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兩大世界強國的第六代戰斗機項目,已經進入了捉對廝殺的境界。中國這邊有成飛的殲-36,美國那邊也有波音的F-47;中國這邊有沈飛的“北六代”艦載機,美國那邊也有諾格的F-45艦載機!而在殲-36戰斗機完成4次試飛之后,北邊的沈飛六代機也再次試飛,并且相關照片出現在了網絡上,引發熱議。一些專家就發現,沈飛六代機其實就是艦載型的海軍第六代戰斗機,對標的就是美國諾格的F-45艦載機!
“北六代”試飛
美國在這次的第六代競爭中,耍了一個小聰明:它們把飛機的型號早早地確定,以顯示美國的六代機似乎已經過了長期競標和技術演示,畢竟過去的美軍戰機都是先競標、技術演示,才最后由軍方選擇一款飛機并確定型號。而這次,美國的六代機甚至都沒有試飛,就確定了型號,實在是讓人“摸不著頭”。但是事實上,美國的兩款六代機都還沒有經過技術演示階段,還處于很早期的技戰術論證階段。
“北六代”試飛
相比而言,無論是成飛殲-36,還是沈飛“北六代”,都已經是頗為成熟的產品,進入了原型機試飛階段,很快就會進入技術定型測試階段,估計再有個五年八年時間,就能投入小批量產了。再說回到這次再度試飛的沈飛六代機,由于出現了更為清晰的照片,因此人們得以一睹其真容。相比起成飛的殲-36,沈飛六代機要在體量上小一號,這似乎是為了上艦做出的妥協,畢竟同代戰斗機中,艦載機都要求小一些,以便節約航母寶貴的機庫和甲板空間,多搭載一些飛機。
兩款六代機和殲20同框預想圖
另外,沈飛六代機的雙前輪結構也清晰的展現了出來,這也是典型的航母艦載機設計,目的是為了增強艦載機前部的起落架結構強度,并降低彈射起飛和著艦降落時,對機體結構產生的沖擊力。類似的情況也出現在蘇霍伊的側衛系戰機身上,蘇-27系列飛機都是單前輪結構,但是上艦后的蘇-33艦載機就改為了雙前輪;又比如殲-15和殲-35戰斗機,也都使用了雙前輪結構。再加上沈飛在第4代戰斗機時代、第5代戰斗機時代,都承擔了艦載機的研發任務,發展了殲-15和殲-35兩代艦載機,因此我們基本可以確定,沈飛六代機就是海軍型的艦載機。
“沈六代”效果圖
沈飛六代機雖然比殲-36要小一號,但是它的個頭其實也不小。相比起以“體量大”著稱的殲-20戰斗機,沈飛的六代機甚至還要更大一些,它只是比殲-36要小而已。從外形看,沈飛六代機機身前段修長,機頭部分極為銳利,體現出它具備更快的飛行速度,預計其最大飛行速度在殲-36戰斗機之上,也許可以達到2.8~3馬赫左右。
“沈六代”效果圖
此外,該戰斗機最大起飛重量約為35~40噸級,采用雙發設計,使用無隔層DSI進氣道,預計發動機依然是殲-20后期改進型使用的WS-15發動機。該戰機還有腹股溝設計,這一設計的目的目前還不是特別清晰,有可能是為了攜帶更大型的彈藥,畢竟艦載機需要具備更強的攻擊能力;但也可能是為了提升飛機的飛行速度,屬于高速設計的一部分;但無論是何種目的,都還需要繼續觀察。
美軍此前發布的F-45艦載機效果圖
最后要說的是,沈飛六代機對比諾格的F-45戰斗機,顯然具備更強的優勢。原因很明白:從目前諾格公布的一些外形設計來看,沈飛的六代機在隱身、高速和體量等方面都有優勢,沈六代對比諾格F-45的差別,就像是殲-35同F-35的差別一樣,中國的同代艦載機都擁有比美國艦載機更快的速度和更優秀的隱身設計;此外在武器使用能力等方面,美國艦載機也都要略遜一籌。因此,我們基本可以斷定:未來20年的天空,屬于中國戰斗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