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Dedee
不久前,國家統計局公布了2024年和今年1-2月中國汽車分省產量數據。
2024年,汽車產量前十位的省或直轄市分別是廣東(570.74萬)、安徽(262.03萬)、重慶(254.01萬)、江蘇(225萬)、山東(183.81萬)、上海(180.75萬)、陜西(175.35萬)、浙江(169.22萬)、吉林(150.7萬)和湖北(138.91萬)。
去年排名第一的廣東遙遙領先,將老二安徽遠遠甩開。
但風水輪流轉,今年1-2月安徽突然登頂,達到了44.48萬輛,同比增長21.3%,比之前的老大哥廣東多出近7萬,占全國比重的9.99%。
不僅如此,新能源車已是安徽汽車產業的發展重點,前2個月達到23.43萬輛,產量占比達47.2%,相當于1:1了。
此外,去年全國十大汽車城中,安徽一個省就有兩座城上榜——分別是坐擁江淮、蔚來、大眾安徽、比亞迪和長安等5大整車品牌的合肥,與奇瑞汽車的大本營蕪湖。
其實,去年北京車展期間就有人做過統計:中國每4輛出口汽車,就有1輛是安徽造;每10輛新能源車,就有1輛安徽造。
安徽已成為近5年來中國新能源車產業發展的“人均典范”。所以今天,我們就來好好聊聊安徽的新能源車制造業,是怎么名列前茅的?
放眼6年前,沒人會想到安徽會如此熠熠生輝。
當時安徽全省汽車產量只有77.6萬輛,基本全靠奇瑞和江淮這兩家自主品牌支撐,僅占全國3.6%,被江浙滬包郵區全面壓制。
之所以能在那么短的時間內后來者居上,離不開新一代徽商的鼎力支持。
數據顯示,“十四五”以來,安徽億元以上的徽商回歸項目達到2552個,累計到位資金4373.3億元,其中76%投向新能源汽車、集成電路等戰略性新興產業。
尤其是50億元以上大項目,多為新能源汽車及配套項目,如合肥比亞迪汽車零部件(二期)和蕪湖弗迪電池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產業園,投資均達125億元。
而以上這些資本回歸的起始,無疑與安慶人李斌密不可分。
2016年4月,成立剛滿兩年的蔚來找到江淮,希望后者能為自己的ES8代工。雙方簽下首期5萬臺的小計劃。
李斌選江淮的原因很單純,一來后者曾是安徽資格最老的國有制造廠,二來它曾是中國最早嘗試新能源車的車企,只可惜試水太早生不逢時,三來就是——價格便宜量又足,非常適合代工。
沒人會想到,這區區5萬臺蔚來ES8(參數丨圖片)構成了一對蝴蝶翅膀,扇起一場席卷整個安徽的新產業風暴。
更出乎意料的是,李斌此后不僅將蔚來總部定都合肥,還主動分擔了“合肥乃至安徽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小任務,成為一名兼職公務員專門負責為合肥招商引資。
5年內,李專員成為一名主動給自己壓KPI的卷王,鍥而不舍地為合肥引來了四五十家公司。
當然,安徽也相當懂得如何投桃報李,比如2020年的那次江湖救急。
當時,李斌已淪為2019年度最慘的男人,差點與何小鵬抱頭痛哭。甚至還有媒體報道稱,在合肥之前蔚來已和18個地方政府談過,但都以失敗告終。最后由合肥政府牽頭安徽、合肥和國投三級國資用70億元救李斌于水火,更將蔚來從ICU里撈了出來。
合肥政府出手后沒多久,國內新能源市場突然爆發,蔚來瞬間成為新造車的首席明星企業,回報一度達到初始投資的5.5倍。
此后數年,安徽政府又通過相關國資或企業增資了蔚來好幾次,稱得上是針對回歸徽商的最好廣告。
再扯開說一句,大家應該還記得2018年李斌做過的一件“小事兒”,就是公開表示“保時捷的工廠,肯定不如江淮工廠,后者完全按照蔚來的工藝要求去設計產線”。
李斌瞬間成為眾矢之的,無數人嘲笑他沒有自知之明。
沒多久,大家意識到自己的確錯怪了李斌,更小看了他背后的神秘力量——就是無處不在的安徽老鄉。
說的就是時任江淮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的項興初。
這位安徽老鄉說到做到,在合肥為蔚來打造了中國自主品牌的第一條高端全鋁車身生產線,以及一家世界級的造車工廠江淮蔚來基地——其焊裝自動化率高達97.5%,的確是世界一流。
此外,江淮還全面接入德國VDA質量管理體系,投入兩億進行生產線升級,品學兼優地達成了江淮大眾共線生產的目標。
