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觀察者網 王愷雯】美國特朗普政府以“關稅大棒”霸凌全球,自信能讓他國妥協讓步。這種關稅訛詐套路,在中國這里踢到了鐵板。
在中國強力反制美國關稅之際,美國《外交事務》雜志網站刊登美國前常務副國務卿庫爾特·坎貝爾(Kurt Campbell)和美國外交關系委員會“中國戰略倡議”主任杜如松(Rush Doshi)署名的文章,警告美國政府不要“低估中國”,同時呼吁美國拉攏盟友,構建“新的聯盟”來對抗中國的挑戰。
文章稱,當前美國對中國的看法已從一個極端走向了另一個極端,即從認為中國會超越美國的悲觀情緒中轉向了過度自信,覺得中國不可能超越“上升中的美國”。而這極有可能“危險地低估”了一個世紀以來唯一GDP超過美國70%的競爭對手的實力。
“在關鍵指標上,中國已經超越美國。”文章指出,在經濟方面,中國擁有美國兩倍的制造能力;在技術上,中國在從電動汽車到第四代核反應堆等多個領域都占據主導地位;在軍事上,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大規模的海軍,造船能力是美國的200倍,導彈庫存也大幅增加,還擁有最先進的高超音速武器。
文章指出,盡管中國也面臨著各種挑戰,但這并不足以演變成戰略劣勢。而且,過于強調中國的弱點有可能低估中國的規模和能力。在與競爭最相關的指標上,中國的實力遠超美國過去的任何競爭對手。
文章提到,一些分析人士認為,美國衰落論是一種風險,可能成為“一個自我實現的預言”,這種警告雖說不無道理,但真正的危險不是衰落論,而是自滿心態。后者會導致美國缺乏戰略意圖,無法推動集體行動來應對中國的挑戰。
“實際上,美國——尤其是在唐納德·特朗普總統時代——可能高估了其單邊力量,低估了中國的應對能力。”文章寫道。
坎貝爾(左)和杜如松
在解釋了美國為何不能低估中國后,坎貝爾和杜如松提出了與中國競爭的方案。
他們認為,在當前這個時代,能夠“規模化運作”的國家將獲得戰略優勢,中國在規模上有優勢,美國則不然——至少靠美國自己做不到。因此,對美國來說,唯一可行的方法是與其他國家結盟,用所謂的“結盟規模”來抵消中國的優勢。
文章稱,過去,美國傾向于視盟友為依賴者,是其保護的接受者,而非權力的共同創造者,這種傳統的聯盟今天已經過時了。這些盟友不能再是絆腳石、保護國、附庸國,而應該是美國實現其大國規模所需能力的提供者。
文章認為,為了實現規模化,華盛頓必須將其聯盟框架從一系列管理關系轉變為一個可以在軍事、經濟和技術領域進行綜合能力建設的平臺。例如,日本和韓國可以幫助美國建造軍艦,美國則與盟友分享最好的軍事技術。
兩人還幻想出這樣一種場景:在經濟上,美國及其盟友匯聚在共同的關稅或監管墻背后,對抗中國,同時構建新的機制來協調產業政策并整合盟友的市場份額;在技術上,建立共同的投資規則、出口管制和研究保護政策……
但文章也指出,除非聯盟中的各種力量得到協調,否則其優勢在很大程度上仍將停留在理論上。
眼下,特朗普給美國的合作伙伴帶來了艱難的選擇和直接的威脅,幾代人建立起來的信任很容易被揮霍。美國的主要盟友已經在考慮從華盛頓“獨立”,包括倡議歐洲“核共享”、建立新的區域集團、挑戰美元的地位等。另一邊,中國的“朋友圈”則越來越大。
文章提醒道,如果美國未能與其他盟友共同追求“規模”,或者干脆撤回西半球并破壞聯盟,那么在未來的競爭中將輸給中國,美國會重蹈英國的覆轍,發現自己被一個規模空前的強國所削弱;美國將變得更弱、更貧窮、影響力更小。
延伸閱讀
美國總統特朗普
真相,有時確實撲朔迷離。
前一天美國還信誓旦旦,對全球征稅不手軟,關稅政策絕不會變;后一天特朗普就宣布,暫停加稅90天……
近乎180度大轉彎背后,到底發生了什么?
一個不爭的事實,就是美國債券市場的異動。
我看到,CNN報道就點評說,當股市暴跌、數萬億市值消失時,特朗普不為所動,聳了聳肩;但當債券市場驚慌失措時,他眨了眨眼,不得不采取行動。
特朗普不能不急。
現在美國有36萬億美元國債,如果利率維持在4.5%,美國一年光利息支出,就占到財政收入的四分之一;如果利率飆升,這是馬斯克再怎么裁人,都彌補不了的重大損失,搞不好美國真會破產的。
特朗普自己也承認,債券市場正變得“讓人不安”。
也就是說,債券市場異動,是迫使特朗普轉變的最后一根稻草。
誰在拋美債?
