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2024—2025年中國司庫報告》:數智化動能,共建中國式司庫已有現貨,關注的朋友們可以掃碼咨詢或點擊圖片,試讀報告
原文標題:供應鏈金融交易背景審核的重要參考出臺,貿易背景審核迎來“無票時代”!
來源:供應鏈金融
近日,中國支付清算協會印發《商業匯票承兌貼現業務真實交易材料審查指引(試行)》(以下簡稱“《指引》”),猶如一顆石子投入平靜的湖面,激起層層漣漪。這一指引的出臺,標志著貿易背景審核迎來了歷史性的變革,也為供應鏈金融行業的交易背景審核規則提供了重要參考。
來源:中國支付清算協會
從“唯合同或發票論”到“支持多元材料認可”
長久以來,合同、發票在貿易背景審核中扮演著“硬通貨”的角色,幾乎成為交易真實性的唯一證明。然而,本次發布的《指引》明確指出,交易背景審核應堅持真實性、實質性和合理性原則,合同及發票并非唯一材料。中國供應鏈金融網記者認為,這一轉變不僅是對傳統審核模式的一次大膽突破,更是對市場實際情況的深刻洞察。
根據指引,因客觀原因未能提供合同或發票的企業,可以通過一系列替代材料來證明交易的真實性,如訂貨單、送貨單、有效郵件、結算單、對賬單、收貨憑證、海關報關單等。《指引》相關原文如下:
第二章審查要求之第四條“認定標準及相關材料要求”
真實交易認定標準不局限于合同、發票兩類材料,應充分考慮不同行業、企業及市場實際情況,進行真實交易事實認定。所提交材料應具備法律效力,并可追溯到具體的交易行為。
(一)事實合同關系認定:對于因客觀原因未能提供交易背景相關書面合同的,可通過訂貨單、送貨單、有效郵件或其他數據電文等材料,作為事實合同關系認定的證明材料。
(二)事實結算關系認定:對于因客觀原因未能提供發票的:可通過收據、結算單、對賬單、收貨憑證、海關報關單等材料作為事實結算關系認定的證明材料。
(三)對于集團內部票據統一管理操作的集團客戶作為貼現申請人申請貼現時,可提供其前手(即集團成員企業)與再前手之間的交易背景材料、以及貼現申請人加蓋具有法律效力的公司印章的情況說明。
(四)鼓勵會員單位通過有效數字化手段,在可獲取數據范圍內,防范發票重復使用,不對電子發票原件簽注作硬性要求,但須遵守紙質發票原件的簽注要求。
(五)對于承兌行與貼現行為同一會員單位且持票人為票面收款人的票據,其貼現交易背景資料可以以承兌交易背景審查資料替代。
(六)對于涉及普惠小微、科創、制造業、綠色等政策支持企業,鼓勵會員單位按照風險可控原則,制定本單位簡化交易背景材料制度和規則。
點擊閱讀全文:《商業匯票承兌貼現業務真實交易材料審查指引(試行)》
這一靈活的材料要求,無疑為眾多企業松了綁,特別是在某些特殊行業或緊急情況下,企業不再因缺少發票而陷入審核困境。供應鏈金融行業的交易背景審核也可以參考這一原則,應充分考慮不同行業、企業及市場實際情況,在風險可控的原則下支持多元化材料認定,將有助于供應鏈金融深入到行業末梢,滴灌更多小微企業。
精選
趨勢洞察:司庫供應鏈金融成重要抓手
央企供應鏈金融“脫核”新突破
發票、合同的角色轉變:從“審核必需品”到“參考資料”
《指引》發布后,合同、發票在交易背景審核中的地位發生了變化,不再是審核的“必需品”,而是成為履約完畢的“參考資料”。這一轉變,意味著審核機構將更加關注交易的全鏈條證據,而非單一憑證。這種以交易實質為核心的審核理念,有助于減少虛假交易,提高市場透明度,促進健康的市場環境建設。
供應鏈金融行業的“無票化”先行實踐
中國供應鏈金融網記者注意到,在此次《指引》發布之前,供應鏈金融行業已有多個“無票化”先行實踐,基本都是依托強大的數字化能力,這也體現出企業打造“數據信用”的重要性,將成為未來交易背景審核的重要參考。
1.找鋼網:互聯網+供應鏈金融模式
據了解,找鋼網采用互聯網+供應鏈金融模式,通過其旗下金融公司胖貓金融提供白條、票據業務等金融產品。在交易完成后,找鋼網形成真實的交易記錄,并利用應收款池與保理公司合作,實現資金的閉環流動。這種模式提高了審核效率,降低了供應商的融資成本,為眾多中小企業提供了便捷的融資服務。
2.京東金融:大數據驅動供應鏈金融
京東金融依托京東商城積累的交易大數據和自建的物流體系,推出了“京保貝”等信貸融資產品。通過線上完成風控,實現自動化放貸,為供應商提供靈活的融資解決方案。
3.海爾集團:金融云平臺整合供應鏈金融
海爾集團搭建“海爾金融云平臺”,整合供應鏈中的訂單、庫存、物流等數據,為上下游企業提供基于訂單的融資支持。該模式不僅解決了資金問題,還提高了供應鏈的協同效率,使海爾集團能夠更好地掌握市場需求風向的變化,綜合促進企業與上下游的互動發展關系。
4.阿里巴巴:跨境電商供應鏈金融的先行者
阿里巴巴利用電商平臺的大數據優勢,為跨境電商企業提供一站式的供應鏈金融服務。通過“阿里供應鏈金融”平臺,解決跨境貿易中的匯率風險和資金周轉問題。此外,該平臺還提供一系列風險管理工具,如保險、擔保等,進一步保障了供應鏈金融業務的安全性和穩定性。
小結
《指引》的出臺是貿易背景審核理念的重要革新,也是對市場主體需求的積極響應,可以作為供應鏈金融行業交易背景審核的重要參考依據。同時行業內“無票化”的先行實踐也說明了中小企業接入數字化平臺沉淀“數字信用”的重要性,相信數字化趨勢也將促使企業更加注重交易的真實性和合規性,推動市場環境不斷改善和優化。
在新質經濟發展背景下,央國企等企業要順應智能變革趨勢,以司庫建設為抓手,使其成為企業高質量經營的核心動能和基座,加快推進財務數智化轉型。
《2024—2025年中國司庫報告》以“數智化動能,共建中國式司庫”為主題,從高質量發展和中國式司庫、司庫體系建設和管理重點、未來司庫洞察和發展趨勢三個視角展開,全維度刻畫和勾勒中國式現代化司庫的發展全景。
《2024—2025年中國司庫報告》
(主報告+子報告)
點擊圖片,支持訂購/試讀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司庫報告通過收集、調研、訪談、對標,形成了多類型、多屬性、多規模、多階段的企業案例樣本庫,包括央企,國企,民企和上市公司等。此次,報告對標桿案例進行特別策劃、獨立成冊,即《標桿案例集》,進一步發揮司庫標桿引領,持續挖掘具有借鑒意義和典型價值的中國司庫建設樣本。通過綜合實踐、卓越司庫和智慧財務三個維度加以展開論述。
通過以上這幾個方面的內容,本次司庫報告精心打磨33萬字以上、123張數據圖表、63家企業案例和18家銀行案例,多視角、全方位展示中國企業司庫管理的發展視圖,共建中國式司庫。
訂購平臺,微信小程序:財資知識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