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徽黃山腳下的古村落里,一杯手沖咖啡的香氣正飄出老宅天井;在大別山深處的溪流邊,游客捧著拿鐵打卡“營地咖啡館”;在皖南川藏線的自駕驛站,村民用咖啡豆“研磨”出旅游新業態……如今,“村咖”正成為安徽鄉村振興的新名片。這些散落在山水間的咖啡館,不僅讓鄉村“潮”了起來,更帶動了民宿、農特產、文旅的連鎖消費。
一杯咖啡,消費場景的“新革命”
在涇縣汀溪鄉蘇紅村,“宇宙是個糧倉”咖啡館的誕生,是“村咖”經濟的一個縮影。這里曾是一座廢棄牛棚,如今不僅成為涇縣旅游必去的打卡地之一,更帶動了不少村里的年輕人回村創業,有的在咖啡店周圍擺起小攤,有的開餐廳,有的開民宿……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新鮮活力。
“村咖”不僅賣咖啡,更賣風景。最近,在大別山深處的金寨縣鐵沖鄉高畈村,望春谷入口處就多了一家“TC·鐵沖”村咖。這家“村咖”將咖啡與望春谷內獨特的春日盛景相結合,讓游客在賞春花、游春景的同時也能品上一杯帶有春天氣息的咖啡。在寧國市青龍鄉,“曠野漫咖”咖啡館建在儲家灘的大草坪上,游客可以憑欄眺望儲家灘的秀美風光,享受田園山水所帶來的寧靜……這些“村咖”通過短視頻平臺的推廣,吸引了大量游客前來打卡。
游客王女士表示:“在鄉村喝咖啡,不僅是為了提神,更是為了享受這份寧靜與美好?!庇卩l村野趣中品味自然浪漫,這是眾多游客“打卡”位于黟縣宏村鎮“春田秋川”這家網紅“村咖”的初衷。
一杯咖啡,跨界融合的“流量密碼”
“村咖”經濟的成功,離不開跨界融合的創新模式。在涇縣月亮灣愛民村,返鄉青年楊小琪將“村咖”與民宿相結合,察覺到“村咖”的發展潛力后,她在民宿附近開設了“野行”咖啡,推出了圍爐煮茶、山野烤肉等特色項目,既延長了游客的停留時間,也豐富了消費場景。楊小琪表示,如今民宿與“村咖”相互引流,收入雙雙增長。
這種跨界融合不僅豐富了游客的體驗,還帶動了相關產業的共同發展。同樣在月亮灣的民宿主理人施兆灝也創辦了一家“瀑布咖啡”,他依托當地獨特的環形地形,通過租賃觀景平臺打造出三層立體空間。頂層觀景,中層提供餐飲,底層親水平臺則進一步延展休閑場景,形成沉浸式水文化體驗空間。
在黃山市屯溪區奕棋鎮,踏進黃山墨韻精品文化民宿,濃濃的徽州文化氣息迎面而來。在民宿的咖啡烘焙區域,前來觀景品咖的住客絡繹不絕,“我們賣的不是咖啡,而是空間。”店長吳園園表示,他們更希望提供一個美學空間,方便大家放松或交友。
一杯咖啡,鄉村經濟的“新引擎”
相關數據顯示,2024年,涇縣的“村咖”累計接待游客約300萬人次,帶動消費3900多萬元。在績溪縣,棋盤村的“村咖”等新業態促進村集體增收13余萬元,累計帶動村民增收近200萬元。
此外,“村咖”還帶動了當地農特產品的銷售。在涇縣,“村咖”引流帶動了農特產品銷售近400萬元,村民人均年增收1.3萬元。在黃山市休寧縣,當地通過整合茶園竹海、露營平臺、村咖資源,設計沉浸式體驗項目,構建“三點一線”農文旅體驗帶,實現“以節促游”,不僅推動了生態資源的高效轉化,也帶動了當地土特產的銷售。
一杯咖啡,不僅串聯起鄉村的美景與文化,更帶動了鄉村經濟的多元化發展。通過創新場景、跨界融合和品牌建設,“村咖”為鄉村經濟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范例。未來,隨著更多“村咖”的興起,鄉村將變得更加美好,鄉村經濟也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記者 葉俊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