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
《人民法院報》頭版
報道我院坦洲法庭
創建“楓橋式人民法庭”案例經驗
《人民法院報》4月11日頭版
春暖花開,濃濃鄉情縈繞在澳門同胞阿基心中,阿基一家拿到嶄新的房產證,終于在中山坦洲真正把家安回來了!
“石法官,這幾本房產證我等了5年了,終于拿到了!大家的幫助,真的讓我感受到了家鄉的溫情,讓我很有歸屬感!”聽到阿基傳來喜訊,中山市第一人民法院坦洲人民法庭法官石慧也甚是欣慰。
建了房為何拿不到房產證?一拖就是5年,這背后到底有什么故事?
一紙產權證,卡住游子歸鄉路
“石法官,我們社區有個澳門鄉親,說自己房子建了5年了卻辦不了證,要打官司!您能幫忙協調一下他這個問題嗎?”半年前,石慧接到了社區打來的救助電話。
這位鄉親就是阿基,他出生在澳門,但祖輩生活在坦洲鎮,留下了一塊宅基地。
坦洲位于中山市最南端,毗鄰澳門,隨著粵港澳大灣區一體化發展,坦洲與澳門經貿往來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澳門居民來這里居住和投資。
為順應時代發展大潮,2019年,阿基和澳門的族人們商量著把閑置的宅基地利用起來建房,房子的建造承載了他們對回鄉“安家”的期待。
經親戚朋友介紹,阿基與建筑商阿強簽了建筑合同。房子建造過程中,阿基陸續支付了240多萬元的工程款。房子很快建好了,本應歡歡喜喜進新屋,糟心的事卻出現了——房子辦不成房產證。
“原本想著蓋個大房子方便我們回鄉發展,但現在沒有房產證,很多事情辦不了。”“這些年,我來回澳門與坦洲無數次,找他要建造材料的合格證和驗收證,他總是推諉不肯給,導致我們無法提交辦證材料。”阿基向石慧大吐苦水。
法官與同鄉會理事長在現場跟阿基了解情況
“你先別急,你這個情況,相關的竣工材料、手續是不齊的,如果是打官司,時間會比較長……”石慧建議阿基優先選擇協商而非訴訟來解決。
“這位是澳門中山坦洲同鄉聯誼會會長譚東漢,也是我們的特邀調解員,他在澳門和坦洲都很有聲望和影響力,可以讓他來幫你調解。”石慧向阿基推薦了譚東漢,并介紹了法庭與同鄉會簽訂的合作協議,構建起的合作解紛機制,涉澳的案件可以先由同鄉會進行調解。
“能盡快解決問題,還不用打官司,這樣更好!”阿基當即同意調解。
法庭+同鄉會,撥開辦證難迷霧
當天,石慧和譚東漢就問題的解決進行剖析探討,明確第一步要先摸清實情。
兩人迅速分工協作。石慧聯系了坦洲鎮的相關部門,詳細了解了辦證需要的必要材料,并準確轉達給了阿基,免去其后續準備材料時東奔西跑之苦。另一頭,譚東漢幾經輾轉,終于聯系到了承建商阿強。
“阿強,關于辦證的相關材料,你為何不愿提供呢?”譚東漢在電話里耐心詢問。“譚會長,房子我已經建完了,他工程款都沒付清,其他的事情我沒義務,我也無可奉告!”說完,阿強就把電話掛了。
譚東漢心生疑竇,工程款沒有付清嗎?怎么和阿基說的不一樣?
“確實有一筆1萬多元的打樁費,我以為已經支付過了,起了點爭執……”譚東漢立刻向阿基核實,阿基承認道。
譚東漢就這個問題請教了石慧。石慧認為這筆費用由阿基支付是合理的。
“阿基,我了解過了,這筆錢你該付,不要因小失大啊。”譚東漢通過擺事實,曉之以情、動之以理地勸說阿基,要分清輕重緩急。
“您說得對,我愿意退一步。”阿基當即表態,愿意將這筆錢支付給阿強。
工程款補交了,阿強就能配合辦證了嗎?石慧不那么樂觀:按理說雙方有爭議的工程款數額并不多,也算是熟人,不至于鬧成這樣。
“這里面會不會還有別的隱情呢?也許可以聯系一下跟阿強一起干活的包工頭和工人們。”石慧提議道。
果然,接到法官電話的包工頭們各個怒氣沖沖:“別跟我提阿強了,他欠了我們的工錢,還拖欠設計方、供應商錢款,都不知道什么時候能還上!”
