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消化道癌癥發病率和病死率高,結直腸癌、胃癌、食管癌在惡性腫瘤中排名靠前。為規范消化道早期癌癥診治,應樹立全鏈條理念,包括健康管理、早診早治和人員協作。通過改善生活方式實現健康管理全鏈條,早診早治涵蓋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規范診治需多學科及醫生、護士、技師共同參與,其中內鏡、病理與護理是重要的組成要素,且人員緊密協作構成核心。消化道早期癌癥的診治可從內鏡篩查、內鏡診斷、內鏡治療、病理診斷及隨訪5個環節闡述全鏈條理念內涵。
專家簡介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 李鵬教授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
中國醫師協會中西醫結合消化醫師分會副主任委員
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青年委員會秘書長
中華醫學會消化內鏡學分會內鏡清洗消毒學組副組長
中華醫學會消化內鏡學分會早癌協作組委員、秘書
1.內鏡篩查
消化道早期癌癥通常無明顯癥狀,因此依賴于對高風險人群進行內鏡篩查是發現早期病變的關鍵。規范化的篩查流程是基礎,而白光內鏡檢查是核心手段,盡管它存在一定的漏診風險。為了提升早期癌癥的檢出率,醫生必須遵循標準化操作流程,密切留意早期病變的特征,并通過專業培訓來培養敏銳的觀察力和內鏡與病理之間的關聯思維。此外,篩查前的藥物準備工作需要護士的協助,人工智能技術可以作為輔助診斷工具。同時,應鼓勵整個社會動員高風險人群主動參與篩查,并且門診、社區醫生及護理人員也應積極參與健康宣教工作。
2.內鏡診斷
在發現可疑病變后,必須執行標準化的內鏡檢查程序,以評估患者是否適合進行手術。這要求醫生不僅要有外科和麻醉的專業知識,還應熟悉放大內鏡和圖像增強內鏡技術。這些技術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但需要通過專業培訓和實踐經驗的積累來掌握。此外,醫生與護士之間的緊密合作也是成功實施這些檢查的關鍵。在日本,一些醫療機構已經在高風險人群中采用放大內鏡進行篩查,這不僅提高了病變的檢出率,還增強了醫生的診斷能力,并促進了內鏡與病理學之間的深入合作。
3.內鏡治療
實現消化道早期癌癥高效治療的關鍵在于規范和精細的內鏡下黏膜剝離術操作,以及嚴密的圍手術期管理。治療前應仔細篩選病變并明確適應證,術中需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并確保團隊協作,圍手術期則要全面關注患者狀況,并在出現不良事件時與外科團隊進行溝通。內鏡下黏膜剝離術的成功實施需要多學科團隊的緊密合作,內鏡醫生也必須具備廣泛的知識儲備。
4.病理診斷
病理診斷,涵蓋活檢和術后標本的病理分析,是至關重要的環節。同時,還要規范標本的處理流程,技師在此過程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大體標本作為連接的橋梁,要求內鏡醫生與病理醫生之間進行充分的溝通與協作。對于可疑病變,雙方應進行深入討論,以確保患者利益得到最大程度的保障。此外,雙方需對對方的專業基礎知識有所了解。
5.隨訪
在完成手術切除和診斷評估后,醫生應制定個體化的治療方案。了解患者的病史對于關注特定患者的異時性癌癥(即同一器官或不同器官在不同時間發生的癌癥)并進行后續隨訪至關重要。通過高質量的隨訪,可以發現大多數異時性癌癥病例。對于高風險患者,手術切除并非治療的終點,而是需要長期跟蹤監測,以確保治療效果并形成一個完整的治療閉環。
總之,消化道早期癌癥的診治需重視全鏈條理念。它涵蓋從篩查到隨訪的全過程,涉及多方面,并非單一內鏡下切除環節。只有全面掌握相關知識,加強協作與聯系,如內鏡、病理、護理協作,內鏡、麻醉、外科聯系等,才能提高我國消化道早期癌癥的規范化診治水平,滿足民眾的健康需求。
撰稿丨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 李鵬教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