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觀(ID:xinnengyuanqianzhan)原創
全文2685字,閱讀時間6分鐘
零跑汽車已經打開了爆款密碼。
4月10日,零跑B10正式上市發售,共推出5款車型,售價9.98萬-12.98萬元。值得一提的是,零跑將搭載激光雷達和高通雙旗艦芯片的高配車型做到了11萬元級。
極具誘惑的價格也讓全球車型零跑B10上市僅1個小時就大定10016輛。
圖/零跑B10上市1小時大定超1萬臺
來源/互聯網 新能源觀截圖
零跑以微型車T03起家,在2025年3月首次以37095輛登頂新勢力銷冠,跑通了“低價高能”商業邏輯。如今,它又要用B10向10萬-20萬元級市場的“卷王”比亞迪發起猛攻。
盡管勢頭正盛,零跑因低價策略引發質量爭議和技術壁壘尚未建立的雙重困局,始終伴其左右。這顯然也是電動汽車馬拉松比賽中,零跑必須解決的當務之急。
1.零跑用“跟風”截胡了理想?
零跑創立于2015年,是和“蔚小理”一同出道的新勢力。但,受目標客群不明確的影響,其早期推出的代步小車T03和雙門小跑S01車型并未在市場掀起太大浪花。
2020年-2022年,零跑汽車銷量分別為1.1萬輛、4.3萬輛、11.1萬輛,始終徘徊在新勢力末尾。
彼時,在大多數消費者眼中,零跑汽車的定位似乎更像“老頭樂”。最后入手了小鵬G3的張帥(化名)表示,他當時試駕完T03,就覺得零跑像老年代步車品牌,和科技感完全不沾邊。“那時候零跑就是個小眾品牌,路上幾乎看不到,身邊的年輕人買車也基本不會先考慮T03這種車,感覺開這種車沒個性,只是圖個便宜方便。”
圖/零跑T03
來源/互聯網 新能源觀截圖
意識到產品布局存在明顯不足后,2023年起,零跑汽車開始調整戰略,聚焦家庭用戶的需求,企圖以高性價比、大空間和增程式破局。截至目前,除了微型車T03外,其旗下主銷的C11、C10、C16等C系列產品均采用了增程和純電雙動力形式,定位SUV。
業內人士認為,零跑的思路很明確,動作也很簡單,那就是主打一個“半價理想。”
事實證明,復刻理想的打法,搭配上只有其一半的價格,確實讓零跑的銷量規模實現了進一步增長。不僅在六座SUV細分市場成功突圍,還在今年3月份超越理想與小鵬,首次登頂新勢力冠軍。
零跑C16車主池先生選擇零跑的原因代表了不少車主的心聲。“我想要六座大空間和智能駕駛,但理想L6最低配要近25萬元,而零跑C16頂配18萬就能拿下。雖說零跑的C系列有小理想之稱,但對我來說只要配置和空間夠用,且價格更低,就是我的優選項。”
圖/零跑C16
來源/互聯網 新能源觀截圖
江蘇的徐先生原本心儀的車型是理想L系列,但基于家庭支出的考量,最終選擇了零跑C11。“理想的家庭場景確實打動人,但價格門檻太高,后來試開了下朋友的零跑C11,發現空間和理想差不多,頂配版價格卻便宜12萬元。雖然品牌弱一些,但省下的錢夠孩子兩年學費了。”
圖/零跑C11
來源/互聯網 新能源觀截圖
可以看出,零跑的車主與理想L系列的潛在客戶在需求上有諸多重合,比如都傾向選擇寬敞的SUV,能夠滿足全家出行需求。
但,受制于預算有限,既能滿足他們的需求,又只有理想價格一半的零跑便自然而然成為了他們的優選項。
2.零跑的未來,想多給自己找個“標簽”
不可否認,憑借高性價比策略與“小理想”概念,零跑確實打開了市場。
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增量紅利逐漸收窄,各車企也開始聚焦下沉市場,由此,零跑所在的10萬元-20萬元賽道必然會壓力倍增。
可以預料的是,若依舊僅憑低價來搶占市場份額,最終不僅難以在市場站穩腳跟,甚至還要面臨將份額還回去的結局。
所以,零跑汽車試圖在技術與品牌之間尋找平衡點——既要守住性價比優勢,又需建立技術標簽以應對行業變局。