很多人第一個想到的,我們也不用回避:中國!
中國可能有1000個理由采取措施,但還真不是中國。
我看到,福克斯商業記者查爾斯·加斯帕里諾,10日在直播中就披露:拋美債導致美債利率上升的,不是中國,而是日本。
他說:“有很大基金公司的經理告訴我,導致昨天債券市場拋的,不是中國,而是日本,日本是我們債券的最大持有者……如果大規模出售債券,就意味著人們對美國經濟失去信心,這就是我們實施90天關稅凍結的原因,如果你不能出售你的國債,游戲就結束了……”
信息量很大,我們可以捋一捋。
福克斯商業記者查爾斯·加斯帕里諾
1,消息來源是福克斯,福克斯是支持特朗普的媒體大本營,對特朗普不利的消息,如果不十分確鑿,是萬萬不可能出現的。所以,我們看到,記者在披露這個消息時,還一定要說一句:我是一個愛國者……
2,美債遭到拋棄,利率大幅飆升,這是迫使特朗普不得不改弦更張的最關鍵因素。我們上面已經解釋了,不再多說。
3,拋的不是中國,而是日本。這也是美國人最詫異的,日本政府前幾天還表態,不會拋美債;但言猶在耳,行動就來了,弄得特朗普手忙腳亂。
4,不得不提的一點,我還看到披露說,拋的雖然是日本,但不是日本政府,而是日本一家銀行,該銀行重倉的股票,因為出現暴跌,所以不得不拋美債彌補,拆東墻補西墻吧。但日本銀行也是日本啊。
5,我看到,很多美國網友痛批,日本和中國在聯手對付美國。這倒真未必。但有一點,我覺得,福克斯記者說得是對的:如果大規模出售美債,就意味著人們對美國經濟失去信心,如果你不能賣出你的國債,游戲就結束了。
但特朗普估計也是啞巴吃黃連吧。
如果上面說的是事實,那這其實是一個連環套。
如果不是他發動關稅戰,那股市就不會暴跌;如果不是股市暴跌,日本機構也不會面臨巨虧;如果不是巨虧,也不會緊急拋美債;如果不是拋美債,美債收益率也不會飆升;如果不是美債收益率飆升,特朗普也不會緊急調整關稅政策……
套來套去,把自己也套在里面了。看似日本機構坑了特朗普,實際更是特朗普坑了投資者。
特朗普坑了投資者 資料圖
最后,怎么看?
還是粗淺三點吧。
第一,老特也有軟肋。
股市是軟肋,債市更是軟肋。
一個機構的出售,都能引起這么大的后果;如果一個國家采取行動呢?
換一個角度,我們不說拋,畢竟美國要運轉,還要繼續發售國債,但如果一個國家信譽都沒了,那誰還敢買這個國家的國債呢?
我看到,CNN就援引一位經濟學家的話說:“當你破壞你的國際關系時,國際投資者就不太可能購買你的資產——我們昨天看到了一些這種情況。”
第二,大統領還振振有詞。
我看到,針對關稅政策的急轉,有美國記者就問特朗普:為何你明明剛說過,關稅不會暫停,怎么又暫停了?
特朗普還振振有詞:人嘛,必須學會靈活變通。我可以說,這有一堵墻,無論如何我都要穿過去。但一直往前走,你就無法穿過這堵墻,有時候,你得從墻下面鉆過去、繞著墻走或者從墻上面翻過去……
不得不說,1.老特口才驚人;2.老特穿墻有術。
我看到,一些人,包括美國財長在內,都在夸贊,總統運籌帷幄,最后成功對準了東大,云云。
讓人哭笑不得。
這種朝令夕改,也算是成功嗎?
第三,真是讓人很無語。
具體到這次關稅,特朗普政府宣稱,對我關稅提高至125%。但隔了一天,美方澄清說錯了,實際更高。
盡管125%或更高,已經沒本質差別,都只是數字游戲。但這么重要的關稅,都能搞錯,這些人都干什么吃的?(最新消息:白宮官員澄清:美國對華關稅實際達145%)
氣得華爾街掉頭往下,股市又暴跌了。因為這種恐嚇、訛詐,中國人肯定不吃這一套。
哦,也不能說美國只是針對中國,不是連無人居住的企鵝島,都被美國加征了關稅嗎?
也難怪馬斯克要痛罵:納瓦羅你就是個白癡,比磚頭還蠢……
也不僅僅是納瓦羅,剛看到一則視頻,美國新上任的教育部長琳達·麥克馬洪,大談學校AI(人工智能,英文Artificial Intelligence的縮寫)教育,居然都說是A1。
AI,A1,長得倒確實差不多,但聽得其他人目瞪口呆,那A2、A3是什么。這可是美國教育部長啊,她真懂AI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