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篇有關國產超級重型運輸機氣動特性數值模擬的論文,在社交媒體上引起熱議。論文內容顯示,國產重型運輸機的最大起飛重量將超越美國C-5與俄羅斯安-124兩款戰略運輸機,與烏克蘭的安-225超大型戰略運輸機相當。這款戰略大飛機還有改裝成大型空中預警機的潛力,倘若能夠實現的話,意味著中國航空工業將會書寫全新的歷史。
截至目前,配備渦扇-18航發的運-20運輸機已經批量生產近百架,換裝渦扇-20航發的運-20B運輸機,及其衍生機型運油-20B和空警-3000預警機,也傳來了好消息。隨著渦扇-20航發的大功告成,運-20B運輸機的產量將呈現出爆發式增長。
同時,中國還需要一款與美國C-5和俄羅斯安-124比肩的國產超大型戰略運輸機。運輸機的戰略價值主要體現在載荷與出動架次兩方面。在載荷上,經過升級的美制C-5M可以裝載2輛M1系列主戰坦克、6架AH-64“阿帕奇”武裝直升機、16輛3噸卡車或是搭載270全副武裝的士兵,最大有效載重達127噸。俄羅斯安-124-100M的載重可達150噸。
相較C-17、伊爾-76等載重量60~70噸的戰略運輸機,重型的超級戰略運輸機的載重大幅提升,可以通過更少的出動架次,以此完成更多的運輸投送任務。例如在2002年的“持久自由行動”期間,美國空軍出動C-5“銀河”戰略運輸機將作戰物資從本土發往歐洲、中東、中亞等駐外基地,然后再經C-17運輸機最終運抵伊拉克與阿富汗。事后統計,盡管C-5“銀河”運輸機的飛行架次僅占比29%,相較C-17運輸機少了900架次,但運送了46%的空運貨物,比C-17多運送11500噸物資和5300名人員。
根據前面提到的論文可知,國產超大型戰略運輸機長84.8米、翼展88.4米、機高18.3米。配備4臺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單臺最大推力達569kN,采用正常式氣動布局,即以懸臂式上單翼、融合式翼梢小翼、H型尾翼等組成。這里要注意的是H型尾翼,此設計顯然是取法于蘇聯安-225運輸機,因此不排除國產超大型戰略運輸機會像安-225一樣,承載著背負航天飛機的重任。
當然還有一種猜測,認為國產超大型戰略運輸機將會發展出空中預警機,傳統單垂尾會對機載雷達正常作業有所影響,因此才會選擇H型尾翼設計。論文中強調,國產超大型戰略運輸機可以一次性運送11輛步兵戰車,主戰坦克的運載數量將不少于2輛。
最為關鍵的則在于,國產超大型戰略運輸機的最大起飛重量達到了驚人的629噸(在12千米高空時)。而美制C-5M與俄羅斯安-124-100M就顯得有些不夠看,前者最大起飛重量為381噸,后者達405噸。迄今為止全世界最大的安-225運輸機的起飛重量為640噸。由此可見,國產超大型戰略運輸機的最大有效載荷,估計會接近安-225,而大于C-5M與安-124-100M。
該論文指出,在國產超大型戰略運輸機基礎上可以研制大型戰略預警機,依靠尺寸及體積更大的機載雷達,探測距離可以達到1500千米。這項指標非常誘人,如果我國在機載雷達方面再下點苦功夫的話,那么其探測距離被進一步提高也未嘗不可。
不過,國產超大型戰略運輸機的研制,主要是取決于國家戰略、技術能力與解放軍需求,應該統籌安排,不一定非得搞出600噸級的大家伙,很大概率不會向安-225看齊。蘇聯安-225運輸機那種龐然大物有些用力過猛了,因為全球沒有幾個機場能給安-225起降,所以應用范圍狹窄。
從最優化的各項技戰術指標看,國產超大型戰略運輸機最有可能會以美制C-5“銀河”或俄羅斯安-124“魯斯蘭”為標桿,也就是起飛重量400噸級的大型戰略運輸機,與200噸級的運-20運輸機配合使用。
超重型運輸機的設想既展現了我國在航空領域的雄心壯志和強大技術實力。超重型運輸機的研制將帶動國內航空制造業全面升級。包括大型鈦合金框架鍛造、智能裝配生產線等300余項關鍵技術將得到突破,推動中國航空工業標準與國際最高水平接軌。對中國航空工業及解放軍而言,是值得大書特書的喜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