3月3日,零跑汽車與中國一汽簽署《戰略合作諒解備忘錄》,共同開展新能源乘用車聯合開發及零部件合作。
圖/零跑與一汽合作
來源/互聯網 新能源觀截圖
同月,零跑B10開啟預售,該車型基于零跑最新的LEAP 3.5技術架構打造,宣稱可實現軟硬件超級集成和超級智能。另外,按照零跑汽車官方規劃,將在2025年下半年推出城區高階智駕功能,并通過免費OTA升級的方式推送給用戶。
圖/LEAP 3.5超級集成技術架構
來源/互聯網 新能源觀截圖
“全域自研讓我看到零跑汽車對技術的追求,這會讓我更愿意去考慮購買零跑的車型。”
“零跑在智駕方面的努力,讓我看到了它對待消費者和市場的誠意,希望日后它能把技術做得更扎實。”多名消費者坦言道。
也有部分消費者認為,目前零跑在智駕領域雖然已有擴張趨勢,但相比頭部企業還是有些差距,這讓他們對它的全域自研成果的可靠性存疑。比如,華為ADS 3.0可實現無圖城市NCA;小鵬XNGP支持全場景輔助駕駛,而零跑的城區高階智駕功能尚未落地,高速領航輔助也僅支持基礎功能。
零跑汽車董事長朱江明也表示,目前零跑在智駕層面與友商們大約差了6-12個月的工程研發時間。
在未來,智駕技術能否真正成為零跑的有力“標簽”,助力其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脫穎而出,仍有待時間檢驗。
3.“甜蜜”背后,也有隱憂?
拋開“技術標簽”是否能形成暫且不談,零跑銷量高增長,并在2024年四季度扭虧為盈的背后,似乎也遠非表面呈現的那般盡善盡美。
2024年至今,第三方投訴平臺上,關于零跑質量問題的投訴屢見不鮮。其中,車質網累計投訴達885起,中國網汽車質量投訴平臺累計投訴達225起,具體包括減震異響、動力系統故障、剎車失靈等。
不少零跑車主在車友群和社交平臺發文吐槽,“買零跑本來圖性價比,結果麻煩不斷,3月10日提的這輛零跑C10 530舒享版,沒多久就出現了方向跑偏現象,到現在已經調了3次,四輪定位做了2次。”
圖/零跑C10
來源/互聯網 新能源觀截圖
“買車時覺得配置碾壓同級,堆料很足,但開了半年就出現車內異響,多次維修仍未解決,真是后悔買零跑。”
更諷刺的是,就在近日零跑將“OTA升級”作為宣傳亮點,吸引消費者目光時,各大投訴平臺上卻頻現老車主對升級后車輛出現續航縮水、車機卡頓、功能失效等問題的大量吐槽和抱怨。
此類案例的頻頻出現,不僅會讓零跑老車主寒心,也會動搖消費者信心。
多名零跑汽車的潛在用戶表示,零跑性價比雖高,但質量并不可靠,未來當10-20萬元市場可選擇車型變多時,可能不會優選零跑。
除了產品層面存在隱憂外,零跑去年四季度扭虧為盈的財務數據下似乎也潛藏危機。從現金儲備來看,零跑2024年現金及現金等價物63.78億元的數據遠低于理想的659億元、蔚來的193.3億元和小鵬的185.9億元。
圖/零跑2024年現金及現金等價物63.78億元
來源/互聯網 新能源觀截圖
而2025年,面對價格戰的持續和市場競爭對手的增多,零跑汽車不僅需要保持性價比優勢,還需要持續投入研發和產能建設,由此,其現金流壓力恐將進一步加劇。
此外,海外市場作為零跑的另一增長點,也存在諸多不確定性。目前雖然零跑在海外布局取得了初步成效,已在全球建立了超400家銷售與售后服務網點,2024年出口量達1.37萬輛,但零跑這種依賴與合作伙伴渠道的“輕出海”模式恐會因自主控制性薄弱,而缺乏絕對競爭優勢。
基于此,對零跑而言,未來真正的挑戰或許不僅僅是能否依靠低價持續截獲理想的“潛在用戶”,而是在10萬-20萬元級市場與更多對手競爭時,能否將全域自研轉化為可靠技術標簽,同時守住品控底線。畢竟,單純靠堆料和價格戰堆砌的市場份額,終將會隨著下一款低價競品的出現而流失。
這場電動汽車的長跑中,零跑亟需向市場證明自己不只是“價格屠夫”,更是“價值工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