或許這也是為何,大眾集團會在2020年5月底強力入股江淮,以50:50的股比結構成為當時外資參與中國車業國企混改的最佳案例,也讓大眾安徽成為大眾集團在華第一家新能源合資車企,大眾汽車在中國市場的第三家合資公司。
通過一系列的改革,江淮汽車擁有了數家安徽乃至全國最先進的造車工廠。尤其是2024年末落成的尊界超級工廠,曾有人預計:達產后的年產值將超1000億元。
從這家工廠里走出的尊界S800,已然代替蔚來ES8成為江淮汽車未來兩年的重中之重,更是品牌從代工王到智選車的戰略躍遷。
既然提到了尊界,少不了前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董事長,如今的引望副董事長余承東。
這位安徽六安出品的“中年才俊”,曾對著央視記者一邊哭唧唧,一邊回憶少年時期在老家務農的苦難經歷。
估計老余自己也沒想到,當年鉚足勁削尖腦袋也要離開家鄉,兜兜轉轉幾十年又回到了家門前,和不同的老鄉雙廚狂喜再續佳緣,繼續遙遙領先。
他也讓越來越多的安徽老鄉,嘗到了被新世界帶到飛起的甜頭——除了項興初和江淮汽車,還有真·安徽自主品牌之光,讓蕪湖徹底起飛的奇瑞汽車。
不同于江淮汽車用代工慢慢脫離泥沼,2019年底混改順利完成后,巢湖老漢尹同躍成功帶著奇瑞汽車死里逃生蕪湖起飛。
作為資歷最深的安徽造車人,尹同躍不僅親眼見證過上汽與大眾的聯姻,還是改革開放后最早被派去海外深造的一汽老人。
同樣的,作為中國資歷最老的自主品牌,奇瑞憑借著年銷百萬的硬實力,常年穩坐中國車企第一梯隊,還制定了多品牌油電協同,燃油與新能源雙線發力的戰略。
更不用說出海量了——2001年,奇瑞出口的首批10輛風云轎車,正式開啟國內國際雙市場布局,成為最早走出國門的中國乘用車品牌。2022年5月,巴西總統博爾索納羅會見馬斯克時,乘坐的則是瑞虎8。
這兩年,對尹同躍而言最激動人心的小事兒,無疑是2023年11月和華為智選車打成一片,推出了高端新能源智界以及首款車型S7。
他甚至大膽預判了所有的預判:“在新能源上,我們不再客氣了。”
一年后,奇瑞新能源的銷量超過了58萬輛,同比增長232.7%,尤其是12月,達到了10,2621輛,環比增長31.9%,單月新能源銷量首次突破10萬輛。
當然,安徽這兩年最衣錦還鄉的造車大佬,還得是蕪湖人王傳福。
2018年,王傳福回蕪湖無為老家參觀時,就已經開始動“振興家鄉經濟”的腦筋了。只不過那時,他還處于為家鄉基建做貢獻的初期階段。
3年后,船夫哥找“兼職公務員”李斌對齊了一下家鄉顆粒度,后者沒有強行安利,而是掏出一組數據,詳細介紹安徽的招商環節有多政通人和,辦事效率有多品學兼優。
理工男王傳福大受震撼。2021年8月比亞迪在合肥投下150億,10個月后,比亞迪合肥第一臺整車順利下線。
王傳福也順便給蕪湖無為老家投了200億,建了一個新能源動力電池及配件項目。
蕪湖政府瞬間明白自己必須把握時間掌握方向,并堅持秉承“不說不能辦,只說怎么辦”的態度,就差將“相愛一生”打在公屏上。
除了反哺無為,王傳福還在蚌埠、滁州、阜陽建了新型動力電池、電池材料等關鍵零部件生產制造基地,最重要的是合肥的三期整車項目。
尤其是2021年在合肥建設的第一期整車項目,從簽約到開工僅用42天;而從破土動工到整車下線只用短短10個月。
除了造車老鄉的鼎力支持,相關產業鏈更少不了徽商的守望相助。
最聞名遐邇的就是如今美的集團董事長兼總裁,李斌的老鄉,同樣是安徽安慶人的方洪波。
1992年加入美的集團之前,方洪波曾在東風汽車制造廠,也就是著名的二汽,默默在基層擰了5年的螺絲,對汽車零部件產業不能說是了如指掌,也稱得上是如數家珍。
他也親眼見證了40年前的“東風系”,如何靠技術崛起在世界專用車領域站穩腳跟。此后雖然遠離汽車產業,但方洪波一直懷揣一顆造車之心。據說早在十幾年前,美的就開始“悄悄地進村,打槍地不要”成立了相關部門,專門研發新能源汽車的一些關鍵增量部件。
2022年,方洪波選擇在老家安慶一鳴驚人——用110億元的總投資,打造了美的威靈汽車的新能源汽車零部件新基地。
兩年后,美的威靈汽車在北京車展上正式秀了一回肌肉,展示了他們的王牌產量新能源汽車熱管理、電驅動、底盤執行三大系統領域的增量部件。
更重要的是,同一年方洪波和李斌這對安慶老鄉還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一同為安徽的新能源產業添磚加瓦,徹底“雙廚狂喜”了一把。