原來,阿強自身陷入各種經濟糾紛,所以他收了阿基的工程款后,并沒有把錢支付給各方,這才導致各方拒絕提供驗收材料。沒有各方配合,阿強就算想幫阿基辦證也無能為力。
鄉賢“和事佬”,撬動誠信重建
“讓阿強站出來承擔還款義務,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譚東漢和石慧找到了破題點。
譚東漢又馬不停蹄地聯系了阿強:“阿強,阿基答應補齊工程款了,我們都知道你是遇到困難了,年輕人遇到困難別總想著逃避,咱們得想著好好解決。作為承建商有協助業主辦證的義務,要是后續阿基到法院起訴你,到時你更麻煩了!”
譚東漢說話不徐不疾,以一個長者的身份對阿強循循善誘,阿強逐漸打開心扉:“我確實不該逃避債務。但現在施工方和供應商那邊不肯給驗收材料,我也不知道怎么辦。”
“只要你愿意還錢,其他的我們來協調!”譚東漢保證道。
同鄉會會長在組織雙方調解
為了問題的解決,充分發揮同鄉會地緣相近、人緣相親的資源優勢,坦洲法庭聯合同鄉會多方奔走,逐一協調聯系工程設計公司、施工方和供應商等各方主體,把大家聚到了一起。
“我們這么做,也是氣不過,阿強拖欠我們的錢一直不還!”“是啊,有時候還聯系不上他!”大家一坐下來,就開始數落阿強。
“來,喝口茶先消消氣!”看著大家怒氣沖沖的樣子,譚東漢逐一給大家倒了茶。“俗話說,見面三分情,都是鄉親,理應互幫互助,希望大家以‘和’為貴,攜手解決問題,現在阿基辦不了房產證也不是事啊!”
“你們跟阿強的糾紛可以通過正規途徑另外解決,大家也好好協商,做生意講究的是一個誠信,如果一遇到問題就鬧僵了,導致本應該配合的事情都不做了,誰還敢找你們建房子,以后生意還怎么做?”通過譚東漢拉家常、講道理,引導各方冷靜思考,氣氛逐漸變得緩和起來。
“大家放心,之前是我資金周轉出了問題,才沒能按時還上欠款,我一定想辦法盡快把欠款還清,不會再拖延了,這次真的謝謝各位的理解和寬容。”阿強誠懇地表示。
大家趁此機會初步確定了還款方案,心中的怨氣也逐漸平息,開始七嘴八舌地討論起來:“之前聯系不上阿強,確實著急,阿強欠錢應該找阿強要,阿基的證還是得幫他辦的。”“以后生意還要繼續做,大家都是合作伙伴。”“都是鄉里鄉親的……”
“作為承建商有協助業主辦證的義務,阿基已經支付了工程款,履行了義務,作為合同相對方也要履行義務,相應的材料合格證等是要提供的,大家就配合把材料補齊吧!”看著譚東漢如此勞心費力,加之石慧法官適時釋明內地訴訟制度、雙方法律風險、強制執行措施等,最終,各方都放下成見,不久后便逐一補齊辦理房產證所需的各項材料。
材料集齊后,坦洲法庭充分發揮了與當地黨委共建的“同心網”機制,聯動坦洲鎮政府、鎮僑聯,在相關材料提交后,協助阿基精準對接相關職能部門。相關職能部門積極履職盡責,依法依規、公正高效開展審批流程。不久后,阿基一家“喜提”久違了5年的不動產權證。
阿基去領取證件
阿基一家房產證的成功辦理是人民法院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充分發揮以同鄉會為代表的基層組織力量,高效多元化解糾紛的生動實踐。
坦洲法庭以創建“楓橋式人民法庭”為契機,立足區位特色,打造“粵港澳同心橋”特色品牌,創新開展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同心網”工作,開辟適應港澳同胞需求的多元解紛新路徑,為港澳同胞深度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鋪設了一條高效便捷的法治化“民心通途”。2024年,法庭訴前化解糾紛1062起,同比增長57%,成功調解涉港澳糾紛46起。
壹法中山融媒體工作室
來源:人民法院報、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
編輯:高欣悅
一審:吳娟歡
二審:丁向娜
三審:林 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