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6日這一天發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有國內的視頻博主駕車通過成都飛機公司附近道路的時候,有一架殲36戰斗機,忽然從他面前超低空掠過馬路,降落到成飛的機場上,因為距離非常近,所以他拍攝到了異常清晰的殲36視頻。通過和周圍景物的對比,人們再一次確信,殲36的確是一架重型有人駕駛戰斗機。再也沒有任何人敢于否認中國在戰斗機領域所具備的全球領先優勢了。
中國航空科研部門在殲36上所采取的一些技術路線,引發了美國航空專家們濃厚的興趣,比如說今天的到底有幾名飛行員,這兩個人在座艙當中是如何排列的?考慮到經常有機身的寬度和拍攝的角度,已經有相當多的人判定坐艙里是有兩位飛行員并列,這就完全顛覆了二戰結束到現在制空戰斗機的布局。人們還清晰地看到了殲36的三臺發動機、大型起落架,意味著它機身沉重。
而國外商業遙感衛星拍攝到了成都飛機公司機場,發現了一個新建機庫,比殲20所使用的機庫要寬得多。也進一步說明殲36根本就不打算和任何對手搞近距離格斗,它是一種主要依靠信息化支撐和遠程殲敵的全新概念型號。
就在殲36試飛的同時,沈陽飛機公司的殲50也再次出現在社交媒體上。國外研究者根據視頻認為,殲50是一種相對低配的型號。殲36可能用來實施所謂的穿透防空作戰,具有極強的隱身能力,可以攜帶重型武器,避開敵防空力量,到后方去摧毀一些高價值的目標。而殲50則用于內線作戰,采用二維矢量推力噴管和其他先進氣動控制技術,可以在比較近的距離上爭奪空中優勢。
這樣的六代機高低搭配,其實已經超過了美國對六代機的期望值。此前,美國僅僅規劃了一種六代機,是類似于殲36的重型版本,也就是NGAD。這個型號在拜登政府末期下馬之后,當時的美國空軍曾經提出,要搞一種更便宜、更輕的六代機,但只是一個想法而已。特朗普上臺后重新啟動的F47,依然是重型機。美國海軍的FA-XX六代機,同樣只有想象圖。
所以,殲36和殲50搭配的格局,不但是美國沒有做到的,甚至是沒有設想過的。美國的軍事研究者們,還是懂行的。之前,國外在描述中國戰斗機研制的時候,往往會酸溜溜的,用抄襲、偷竊這樣的詞匯來表述,哪怕是殲20與F22采用了完全不同的氣動構型,也沒有辦法改變他們強詞奪理的習慣。但是,殲36和殲50的出現,正在逐漸讓他們放棄傲慢。六代機這種東西連美國人自己都還沒有形成穩定的概念,成都飛機公司又怎么可能是抄的呢?特別是兩個型號的氣動架構真的可以正常飛行,這是無可爭辯的原創成果。
這些評論者也承認,美國的六代機處在停滯狀態下。NGAD長期處在所謂的工程與制造開發階段。甚至有人開始回顧五代機。有分析家指出,殲20戰斗機從首飛到列裝,只用了6年。而F22用了15年,F35用了20年。言下之意,美國的開發速度太慢了。
我們都知道,美國人信奉唯武器論。特別是現代空戰越來越依賴于先進的信息技術和軟件。戰斗機代差帶來的作戰能力差距,已經不再是飛行員個人表現所能彌補的。所以,這兩個新型號的出現,讓美國軍事評論界心服口服。但是,特朗普能不能看懂兩種六代機的沖擊,就看他的幕僚們敢不敢說真話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