類似案例還有巨一科技創始人林巨廣和國軒高科創始人李縝。某種程度上,這兩位稱得上是新一代的安徽之光。
前者的巨一科技在2005年,就是安徽省科技廳認證的省級汽車自動化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如今更是安徽省首屈一指的智能裝備板塊帶頭人,是比亞迪、奇瑞、長安、蔚來、理想、美國新勢力Rivian、越南新勢力VINFAST的重要供應商。
國軒高科是直接從合肥走出的動力電池巨頭。
創始人李縝是安徽桐城人,1992年下海經商,利用自身優勢,牽頭創立了合肥市經濟技術發展中心,也就是如今國軒高科的前身。
2006年李縝果斷殺入了新能源行業。4年后,由國軒高科作為單一能源方的全國乃至全球首條純電動公交線18路,在合肥開通。
2012年,國軒高科登頂國內動力鋰電池產值排行榜榜首。
當然了,李縝和國軒高科最功不可沒的“成就”,是在2020年7月讓大眾集團豪執11億歐元,拿下26.47%的股份,成為其第一大股東。這筆投資,僅比同年大眾入股江汽控股晚了一個月,卻多了近2億,可見國軒高科的含金量。
此后,國軒高科正式成為大眾的認證供應商,為后者在中國市場的純電動汽車及MEB平臺產品供應電池。
兩年后,國軒高科在瑞交所成功發行GDR,募資總額約6.85億美元,一舉刷新瑞交所紀錄,成為瑞士市場當年最大的IPO項目。
除了鼎力相助的造車老鄉們,安徽的新能源產業能平底起飛,還與自身努力脫不開關系。
許多人并不知道,直到2022年安徽才開始真正地把握產業變革趨勢,將新能源汽車產業作為第一產業頂格推進的——也是目前全國唯一一個如此勇的省份。
1年后,安徽設立了省級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主題基金。目前基金規模40.4億元,旗下還有15只子基金,由此形成不低于180億元的母子基金架構。
安徽算是活明白了:新能源車是當下最典型的龍頭帶動型產業。鎖定它就能招大引強,帶動產業鏈集聚,更能帶動省內聯動發展。
如今省內的16座地級市幾乎都是造車重鎮,大家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分工合作布局在新能源汽車的各個細分領域。
最著名的就是合肥與蕪湖。
作為安徽造車第一城合肥,目前擁有江淮、蔚來、大眾安徽、比亞迪和長安等5大整車品牌,合計規劃總產能超300萬輛。蕪湖則憑借奇瑞汽車,2024年整車產量超163萬輛。
此外,安慶坐擁江淮、振宜和福田雷薩三大整車基地,淮南則有開沃新能源基地、陜汽工廠和蔚來樂道(蔚來第三工廠),亳州有江淮安馳生產基地和奇瑞商用車工廠,蔚來螢火蟲工廠在滁州,漢馬科技總部在馬鞍山。
其它地級市諸如蚌埠造玻璃、池州有鎂基新材料、銅陵搞銅基新材料、六安注重新型儲能、淮北是陶鋁新材料以及阜陽的裝備制造業……這些城市都已經找到最適合的新能源產業定位。
再搭配長豐、蒙城、泗縣、廣德、懷寧、桐城、岳西等一大批蓬勃發展的零部件縣域級特色產業集群——從動力電池到電機電控,從銷售維保到回收利用,安徽的新能源汽車產業格局初顯。
截止今年3月,已經有94家上市公司落戶安徽,其中就包括我們熟悉的國軒高科、中創新航、巨一科技等龍頭企業。截至2024年底,安徽省汽車零部件企業已超2700戶,占全省汽車產業鏈企業總數的60%。
雖然目前看來,安徽的上下游產業鏈配套與包郵區、廣東等老牌造車省市還有一些差距,尤其是芯片、智駕等板塊還有明顯短板。
但有一點可以確信,安徽已經能憑一己之力不用出省獨立造車,還能在4小時車程內,搞定所有的配套零部件供應——成本低效率高,政策扶植外加地理優勢,讓無論是深耕已久的奇瑞江淮,還是后到的蔚來比亞迪,在降本增效方面都被安徽安排得明明白白。
李斌就曾感嘆,安徽的供應鏈和地理位置方面有著無可比擬的便利,讓蔚來僅運輸這一項,去年單輛車就節約了5000元左右的成本。
安徽已經是中國這兩年來新能源汽車最重要的一塊版圖,它曾經并不起眼,不少人一度將它視為承東啟西,連南接北的透明省份。
但如今,它憑借新能源車產業站上了5萬億元的臺階,成為中國乃至全球汽車產業中,舉足輕重的存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