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觀點僅代表個人的意見,所涉及標的不作推薦,據此買賣,風險自負。
作者:零薪雇員
來源:雪球
關稅戰后 , 醫藥行業將成為中國崛起的關鍵賽道 , 在全球供應鏈重構 、 地緣政治博弈加劇的背景下 , 醫藥行業尤其是創新藥已成為中國最具戰略價值的投資方向之一 。 不僅受益于國內政策紅利和老齡化需求 , 更在全球醫藥產業鏈中展現出中國創新實力 。
"健康中國2030"上升為國家戰略 , 要求到2030年健康服務業總規模達16萬億元 , 醫藥研發投入強度超過發達國家水平 。 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出 “ 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 ” , 生物醫藥被列為重點領域 , 財政支持力度加大 。 《 “ 十四五 ” 生物經濟發展規劃 》 明確2025年生物經濟規模達22萬億元 , 其中生物醫藥占比超40% 。 醫保談判動態調整 , 2024年新增CAR-T 、 ADC藥物納入醫保 , 加速創新藥商業化 。 醫保談判和集采常態化倒逼行業從低端仿制藥向創新藥轉型 , 長期利好研發型企業 。
藥監局加入ICH后審評審批提速 , 2023年國產創新藥平均獲批周期縮短至6.2年 , 較2018年減少3年 。 醫保談判動態調整機制 , 2024年新增7款抗癌藥納入醫保 , 價格降幅收窄至40% , 保護創新回報 。
中國在高端醫藥 , 如抗癌藥 、 疫苗 、 基因編輯技術 , 存在對進口的依賴 , 供應鏈自主可控迫在眉睫 , 目前mRNA疫苗 、 中和抗體等領域的突破已驗證中國生物醫藥的創新能力 。 醫藥自主可控成剛需 , 2023年中國醫藥進口依存度仍達35% , 高端設備 、 原料藥 、 生物制劑依賴歐美 , 關稅戰后加速國產替代 。 2024年 《 醫藥工業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 》 提出2025年創新藥占比提升至40% , 2023年僅25% , 高端醫療器械國產化率突破70% , 2023年約50% 。
醫藥行業增長確定性極強 , 中國60歲以上人口占比2024年突破21% , 2035年將達30% , 慢性病用藥 、 腫瘤藥 、 康復器械需求激增 。 人均醫療支出增速超GDP , 2023年人均醫療支出6200元 , 僅為美國的1/6 , 2025年預計突破8000元 。
目前創新藥已進入收獲期 , License-out爆發 , 2023年中國創新藥海外授權交易額超400億美元 , 而2021年僅150億 , 2024年突破500億美元 。 典型案例 : 包括百濟神州2024年PD-1歐洲上市 , 首年預計銷售$5億 ; 科倫博泰2023年ADC授權默沙東 , 首付款13.6億+里程碑93億 ; 恒瑞醫藥2024年PARP抑制劑出海東南亞 。 2025年中國創新藥全球市場份額將從5%提升至10% 。
中國臨床實驗成本僅為美國的30%-50% , 推動本土藥企研發周期縮短 , 如信達生物的PD-1從立項到上市僅用5年 。 中國癌癥新發病例占全球24% ( 2023年GLOBOCAN數據 ) , 患者招募速度是美國的3倍 , 推動PD-1等藥物研發成本降低50% 。
中國CXO企業承接全球33%的研發外包 ( 2024年Q1數據 ) , 藥明康德臨床前研究報價比Lonza低40% 。 "一體化服務"模式成熟 , 藥明生物2024年建成全球最大生物藥產能 , 可同時生產100+臨床階段藥物 。
創新藥出海收入占比將從從2023年的8%提升至2025年的20% , 生物醫藥領域PCT專利申請量保持15%年增長 , 未來幾年將誕生3-5家千億市值的全球性Biotech企業 。
千變萬化的是人心 , 波瀾起伏的是命運 , 唯有堅定的信念和行動 , 可以陪我們走過一切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