目的一部分,主要用于為廣闊海域提供持續性情報、監視與偵察覆蓋。
航天
美國Redwire與日本ispace公司合作,將聯合為NASA“商業月球有效載荷服務”項目開展月球任務
據RedwireSpace網站4月8日消息,美國Redwire與日本ispace在美子公司簽署協議,將共同為NASA的商業月球有效載荷服務(CLPS)項目開展商業月球探索與科學任務。CLPS合同為多承包商不定交貨期、不定交貨量(IDIQ)模式,2028年前累計最高價值26億美元。Redwire作為14家主承包商之一,將聯合ispace美國公司憑借其APEX1.0月球著陸器競標未來合同。APEX1.0借鑒“堅韌號”經驗,可將有效載荷送至月面或月球軌道。
美國Umbra公司獲美空軍太空創新中心資金支持,加速太空SAR技術軍事化應用
據spacenews網站4月9日消息,美國Umbra公司獲美國空軍太空創新中心(SpaceWERX)的戰略資金增加(STRATFI)支持,將與太空發展局(SDA)等合作,研發合成孔徑雷達(SAR)圖像。Umbra計劃打造下一代航天器星座,利用其編隊飛行、多基地探測及移動目標檢測技術,為美國及盟友提供印太地區公海搜索的靈活低成本提示引導能力。依托已驗證的SAR雙基地圖像技術,項目將推進衛星協同操作實現廣域目標檢測,加速國防技術從研發到部署。
新材料
澳大利亞的第一座地下鋰礦開始生產,可減少稀釋和廢物污染、提高鋰回收率
據The Northern Miner 4月9日消息,澳大利亞Liontown Resources公司在澳大利亞的第一座地下鋰礦已開始生產。該礦將比傳統的露天開采更具優勢,包括減少稀釋和廢物污染、提高鋰回收率以及改善礦石破碎度以實現更高效的加工。該項目的初始產能已優化至每年280萬噸,每年可生產約50萬噸鋰輝石精礦,計劃在第六年進行擴建,將年產量提升至400萬噸,預計可產出約70萬噸鋰輝石精礦。
伊朗伊斯法罕大學將氧化鋅納米顆粒摻入核殼橡膠顆粒中,以改善環氧粘合劑的機械和熱性能
據AZO Materials 4月8日消息,伊朗伊斯法罕大學的研究人員將氧化鋅(ZnO)納米顆粒摻入核殼橡膠(CSR)顆粒中,以改善環氧粘合劑的機械和熱性能。CSR是一種新型增韌劑,可增強斷裂韌性,同時最大限度地減少環氧膠粘劑的機械強度和熱穩定性損失。但CSR容易結塊,限制了該材料的有效性,研究人員通過引入ZnO納米顆粒的表面化學基團來抑制CSR結塊,以提高環氧膠粘劑的韌性。試驗結果表明,與不含ZnO的環氧樹脂相比,添加2%的ZnO納米顆??墒估鞆姸忍岣?0%,模量提高37%。相關研究成果發表于《Scientific Reports》期刊。
先進制造
西班牙PERSEI Space公司開發太空系繩技術,旨在減少太空垃圾、改善在軌衛星服務
據DESIGN AND DEVELOPMENT TODAY 4月4日消息,西班牙PERSEI Space公司與馬德里卡洛斯三世大學的研究人員合作開發了太空系繩技術,旨在減少太空垃圾、改善在軌衛星服務。該系統基于電動力系繩,通常長數百米,寬幾厘米,通過與電離層等離子體和地球磁場相互作用產生洛倫茲力,可以降低衛星的高度,使其無需燃料即可脫離軌道。PERSEI Space公司由歐洲航天局(ESA)孵化,并得到了獲得了歐洲創新委員會的支持。
由國際技術經濟研究所整編
轉載請注明
研究所簡介
國際技術經濟研究所(IITE)成立于1985年11月,是隸屬于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非營利性研究機構,主要職能是研究我國經濟、科技社會發展中的重大政策性、戰略性、前瞻性問題,跟蹤和分析世界科技、經濟發展態勢,為中央和有關部委提供決策咨詢服務?!叭蚣夹g地圖”為國際技術經濟研究所官方微信賬號,致力于向公眾傳遞前沿技術資訊和科技創新洞見。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小南莊20號樓A座
電話:010-82635522
微信:iite_er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