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跑者正在或曾經面臨“大腿后側”部位過度緊繃、酸脹、容易疲勞等不適的困擾,這種情況主要發生在比賽,以及訓練負荷較大的長距離訓練和速度訓練等場景的后程中;在這種情況下,跑者不得不控制速度和步幅,否則感覺馬上可能就要抽筋了!
面對這樣的問題,不僅嚴重影響跑者的訓練質量和比賽表現,而且往往要持續很長一段時間才能緩解,但又容易復發。即便對大腿后側進行了很多的放松,諸如滾泡沫軸、拉伸,和按摩,也難見成效。
那么,跑者為什么會出現大腿后側肌群過度緊繃的問題?又該如何解決這個困擾?今天就和大家一起來探討。
跑者大腿后側容易出現緊繃的位置,屬于人體的腘繩肌,由股二頭肌、半腱肌和半膜肌組成,它的上方肌腱連接骨盆,下方肌腱則跨過膝蓋連接小腿。
在跑步中它的主要作用是和臀大肌一起,共同負重伸髖,也就是大腿向后擺動;此外它還同時負責屈膝的作用,也就是拉動小腿靠近大腿。
另外,在跑跳時,腘繩肌和大腿前側肌群協同吸收身體制動時產生的沖擊力,達到保護膝關節穩定和安全的作用。因此,腘繩肌是運動鏈中多任務處理的關鍵肌群,不僅負責動力輸出、能力緩震,還擁有關節保護的功能。
看到這里,應該大概對腘繩肌的結構和功能有了大致的理解,下面咱們繼續分析導致產生腘繩肌傷病問題的具體原因。
原因一,大腿前后的肌力水平失衡。如何更好的理解這一點,我們可以把大腿骨骼(股骨)比做一個根電線桿,電線桿的前后分別有兩根鋼纜(分別是大腿前側的股四頭肌和大腿后側的腘繩肌)為其固定。
正常的情況下,前后的兩根鋼纜應該產生平衡的拉力,這樣能夠保證電線桿的穩定,通常這要求腘繩肌和股四頭肌的肌力比例在0.6以上。
然而,當這個電線桿前側的股四頭肌鋼纜變得更粗、拉力更強后,還要繼續保持電線桿的平衡,那么對側的腘繩肌鋼纜則需要進一步被拉緊,于是腘繩肌的張力就變得更大了。
人體結構和運動過程,要遠比電線桿的比喻復雜,關節保持張力平衡也更為復雜。通常,跑者的大腿前側肌力相對后側更強更有力,這是正常的力量差異,但這種力量差異超出了正常的范圍后,腘繩肌將承受更多的負荷,而變得更為緊繃。
此外,另外一種情況也會加劇腘繩肌張力的增加,那就是大家熟悉的“骨盆前傾”,當骨盆前傾時,屈髖肌(髂腰肌)會站在股四頭肌的一側,甚至會把電線桿向前拉歪,于是腘繩肌更緊繃了。
原因二,腘繩肌被“過度拉伸”。由于腘繩肌的上方固定在骨盆、具體而言是坐骨上,骨盆前傾會導致一系列的肌力變化,具體情況是腘繩肌被拉長,以及肌張力增加;髂腰肌、股四頭肌中的股直肌、背部的豎脊肌縮短,同時肌張力增加。
在跑步以及馬拉松這樣的長距離比賽中,腘繩肌在成千上萬次的大腿擺動中,被一次一次的拉長;而在擺動末期,腘繩肌又要通過離心收縮來制動,這種反復的離心負荷容易導致肌纖維損傷的積累,尤其是疲勞時,肌肉拉傷的風險會變得更高。
而疼痛和過度緊繃,都是腘繩肌發出的求救信號,作為跑者的我們最好能夠及時的關注這個信號,并做出正確的反應。
原因三,“后群”肌肉的無力。由于腘繩肌和臀大肌共同負責伸髖的功能,當臀部肌肉無力時,腘繩肌就要產生代償來“加班”了。
由于腘繩肌是輔助臀肌伸髖的角色,但臀肌力量不夠,腘繩肌的超負荷工作,會很快讓它進入疲勞甚至是損傷狀態!
此外,臀大肌無力,還會容易導致梨狀肌、股方肌等深層髖部小肌肉的緊繃和損傷。
了解了腘繩肌緊繃和傷病問題的發生原因之后,我們就可以針對性的進行預防和改善了。
首先,需要保障或恢復肌肉張力的平衡狀態。需要放松處于縮短、緊繃狀態的髂腰肌和股四頭肌,可以通過滾泡沫軸和靜態拉伸的方式。
恢復和改善屈髖肌群的正常功能,需要持續長達的數周的過程,在此期間,需要跑者堅持的拉伸和放松,拉伸達到合適的拉伸強度后,每次保持30秒以上的時間,并完成2-3組;
采用泡沫軸或筋膜球的放松,每個部位可以進行15-30次的多方向滾動,一般建議和肌肉方向垂直的方向進行滾動了;由于股四頭肌較長,可以從下至上分段放松;而泡沫軸的放松可以安排在拉伸之前進行。
此外,背部的豎脊肌也可以通過拉伸和泡沫軸進行放松,其中需要特別關注的是,豎脊肌是從頸椎一直腰椎和骨盆的長肌群,泡沫軸的滾動應該集中在胸椎段,同時避免頸椎和腰椎,以免造成意外發生。另外,豎脊肌可以采用“貓式”的拉伸動作。
其次,還需要強化無力肌群的力量水平。其中就需要增強核心肌群的力量,來緩解張力失衡的問題。比如經典的核心穩定訓練:平板支撐、死蟲式、懸垂舉腿等。
在核心力量的訓練過程中,需要注意維持軀干的穩定,以及過程中配合完成深呼吸,能夠提升訓練的質量和效率。
此外,還強化腘繩肌和臀大肌的力量水平!其中針對腘繩肌的動作有:北歐挺、腿彎舉等,針對臀大肌的動作有:臀橋、山羊挺身等,而各類硬拉能夠同時強化腘繩肌和臀大肌。
而對于腘繩肌拉傷的恢復訓練,除了強化力量水平,恢復其柔韌性,也是預防損傷復發的關鍵,這一點可以參考健側腿。
在恢復了柔韌性和力量之后,就要鍛煉腘繩肌在快速牽拉與快速發力的能力(模擬快速向前伸腿后,觸地瞬間發力的過程,而這也是腘繩肌拉傷最多的場景),這里推薦壺鈴搖擺這個動作。
最后,跑者需要保持腘繩肌本身,以及后側肌肉鏈的柔韌性。這涉及小腿肌肉、腘繩肌、臀部等肌群;當腘繩肌出現緊繃的情況時,更應該著重小腿和臀部肌肉進行拉伸等放松。
總之,健康的狀態需要跑者珍視,預防是解決傷病最好的辦法。因此,跑者需要建立強健的肌肉,和一定的力量水平作為健康的保障。而面對已經產生的傷病,需要有恢復的耐心,和科學系統的針對性措施。
作為跑者,當我們出現一些肌肉緊張或關節等組織不適的身體警惕信號后,要認真思考原因,及時檢查和調整訓練,切勿聽信“沒有痛苦就沒有收獲”這樣的“毒雞湯”,以免造成更嚴重的傷害。
在恢復或調整階段,跑者可以采用交叉訓練的方式來減輕腘繩肌的壓力,如騎自行車、游泳、劃船機等。
此外,如果伴隨出現腰痛、腿麻、刺痛、跛行等狀況,則代表問題較為嚴重,需要及時就醫或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